005.未遇烈风,谁知劲草
书名:在历史的角落 作者:北齐千秋几度春 本章字数:2067字 发布时间:2025-04-28

005.未遇烈风,谁知劲草

未遇烈风,谁知劲草

——李百药《北齐书》

  文宣帝死后,那个曾经气吞山河的北齐大帝国终于走上了不归路。大臣间的内讧使帝国元气大伤,但与此同时,关中的宇文氏政权却蒸蒸日上,府兵制的优越性使得北周军事力量强大,逐渐追上了北齐。

  到了北齐名将斛律光含冤而死,北齐覆亡大局已定,无可挽回了。因为,这表明,北齐宫廷与鲜卑军阀彻底决裂,宫廷贵族再也别想获得鲜卑军阀的什么帮助了。

  此后,南陈乘虚而入,尽夺帝国淮南领土,长驱饮马淮水。而那没心肝的北齐后主竟还听信宠臣穆提婆之言,“使国家尽失河南,犹龟兹国,可怜人生如寄,为当行乐,何用愁为!”好一个“犹龟兹国”!好一个“何用愁为”!

  穆提婆或许是精明的,她知道南陈军队的目的仅仅是收复淮南,也仅仅能收复淮南。淮河以南多水域,本来就是习与水性的南方人的主场,以北方汉子为主的北齐军队在这很难取胜。而淮河以北则不然。淮北地区以陆地为主,南陈人不容易在这里占到便宜。

  既然陈国连淮北都无法占据,自然也不会对北齐政权造成太大威胁。只要北齐不亡,这些宠臣的天堂就不会消失,穆提婆们就仍然可以纵情声色。但穆提婆们大概没想到,彼时西边的老邻居北周已经对北齐觊觎多时了,这才是北齐最大的祸患。

  北齐就在这样一片歌舞升平的狂欢假象中一步步走向灭亡。到了北周大军攻破齐都邺城那天,不仅“山东衣冠多来迎”,本来就与北齐宫廷貌合神离的汉人豪族纷纷倒戈,且“兵将罕有全节者”,连北齐某些开国名将的子孙,也觍颜投降于北周。

  有些人呢,只是装装样子,例如库狄干的孙子库狄士文,“闭门自守”,看似忠于北齐朝廷,一旦周武帝“授开府仪同三司、随州刺史”,便放下所谓“孤直”,投入北周的怀抱了。说到底,他的目的不过是吸引周武帝的注意,好当更大的官罢了。

  也许在斛律光死后,这些人早就盼着北齐政权倒台了;也许,只要能维持奢侈豪华的生活,无论侍奉哪个王朝、哪个君主,他们也都无所谓了。

  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不堪,北齐虽然趋炎附势、毫无廉耻的贰臣成群,但也不乏宁死不事二君的忠烈。

  国亡后自杀殉国者,惟有叱干苟生一人。现在大多数人对这个名字都非常陌生,但其实这是一个绝对值得后人铭记的忠臣。北齐亡国前,叱干苟生镇守南兖州。邺城沦陷后,周武帝招降诏书至南兖州,叱干苟生从容自缢。

  在禽兽成群的北齐朝廷中,这已经算是忠臣,但与下面的两个人相比,就有些相形见绌了。叱干苟生以身殉国,他绝对是忠诚的,但他同时也是懦弱的,不敢直面北周入侵者,为国家流进最后一滴血;他也没有高保宁的气魄,无力在强悍的北周兵锋之下,保住南兖州,为北齐王朝续命。

  下面要说的这个人,是个宦官。在北齐,身为宦官、身为宠臣而不为非作歹,甚至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以身殉国,这是很奇特的,也是很了不起的。

  君不见,昔日北齐后主一班宠臣之中,高阿那肱、穆提婆二人最为得势,然而北齐一旦失败,这两个逐利小人便立刻投降北周。

  其中犹以高阿那肱最为可恨,《北齐书》认为,就是这个人“故不速报兵至,使后主被擒”,直接导致了北齐的灭亡。

  但这个宦官不同于以上两人。这个人叫田敬宣。北齐后主出奔青州后,派遣田敬宣“西出伺其动静”,却不幸“为周军所获”,成了俘虏。北周兵士逼问他北齐后主的下落,田敬宣的嘴很严,坚持只说“已去”,北周士兵始终没能从他嘴里撬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

  田敬宣牺牲得很壮烈,在敌人的刑具之下,“断四体而卒”。

  但他的死显得没有多少意义,在毫无廉耻的高阿那肱面前,这些忠烈的义举都成了徒劳,田敬宣所竭力保护的那个人最后还是被高阿那肱出卖了。

  比田敬宣更英雄的则是高保宁。

  高保宁,北齐宗室,齐亡之际担任营州刺史。

  当时,周武帝长驱直入,大军进逼邺城,北齐首都危急。高保宁纠集本部与北齐藩属契丹、靺鞨两国军队,共万余骁骑,奔赴邺城勤王。可惜为时已晚,那北齐后主早就抛弃邺城,抛弃北齐江山,向东逃到济州去了。

  高保宁只得率兵北归营州。周武帝随即进犯山东,各地将领虽手握重兵,但大都闻风投降。之后,本想南逃陈国的北齐后主、幼主被擒,北齐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北齐很快就只剩下最后一块抵抗北周的基地:营州。坐镇营州的高保宁,积极谋划南下复国大业,尊奉逃入突厥的范阳王高昭义为帝,而他自己则当上了丞相。这位将军与北齐旧藩高丽、契丹、靺鞨联合,又向北依靠突厥,等待南下的时机。

  机会最终还是被他给等来了。

  578年,卢昌期占据范阳城起兵,向外求援。高保宁随即联络突厥、高丽、契丹、靺鞨诸部,组成了一支由数万骑兵组成的联军,带着皇帝高昭义大举南下,援助卢昌期。

  这实在是北齐中兴的天大机遇,此举若成,不仅北齐江山有望恢复,而且立足不稳的北周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可惜卢昌期势单力薄,在高保宁大军来临之前,范阳城已被北周将领宇文神举攻克,卢昌期本人也身死城前。高保宁不得已顿兵潞河,北齐南下中兴再无望。

  此后,他仍据守黄龙,“竟不臣周”,以营州为根据地,不断南下进军。杨坚篡位之初,隋朝立国未稳,高保宁又联合突厥围攻北平。怎知杨坚雄才大略,直接调重兵北伐,高保宁不敌,被迫弃城逃入碛北。

  但高保宁雄心犹在,不久他便又联合契丹、靺鞨军队反攻黄龙城。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在历史的角落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