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我眼中的齐太公
书名:在历史的角落 作者:北齐千秋几度春 本章字数:2154字 发布时间:2025-04-28

  004.我眼中的齐太公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太公于营丘,于是齐国建立。在《史记》中,给出了太公的三种出身。

  一种是太公出身贫寒,通过钓鱼见到周文王;一种是太公曾经侍奉商纣王,四处游说诸侯,最终投奔周文王。还有一种说太公是隐士,被周文王的大臣请来。屈原在《天问》中,又提出太公在投奔周文王前是屠户的想法。《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中说:“然要之为文、武师。”即太公是文王、武王的太师。

  但在《史记·周本纪》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周本纪》说,武王即为后,任用太公为师,周公为辅,召公、毛公等人为“左右之”。而且《周本纪》在文王时期完全没有提到太公,《齐太公世家》却说文王实行的措施大多出于太公的谋划。

  不管怎么说,从这些自相矛盾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公在西周集团中的地位是很高的,不仅是武王的太师,在所有功臣中最先受封,封地也最多,而且有着极强的军权,甚至可以左右武王的军事行动,在武王反对时还能强迫他出兵。

  从这些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太公似乎不像是平民(因为他“博闻”,而且名声很大),很有可能是吕国贵族,甚至有可能是吕国国君。那么太公在周内部拥有崇高地位就不奇怪了,古代吕国位于今天的山西省吕梁市,是当时商朝的西大门。得到吕国的支持,周王才有东征的可能。

  太公在入周为师后似乎出了不少谋略,在幕后为文王出谋划策。武王时期,太公曾经率领军队进行了一次东征商纣王的演习,集合了不少诸侯,并对他们进行誓师。但因为商朝仍有民心,所以这次讨伐无疾而终。

  两年后,商纣王更加残暴,比干被杀。周武王于是再次东征商纣,行军途中占卜,结果显示不吉利,周武王心怀畏惧想要再次班师回朝,太公竟然强迫周武王出兵。

  商周军队在牧野交战,太公率领几百士兵对抗商朝军队,周朝主力在交战时突然袭击,将商朝军队击败。

  其实这次大战的规模很有可能是被夸大的。根据《史记》记载,此战武王出兵四万八千人,纣王出兵七十万人。前辈学者一般认为商末总人口为四百万~一千五百万。而这个人口数量是商朝直辖地区和诸方国人口的总和,但根据《史记》,当时天下的三分之二都已经归属周朝,即纣王手中仍有的人口数量应为一百三十万~五百万人而其中应有一半为妇女,即纣王麾下男性总人数为六十五万人~二百五十万人而剔除占比在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少年儿童、老人和患有疾病者、残疾者,商王朝真正拥有的可用于战争的人口仅为三十二万人~一百二十五万人。

  但商纣王在位时期穷兵黩武,甚至到了牧野之战时期商朝军队主力仍在东夷。商朝常备军有左中右三师,每师人数不可考。案周制,一师人数为二千五百人。据甲骨文研究,目前已知的战役中商朝出兵人数最多时为一万三千人,平时不会超过一万人。而出征军队人数一般不会超过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这是在商朝中期武丁时期发生的战事,则武丁时期商朝军队已达四万人。再结合纣王之穷兵黩武,征伐东夷,据说俘虏东夷人达百万,并派遣军队驻守东夷地区。

  俘虏百万东夷人,由此可见商军损失也是非常巨大的。以当时商朝综合国力和社会组织能力、兵员征调能力看来,商王朝真正拥有的可用于战争的这三十二万人~一百二十五万人中会有五分之一无法征调,可以征调的人中因征伐东夷而倾巢出动的已经超过全部可征调人口的三分之一,而商王朝内部的贵族内讧又使军队中相当可观的一部分会在严重的内耗中损失。

  《史记》记载商纣王杀王子比干,将几位大贵族囚禁或废为奴隶,还有几位贵族在内部斗争失败后投奔周。这些大贵族手中都掌握着相当可观的兵力,他们的失败,也代表着其下辖部队失去编制、脱离商朝或全部战死。即使纣王征调那群东夷俘虏也不足以凑出七十万人。

  而根据《周礼》,周王朝巅峰时期王畿距国都二百里之内(即纵横四百里)共设六个乡、六个隧。乡和隧各辖人口一万二千五百家。即周王朝最繁华的四百里内共有人民十五万家。商朝末期掌握领土和人民数量大致与之相当,则纣王根本无法拼凑出七十万军队。

  而另一种说法纣王出兵十七万人抵挡周人则更加可信。另外古书传播的过程中难免有错简等讹误,《史记》中的纣王出兵七十万人中的“万”可能是衍文。同时古时报捷文书有将杀一敌说为杀十敌夸大军功之惯例,所以纣王实际上的出兵人数很可能为七万人。

  不管怎么说,在太公的率领下,周军队击溃商朝大军,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太公也因为显赫的军功而能够首先受封。《史记》中说,周武王分封给太公的封地相当于五位侯爵的封地,按《史记》中记载侯爵封地即为五万平方里(纵长百里,横长五百里),按《周礼》中记载侯爵封地即为八十万平方里(纵长四百里,横长两千里)。无论是哪种说法,可以确定的是,太公所受封的齐国为当时的大国。

  “三监之乱”时,太公赴封国阻断莱国与三监之间的联系。太公先是假装行程缓慢赴国,迷惑了三监和莱国人,实际上在一夜之间到达了齐国首都营丘。

  太公到达封国后,改革政事:“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就是改革政事,根据齐地的民俗简化礼仪,发展工商业,并且根据齐国临海的优势发展鱼盐,得到利益。最终使得“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太公坐镇营丘,亲自发兵与莱国人交战,夺取了大片领土。当时太公率领齐国军队南征北伐,击败了多个国家,并且灭奄国,将其国君迁至齐国薄姑。周成王向太公颁发命令:“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国于是拥有了征伐天下的资格。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在历史的角落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