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央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一块平地上,她下意识抬头望天,发现“天”是黑褐色,上面还垂缀着黄泥和草屑,四根粗大斑驳的树干架在黄泥和草屑下方,她愣愣盯了半响,使劲张着双目,终于反应过来——这“天”是自家黄泥茅草屋的屋顶,而她此刻正躺在屋内唯一一处空地上,身上还盖了一层被子。
她试图翻身,身体似灌了铅铁,动不了,费了好大劲才伸出左手在身畔摸索,明显感到身下铺了褥子和厚厚的干草,可能室内光线太暗,这时才注意到左侧她平时睡觉的榻上躺着一个人,说好听是“榻”,其实就是一块在堆砌成长方体的石块缝里灌满黄泥草屑垒成的略高些的平台。
这人细长的身躯占据了整张榻,与她平行而卧,脚朝着她头的方向,身上盖了好几层衣衫,估计茅草屋能找到的衣物都拿出来了,从衣物堆出的形状估量这人的身高体态,不用猜,认识的人里也就只有元珩了。
伸手触摸脖颈,一阵火辣辣的痛,喉咙里像塞着一块碳,吞吐皆不能,试着轻吸一口气,瞬间胸口处沉闷而压迫的巨痛扑面而来,忍不住咳了一声。
“醒啦?” 一个苍老暗哑的声音自右侧不远处传来。
慕央循声慢慢转头,脸冲着敞开的木门,木门外,一方深蓝色的天幕上,黎明前的残星闪烁,淡白月牙在门角露出一截尾巴,天幕下方空地上——慕央平日烧火煮食的位置侧身坐着一个矮小如八九岁孩童般的老妪,老妪面前是一块燃烧的火堆,火堆上架着三个土陶罐,土陶锅里的液体沸腾正发出嘟嘟冒泡声、顶得锅盖上下颠簸,橘红色的火焰围着烧红的炭火雀跃欢跳,映着老妪一头枯黄稀疏的头发和苍老枯瘦的半张侧脸。
慕央的心蓦地安稳,此刻才感到脸上温热,这温热是被火苗烤过、柴火薰过的温度,四肢似乎也恢复了些力气。她始闻林中秋鸟啁啾,鼻端嗅到潮湿清冷的草木和野花混合的淡淡清香,还夹杂着浓郁的草药味道和食物的香气。
老妪从火堆上取下土陶罐放到地面,用奇长的指甲挑着其中两个陶罐的横柄来到木门旁,揭开锅盖,将一只罐里煎好的草药汁倒入陶碗中,用一只藤勺在另一只陶罐里搅了搅,顿时浓郁的草药味混合着食物的香味在周遭飘散开来,等了片刻,估计药和食物都没那么烫了,她用一只胳膊轻轻扶起慕央,另一只手将装满黑褐色药汁的陶碗送到她嘴边,慕央尝了一小口,皱了皱眉,简直比黄连还苦,但还是屏息将药都喝进腹内。
慕央用手指了指元珩,询问他的伤势。
“嘿,比你惨!”老妪干枯瘦瘪的丑脸上一双看不出悲喜却隐含精光的眸子闪了闪。
“如何惨法?”慕央不禁担忧。
“右边肋骨断了两根,加上中了你药粉的毒,持续发烧,一时片刻好不了。昨夜喂了些草药和食物,又昏睡过去了。”
慕央扯着沙哑的嗓子问道:“你那个师……,他为何一定要找到你?你把他赶跑了?他说的都是真的么?他还会来么?” 她心中太多疑问,忍不住问了一连串,老妪却置若罔闻,只将装满食物的陶罐塞给她,抽下她身上的被子盖到元珩身上,转身走出门, “能动了就到外面烤烤火,把门关上,别打扰他休息。”
火堆旁,火苗噼啪作响,慕央披着垫在身下的褥子,怀里捧着陶罐,用藤勺舀着蔬菜粟米拌和的肉汤大口吞食,边吃边咕哝道:“奇怪,我昨夜明明吃了很多肉饼,为何现在还这样饿。”
“什么昨夜,你都昏迷三日了” 。
慕央哑然,一呆之后,继续低头进食,继而目光顺着火光望向老妪:“三娘,你的指甲太长了,等我好了给你剪剪。”
“少管闲事”,老妪不咸不淡的回道,抽了些木头树枝,堆到满是灰烬的火堆上,火苗倏地腾跳起来。
“元珩的毒能解么?”
老妪凝望着闪动的火苗,幽幽道:“本来是无药可解的,偏偏这解药自己送上门。”
“ 唔?” 慕央以为自己没听清楚,停下手中动作,转头望向老妪。
老妪促狭地看向慕央:“这解药还险些扼死你。”
慕央一惊,“你是说,那个妖……怪是解药?,那……” 她惊恐的放眼四周,又望向茅草屋,最后目光盯着那两个盛着黑褐色药汁的药罐,咧了咧嘴:“元珩把他给吃了?”
老妪闭上眼睛, “我是说他的血,是解药。”
慕央恍然,松了一口气,“那他还活着吧?”
“活着” ,老妪轻蔑地冷哼一声, “他修行这么多年,也没做过什么好事,用他的血做药引正合适,为治病救人做些贡献,也是给自己行善积德。”
“三娘,你说这山里像这狐狸妖一样修行多年的精怪是不是很多?怎么这么多年我一个都没碰见?”
老妪皱了皱眉,“什么狐狸妖?你说的是谁?”
“就是这个灰衫人啊,他说与你是同门。”
“谁告诉你他是狐狸?”
“不是你说的么,修行五百年的狐狸精怪才能修成人形,可他的脸孔一直是虚幻的,无法凝成人面,我如何也看不清他的模样,我猜肯定是他德行有亏才导致无法聚气成形的。”
老妪笑了笑,看似平熨的脸上漾出了褶皱:“他德行有亏不假,但也未够五百年,况且也不是狐狸,而是一只老黄鼬。”
慕央目瞪口呆。
老妪瞥她一眼,“怕啦?”
“怎会?” 慕央确实并不害怕,只是一时间还无法将那个衣袖翩跹、嘴巧心毒的灰衫人与黄鼬这种生物联系起来,“不论他是人是妖,只要害人都是祸害。”
老妪没有说话,眼神中露出欣慰之色,突然问道:“若我也是妖呢,你怕不怕?”
慕央伸了伸舌头:“是就是呗,我怕鬼,但不怕妖怪!”
老妪呵呵笑了,摇头叹道:“我被当成妖怪也已经好多年了,真相是什么,其实没有人想知道。世人的眼,只愿见锦衣玉貌,容不得恶衣薄食。” 她转头望了望茅草屋,“这人不属于这里,与我们也不是同路人,等他伤好些尽快送他出山吧。”
慕央拽了拽老妪衣袖:“三娘,我知你不喜见生人,这次是我不对,不该未经你同意便带他回来。”
“救死扶伤,本就是应为之事,何来应该不应该。况且,我们也要走了。”
慕央惊讶,“我们要搬走么?去哪里?”
天空已由深蓝变成浅蓝色,晨曦微光从远方山峦后现出一抹淡红,老妪静静望着面前的苍茫山峰,四野岑寂,草木茂盛,巍峨的太行在氤氲雾色中矗立了千万年,她似乎也这样默默凝视了千万年。晨光打在她的侧脸,那张丑陋却从容的脸上有种淡淡的坚定与平静。她站起身,绕过火堆,向前走了几步,目光望向老树上的一只黄鸟,轻轻说道:“向南” 。
慕央昏迷的这三日里,岩角坳的村民正在惶惶不安中渡过,赵桢带人赶到的当晚与周四、郭子午等人碰面后终于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众人对段鸣贪财悖义之行为均气愤难当,但更痛恨匈奴人纵畜行凶欺压百姓无法无天。赵桢在诉说过程中略去那位白胖子与石门坞交易铁器及赵衡派他暗中调查背后买家之事,只强调是偶然发现匈奴人营帐关押段鸣,他郑重嘱咐众人在事情没有彻底明了之前切勿轻举妄动,匈奴人人数不少,且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这附近山里全部山民加起来也不过百户,真要硬碰硬,只能是自己吃亏。
当晚赵桢接走了郭家母女,并告诉坳中其他山民,若有想去石门坞或其它地方暂避风头的,他会派人来接应。岩角坳合共十几户人家,两三日之后,妇女幼童都被赵桢派来的人送走,妥善安置到别处,留下的多是成年或老年男性。
郭子午不肯与阿母阿姊一起离开,坚持与周四等人一起防范匈奴人,郭母拗不过他,只得同意,但千叮咛万嘱咐让周四等人好好照顾他,万一有事一定要先去石门坞报信。
赵典却是想走不敢走,此事因段鸣而起,现在段鸣在石门坞养伤,他却跑掉,实在太不仁义,他见周四父子都没有离开,心里虽忐忑不安,也全无办法,只好整日唉声叹气,除了一边跟着赵四组织的巡逻队在附近山林巡逻外,闲暇时便咒骂段鸣,一副咬牙切齿要把他剥皮抽筋的架势。
周四带着周平将匈奴人搅扰山民的情况报告给当地里吏,得到的却是让他们息事宁人不可闹事的训诫。现在齐万年叛乱搅得朝廷内外自顾不暇,至于这种事只要没闹出大乱子,上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赵衡本指望先让山民到府县闹一闹,若匈奴人在太行山安营扎寨的消息惊动上头,量那位治中王大人迫于压力,对石门坞的威逼也就不会太甚,没想到几日过去,这种本应耸人听闻的消息竟像是水汽蒸发了一样,没激起半点水花不说,就连那位上党郡的樊公在收到消息后也置若罔闻,赵衡知道这位王大人手眼通天,若再继续明着与他作对,被他抓住把柄,恐怕不会有好结果。无奈之下,只得重新招募铁匠工人,挖矿析铁,冶炼锻造,但他还是让赵桢派人日夜盯紧匈奴兵营。
谁知七八日过去,匈奴人一切如常,士兵白日操练队列,夜晚继续吵闹喝酒喧哗,似乎对那晚发生的事不闻不问,像从未发生过似的,赵桢心下疑惑,却也不敢轻举妄动。
又过了八九日,匈奴人依然如故。眼看秋收已至,前阵子外出避难的山民终于耐不住了,陆续携妻拖子回来,众人在坳里战战兢兢住了几日,见一切照旧,并无异常,渐渐也都把悬着的心放进肚子里,安生度日了。这几日都赶着出来收割稻粟、豆种,打点过冬储备。
周平与郭子午却一致认为匈奴人此举绝不寻常,两人曾几次夜半偷潜至赵桢所说的匈奴营地观察,但都没什么新发现。周平的弟弟周兴自被豹子袭击受伤后,伤势已经大好,也想跟着兄长一起出去,但周平不同意,只让周兴在家里附近做些简单体力活。
这日,周兴约邻居少年小椿一起去汲水,岩角坳是太行山南麓地壳变动挤压所形成的一小块平地,坳中并没有水,一直以来,山民都与隔壁东井村共用一处水源,水源在东井村附近,是几处从高山岩洞中流出的山泉水日积月累冲积而成的小片湖泊。东井村算是这附近居民较多的村落,两处山民一直和谐相处,互有往来。周兴自小便常来此处,他与住在村中的刘家兄弟年纪相仿很谈得来,几乎每次来都要聊上一会再走。
眼看午时已过,周兴和小椿还未归家,周平放心不下,正巧碰见狩猎返回的郭子午,两人便一起沿着东井村的方向寻去。
还未到村口,便听到淙淙流水声,走至近前,只见溪水周围的草丛东倒西歪,通向村口唯一的小路上尽是凌乱踩踏的痕迹。几棵高树被砍倒在路中间,挡住进村道路。两人对视一眼,疑窦暗生,不安在心中如瘴气弥漫。
两人越过断树残枝,行至村口,放眼望去,空无一人,周围死一般的寂静,温热的空气中连秋蝉都停止了嘶鸣,却隐隐能闻到丝丝腥甜的味道。
周平的心突然砰砰狂跳,疾步奔走,郭子午紧跟在后,已将刀握在手中。
转过靠近外围的两间草屋,来到村民集中居住的地方,血腥气愈发浓重,令人作呕,眼前的一切让两人心胆俱裂,这里已变成人间地狱:村人的尸体横七竖八的倒在各个角落,有的趴在半开的门口,有的躺在窗户底下,有的半个身子挂在篱笆上,有的后背插着利刃,怀里还紧紧抱着死去的孩子……
目之所及全是猩红的血色 —— 窗户上、木门上、矮墙上、篱笆上、草叶上、花丛里、小径上,到处喷溅着、流淌着浓稠的血液,有些血夜仍在滴滴答答,滴入地面,渗入泥土。
周平发狂的大声喊叫着周兴的名字,但四野寂寂,地狱里只有孤魂野鬼,哪还有活人的气息。他狂乱的东突西奔,踉踉跄跄的跑到一具尸体前,再跑到另一具尸体前……
郭子午只觉得手脚发软,呼吸困难,有生以来第一次遇到这种惨绝人寰的场面,胃里一阵翻江倒海,“哇”地一口吐了出来。吐过之后,感觉清醒许多,他定了定神,开始顺着一侧房屋挨家挨户进去搜索,看是否还有活着的人。当他走到右侧最后一间屋子门口时,刚要进去,猛然瞥见前方两丈外的一颗槐树上吊着两个人。
郭子午额头上青筋突突直跳,四肢发冷,他向前挪了两步,怕看不清楚,又挪了两步,槐树枝条的荫影里,那二人脖颈勒着绳索,面孔青紫,眼珠外凸,四肢僵硬,已死去多时。他浑身颤抖,嘴唇哆嗦,口里无力发声。两个时辰前,他还笑着与他们闲聊,目送二人挑着水桶出门,此刻却生死两边,阴阳两隔。
突然,一阵撕心裂肺的悲呼自身后响起:“周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