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知府。汪普戒端坐在公堂上,韩六松坐在一侧,听刘儒云将真相娓娓道来。
此处插入一段刘儒云的回忆。
江宁府。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刘儒云独自一人背着行囊在江宁的大街上走着,到了一个熙熙攘攘的街角,抬头一看,是一家客栈,就径直走了进去。
客栈的伙计忙上前问道:“客官是要住店吗?”儒云道:“嗯。”伙计道:“要住几日啊?”儒云道:“先住十日吧。”伙计道:“好,客官这边来。”儒云道:“嗯。”儒云跟着伙计走进了一间房。儒云付了房费,安顿好之后,在客栈里胡乱吃了顿饭,然后就出门了。
大街上,儒云边走边打听,过了许久,终于找到了玉容丝绸行的一家店铺。儒云走进店里,伙计赶忙迎上来道:“客官,需要丝绸吗?我们这里的丝绸是江宁最好的。”儒云道:“小二,我想跟你打听个人,不知你们丝绸行里有没有一个名叫刘珠影的织工啊?”伙计道:“客官,不好意思,我这里是卖丝绸的,至于这丝绸是谁织的,我是真不知道啊。”儒云道:“那能否帮我打听一下……”这时店里来了几个客人,伙计赶忙迎上去道:“客官快来瞧瞧丝绸,都是上好的。”儒云叹了口气,离开了丝绸行。儒云站在大街上,自言自语道:“看来,必须要亲自去他们的织造坊才行啊。”
翌日,儒云打听到了织造坊的位置,直接去了。可没想到刚走到门口,几个伙计就把他拦了下来,伙计道:“这里不是卖丝绸的地方,要买丝绸到街市上去。”儒云道:“不好意思,我想打听个人,你们这里……”伙计忙将其止住,道:“我们这里是工坊,只有织工,客官要打听人请到别处。”儒云道:“我只是来找一名织工。”
伙计道:“实在对不住了,因为我们这里的织工都是女的,经常有人前来骚扰,所以我家老爷定了规矩,任何人不得入内。若你是探亲访友,还是到亲友家中去吧,不要到这里来。”
儒云急忙掏出一两银子,道:“几位爷,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伙计并不答话,直接走进门内,将门“哐”的一声关上了。儒云心想道:“唉,算了,再看看这工坊有没有别的门,再去试试看。”
过了几个时辰,儒云找到了工坊的几个侧门,一一试过,都不让进去。儒云没有办法,也累了,就蹲在墙角,心想道:“那就只有一个办法了,以后每日酉时放工时,我在这门口盯着,看能不能寻到。”打定主意后,儒云就回客栈去了。
就这样过了几日。这日酉时,儒云在街角盯着从工坊门口出来的织工,过了一会,织工三三两两的都走的差不多了,儒云仍是没看到刘珠影,心中难免失落,摇了摇头,离开了街角。儒云刚走了几步,看到街边有个茶馆,想道:“进去喝杯茶,歇歇脚吧。”就走了进去。
这茶馆甚是热闹,儒云进去后找了一张空桌子坐了下来,对小二道:“小二,给我来一杯你这里最好的茶。”小二道:“这位客官,就您一个人吗?”儒云道:“就我一个人,怎么了?”
小二笑道:“没什么,来我们这里的客人,若是点最好的茶,一般都是用来招待亲友或是谈买卖的,还没见过像客官您这样独自一人要最好的茶呢。”儒云道:“你这里最好的茶是什么?多少钱?”小二道:“最好的茶是烟雨茶园产的龙井,一杯两百文。”
儒云道:“好,我就要这个。”说着儒云将两百文钱拍在了桌子上。小二急忙收了钱,道:“客官您稍等。”不一会,茶沏好了,儒云喝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