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钟灵毓秀之地,圣光普照之墟(下)
话说张歆受到猴王传召,手里捧着本黄麻纸制的线装书,快步走到水帘洞深处,他在一道硕大石门前略微顿足,瞟了眼匾额上的“虫二”两字,朝守在门前的一个猴妖点点头。那猴妖躬身作了一揖,伸手将虚掩的石门推开一条细缝,随即便悄无声息的领着张歆,步入精舍之中。“张先生来了啊,快请入座”,猴王端坐在石桌旁,满面春风的招呼一声,待张歆落座,又亲手斟了杯茶,推到张歆面前。
猴王扫了眼张歆手中的书,笑呵呵的问道,“我听说,先生这几日都窝在屋中埋头写书,想必就是这本了吧”。“主公谬赞了,我这哪里是写书,分明是在抄书啊。好教主公知道,吾师荀子一生著作等身,我这做弟子的,不过是把师尊他老人家的文章,稍加修订整理成册罢了”,张歆目光灼灼,将那本印着《荀子》二字的纸书,推到猴王面前,饶有兴致的侃侃而谈道,“这也是多亏了,主公您发明的,黄麻纸、简体字还有笔、墨等物啊。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比起拿刀笔在竹简上刻篆字,这用狼毫笔蘸墨写简体字,呵呵,端的是事半功倍,事半功倍啊!”
“若能将这些统统传回中原,日后我华夏之文道,必将大兴。而主公您的功劳,甚至可与仓颉、有巢氏、燧人氏比肩了”,张歆捋着颌下长须,眸中神采奕奕,大言不惭地给猴王送了顶高帽过去。“哎,不过是些雕虫小技耳,我何德何能,哪里敢与那几位先贤比肩呢”,猴王不以为意的摆摆手,随即开门见山的说道,“张先生啊,今日请你来此,确是有一事相求”。“主公若有事,尽管吩咐即可”,“我呢,想请张先生帮忙,写一本书”,“哦,敢问主公,究竟是何书呢”。
“当着张先生的面,我便有话直说了。是这样的,我呢,打算建个宗教,一来呢,是为造福东胜神洲的芸芸众生;二来呢,也是想替自己,赚些个香火功德回来”,猴王端起茶杯轻啜一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张歆,不徐不疾地说道,“既然要建立宗教,经文自是少不得。可先生你也知道,我呢只是粗通文墨,纵使想要著书立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这专业的事,须得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才行,所以我想请先生出手,为本教撰写经文。先生学富五车、大笔如掾,您编撰的经文,日后定能流芳百世、彪炳千秋。此事若成,以先生之功,怕是足可与孔丘、孟轲这等大儒齐名了。”
猴王不动声色间,又将那顶高帽,原封不动的送了回去,张歆此刻却已是呆若木鸡,他瞠目结舌的望着猴王,脑子险些宕机,只讷讷地问了句,“主公,您...您说什么,您莫非是要,要开宗立教”。“不错,我正有此意”,猴王随手放下茶杯,眸中闪过一抹狡黠,一本正经的说道,“这东胜神洲多的是愚夫愚妇,与其让他们到处磕头烧香,去信别的什么怪力乱神,还不如都来信我这,花果山美猴王呢。何况我本就是真仙,身怀通天彻地之能,合该享百千年香火供奉,受万万人顶礼膜拜。张先生,你说是这个理儿,不是”。
“啊,这...这...,主公,我...”,张歆一时语塞,他脑中念头纷乱,急切间正不知如何作答,猴王却是莞尔一笑,直勾勾的盯着张歆,用不容置喙的语气说道,“开宗立教之事,我自有决断,张先生若有什么建议,等想清楚了,再说与我听也无妨。只是书写经文一事,这花果山中,却只有先生你一人能为,还望先生万勿推辞才是”。张歆闻言立刻起身离座,郑重其事的朝猴王躬身一揖,满脸正色的说道,“承蒙主公错爱,老夫自当领命。只是这经文,到底该如何写,还请主公不吝赐教,为老夫指点一二”。
猴王笑着将张歆拉回座位,若有所思的琢磨片刻,用手指轻轻点着桌面,缓缓说道,“经文嘛,也不必太过冗长,总体控制在一万字以内即可。我想着大概分三部分吧,开篇呢,就如《道德经》那般,写些晦涩艰深且玄之又玄的大道理;中篇呢,就如《论语》那般,记录些我的日常经历和对话;尾篇呢,就如《二十四孝》那般,弄些穿凿附会的小故事出来,增加经文的可读性。整体框架大概就是这样,至于具体内容呢,张先生大可以随意发挥,无论有什么奇思妙想,只要是你写出来的,我都认”。
张歆抽了抽嘴角,满脸蛋疼的表情,却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觉得自家这位主公提的要求,也忒随意了点,合着就是那些高深莫测的大道理,凭空捏造的经历和对话,无中生有的宗教小故事,全靠他自己一个人,拍脑袋编呗。“主公,咱们这个教,可有教义否”,“能有啥教义呢,无非就是教导人们,一日三餐可以不吃,但这给猴王上的香,却是不能不烧。我还编了个词儿,叫,‘拜猴王足衣食,信猴王得长生’,喊起来倒是郎朗上口,正好当作口号使”。
“主公,咱们这个宗教,需要守什么戒律嘛”,“张先生,我建的这个教啊,属于最世俗化的宗教,一不戒杀伐,二不戒酒肉,三不戒情爱,总之啊,这饮食男女人之大欲,通通戒不得。唯二要戒的,其一是拜神之时,心不正、意不诚;其二就是,香烧的抠抠搜搜,不够勤快”。张歆闻言暗暗叹了口气,接着问道,“敢问主公,咱们这个教,该取何名啊”。
“单取一个‘圣’字,就叫圣教吧”,“那我写的这部经,又该叫何经啊”,“既是为圣教写经文,便叫《大圣经》好了”。张歆望着猴王那副得意洋洋的表情,也未作它想,他自然不知,齐天大圣的典故,更不知“大圣”二字,对猴王的特殊含义。似乎也是习惯了猴王的洒脱随性,张歆心里想着,《大圣经》便《大圣经》吧,左右不过是个名字,叫啥都没区别。张歆又与猴王攀谈了一阵,心里大概捋了个思路出来,眼瞅着猴王再次端起茶杯,他便识趣地拱手告辞,打算一个人宅在屋里,再仔细的慢慢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