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刚吃了两口包子,又剧烈咳嗽起来,随之“哇”的吐出一口鲜血。
王效祖见状急忙推门而进,说道:“病得这么厉害,得赶紧去看大夫。”
男孩看见是王效祖,心里一惊,不知他为何跟踪自己来家里,女人边咳嗽边用沙哑的声音问道:“这位小公子是?”
王效祖刚要开口,男孩表情焦灼,暗暗给他使了个眼色,他似乎明白了男孩的意思,便指着男孩说道:“我们是刚认识的朋友。”
女人吩咐儿子:“阿诚,赶紧给你朋友搬个凳子坐。”
王效祖摆摆手,对男孩说道:“阿诚,赶紧去请大夫给你娘看病。”说着便把钱袋子里的银子全部拿出来,塞到阿诚手里。
阿诚看看手里的银子,又看看他娘,然后对王效祖说:“这算我借你的,以后一定还给你。”说完就跑出去请大夫了。
女人望着王效祖手中的钱袋子发呆,问道:“小公子是哪里人?”
王效祖答道:“我家住雷家庄。”
女人沉思了一会儿,说道:“是县城南边那个雷家庄吗?”
王效祖点点头,女人又问:“你家里都有什么人?”
王效祖说道:“爹,娘和我。”
女人继续问:“你娘,叫什么名字?”
王效祖说:“我娘叫、、、、、、”话说到一半,他停住了,他一时记不起娘的名字。
平日里,他爹称其为“祖儿他娘”,邻居称其为“老王媳妇”,好像没有人叫她的名字。
王效祖知道母亲是有名字的,就是想不起来了。
女人见状,试探性问:“你娘是不是姓秦?”
经女人一提醒,王效祖终于想起来了,欣喜说道:“我娘叫秦兰月。”
女人眉头一皱,说:“你娘叫秦兰月?不叫秦如意吗?”
王效祖摇摇头,很肯定地说:“我娘就一个名字,叫秦兰月,你看,我钱袋上的兰花就是我娘绣的,她说自己名字中有个兰字,所以她特别喜欢兰花。”
女人伸手把王效祖的钱袋子拿过来,然后又从自己枕头底下摸出一块手帕,放在一起,手帕上也绣着兰花,跟王效祖钱袋子上的兰花一模一样。
王效祖似乎明白了什么,问道:“你认识我娘?”
女人给王效祖讲述了她年轻时候的事情。
女人名叫唐婉霜,十几岁时,为官的父亲犯了错误,他们一家人被贬为奴。
唐婉霜比较幸运,被父亲的好朋友刘晏清买到家里,成为了歌妓。
当时,有个叫秦如意的姑娘比唐婉霜早几年进入刘府,是府里的诗妓,秦如意对唐婉霜照顾有加,而且还同住一个房间,渐渐地,感情就深了,情如姐妹。
那时候,她们的理想就是努力攒钱,为自己赎身,脱去奴籍。
那年,秦如意二十岁,唐婉霜十七岁,她们闲聊的时候,说起自己的小金库,唐婉霜开心地说,自己还差五十两银子,就能凑齐赎身的钱了,她问秦如意还差多少,秦如意叹了一口气,说道:“我还差得远呢。”
唐婉霜纳闷,按理说,秦如意平日里陪那些达官贵人吟诵诗词歌赋,拿到手的赏钱应该不少啊,怎么会差得远呢?追问之下,才得知,原来秦如意经常拿钱救助穷苦人家,自己手里根本没什么钱。
有一天,秦如意开心地告诉唐婉霜,自己接了一个任务,只要完成任务,刘大人就会帮他赎身,脱去奴籍。
之后,秦如意消失了一段时间。
半年之后,秦如意回来了,她说自己完成了任务,刘大人也帮她脱了奴籍,她自由了,但是看起来,她并不开心,整日郁郁寡欢。
秦如意本来答应唐婉霜,等她凑齐赎身的银两,俩人一起离开刘府,寻找一片世外桃源,共度余生。
可是,不久之后,刘大人病重,命不久矣,秦如意在这个节骨眼上消失了。
唐婉霜觉得秦如意离开的不是时候,按理说,刘大人对她们有养育之恩,她们应当像子女那般,送老人家最后一程。
唐婉霜离开刘府后,找了好几年,也没找到秦如意,没有人知道她去了哪里,她们的约定终究成了泡影。
后来,唐婉霜捡到了一个弃婴,取名唐志诚,独自抚养其至今,而她终身未嫁。
以前,唐婉霜是靠卖唱为生,如今得了喉疾,无法继续卖唱,日子就过得越来越窘迫。
听完唐婉霜的讲述,王效祖突然问:“唐姨,你手臂上图案是怎么来的?”
唐婉霜低头看了自己手臂一眼,说道:“这是进入刘府的时候纹上的,这是刘府的规矩,每个买进府的人都要纹上这样的图案,算是个记号吧,因为经常有偷偷跑掉的人,有了标记,找起来也方便。”
王效祖说:“那我明白了,我娘肯定改名字了,她原名应该就叫秦如意。”
唐婉霜眼睛一亮,问道:“你为何如此肯定?”
王效祖说:“因为我娘手臂上也有同样的图案啊,而且也姓秦,还会绣兰花,这不很明显吗?”
唐婉霜听到这个答案,很激动,又是一阵剧烈咳嗽,她说:“真是想不到啊,我跟她的缘分还没断,恨不能现在就去见见她。”
王效祖说:“唐姨,您还病着呢,不宜赶远路,我这就回家,告诉母亲,让她来看您,她身体好,这点路不算什么,您等着啊,最迟明天就来了。”说着,王效祖拔腿就跑了。
刚出院门,碰见了唐志诚,身后跟着大夫,王效祖急急忙忙对唐志诚说:“好兄弟,照顾好你娘,明天见!”
王效祖马不停蹄往家里赶,他心想,自己这一趟也没有白出来,好歹帮母亲找到了当年的好姐妹,若是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母亲,她一定非常开心吧?
王效祖着急回家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把银子全部给了唐志诚,自己身无分文,寸步难行,正好趁机回家再拿点盘缠。
可是,当王效祖赶到家里,眼前的一幕把他惊呆了,他的家没了,原来的三间茅草屋化为了灰烬。
更让他崩溃的是,不远处立了一座新坟,坟前竖着的木板上赫然写着:王大福,秦兰月之墓。
王大福是他爹,秦兰月是他娘,他们死了!
王效祖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撕心裂肺喊着“爹娘”,然后就去刨坟,他想验证一下,自己的爹娘是不是真的死了。
此时,听到动静的几个乡亲赶过来,劝说王效祖:“阿祖啊,别刨了,你爹娘被烧成了黑炭,刨出来,也是面目全非,分不出谁是谁。”
王效祖从来没经历过逝去亲人的痛苦,如今却一下子痛失双亲,他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一个劲问:“为什么会这样?怎么就被烧死了?”
乡亲们七嘴八舌说道:“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前天夜里,突然有人大喊着火了,等我们赶来的时候,你家已经被烧毁了。火灭之后,找到了两团黑炭,本想这事应该由你来处理,可是大家说你离家出走了,不知所踪,我们只好擅作主张,将你爹娘草草下葬。”
王效祖脑子一片混乱,无法冷静下来,有人说可能是蜡烛倒了,点燃了屋内物品,有人说可能是山匪作恶。
王效祖当然更愿意相信后者,毕竟山匪之前烤了他的旺财,如今又烧死了自己的爹娘,这血海深仇是非报不可了!
王效祖随手抄起一根碗口粗的木棍,朝着山匪的老巢奔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