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镖正要伸手推人,不料赵力身如鬼魅,几个闪动,四名保镖都被点穴定住,他走到了汉密尔顿的身边。
汉密尔顿和那名女子都面露惊恐,但他依然镇静地说:“你要杀我?”
赵力手指接连点出,那四名保镖恢复了行动,他们立即包抄过来,每人都把手放入口袋。
赵力一看,自己被四把手枪锁定。他笑道:“汉密尔顿先生,我已经表达了我的善意,他们不用如此吧?”
汉密尔顿问道:“你不是杀手?”
赵力说:“我如果是杀手,我想我已经完成了合同。我来是和你谈笔买卖,需要安静的环境。”
汉密尔顿挥挥手,四名保镖退下,他又对女伴说:“莎莎,你先去游泳,我和这位先生聊两句。”
莎莎起身走进泳池。
“我们并不认识,你想和我谈什么买卖?”
赵力走到莎莎的躺椅上坐下:“只要有共同的利益,两个陌生人立刻可以成为好朋友,不是吗,汉密尔顿先生?”
汉密尔顿耸耸肩说:“说得对,年轻人,说说你的买卖。”
“我想请你帮我捞几个人,他们是我的朋友,应我的邀请前来孟买游玩,不料被警局扣住。”
“你是华夏人?”
“准确地说,是美籍华人。”
“军港的爆炸是你们干的?”
赵力连连摇手说:“不不,我们只是来旅游的,没想到被波及了。你看现在新闻都播出了,军港爆炸不是外部破坏所致。”
汉密尔顿与孟买警方关系非常密切,当然知道军港不是外部破坏导致爆炸。也清楚警方扣人的目的:所有外国人扣留时间不得超过两天,如果想快点放人,拿钱来。
汉密尔顿正愁找不到敲诈的目标,没想到目标找上门来,自己的运气还不是一般的好。
汉密尔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你可以称呼我为王先生,汉密尔顿先生。”
“王先生,我可以去斡旋,但需要费用。你需要提前释放几人?”如果钱太少,他不准备接这活。
“九人。至于费用,请你报个数。”
汉密尔顿暗自盘算:警局规定,提前释放一人,收取五千美元。他可以得到八百美元的分成。
九人,他可以拿到七千二百美元,一个电话能得到这些收益,也算聊胜于无。
此时的印度,国民收入为一年四百多美元。
汉密尔顿说:“一人五千美元,如果你同意,先付款,我去交涉,让他们尽快放人。”
赵力说:“不是尽快,而是三个小时内放人,我不想给他们改签机票。”
汉密尔顿沉吟了一会说:“如果你愿意付每人一万美元的代价,我可以让他们两个小时之内出来。”
赵力拿出手机:“成交,我给你转账。请把人送到1022套房。”
汉密尔顿收到账款,马上打出一个电话,说了几句隐语,挂了电话后说:“事情办成了,五十分钟后你可以在房间内接待他们。”
赵力站起身说:“再见,汉密尔顿先生。”
汉密尔顿站也起身:“再见,王先生,下次有事,尽管来找我。”
这一趟他赚了不少:每人五千他可以分到八百,而多出的五千美元,是他额外多报的,没想到对方不还价。
两天后,赵力和冯羽馨回到燕京八局。他径直走进马明涛的办公室,不知道谈了些什么,三十分钟后离去。
南亚行动小组的庆功会如期秘密举行。但赵力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局领导给出的解释是,赵力已经去执行一项秘密任务。
四处第二小组和第六小组成员基本都没有怀疑这一说法:在南亚行动小组取得辉煌战绩的同时,前往中东的贝特鲁小组铩羽而归:人质解救行动失败,两名人质被杀。
这次行动虽然打死二十多名绑匪,但自身也付出了五牺牲、八人重伤的代价。
在牺牲的五人中,有一人是国安部“特研组”成员。也就是说,在贝特鲁双方出动了异能人士参战。
现在把赵力这个王牌调往中东地区找回“场子”,不是不可能。
正如牛先锋估计的一样,局里对这次南亚小组的行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在授勋仪式上,局里一系列动作令所有参加者眼花缭乱:
授予所有参战特工集体二等功;
授予赵力个人一等功,晋警衔一级,调入八局本部任特别参谋;
解散四处第六小组,周均、冯羽馨和迟云峰调局本部;
组建局本部特别事务小组,该小组由周均、冯羽馨和迟云峰组成,周均暂代组长。
虽说大家都不了解这个“局本部特别事务小组”是个神马东东,但都为周均三人高兴:从处里跳到了局里,怎么算是也高升了吧?再加上大家都立了二等功,整个庆功宴气氛热烈。
牛先锋和周均碰了一下酒杯,一口干掉了杯中的酒,很遗憾的说:“我们都是‘功勋派送车’的乘客,可惜车长没来。”
周均和冯羽馨、迟云峰互相对视了一眼,心中隐隐有些担忧。
忙活了一周,孟买上下总算弄明白这场“事故”的原因:
“辛拉克沙克”的两个鱼雷兵,违反操作规范安放鱼雷,导致有四条鱼雷管的鱼雷因短路而被发射出去,其中两枚分别击中了两条轻型护卫舰。
而在紧急制止潜艇发射鱼雷的过程中,又误按了自毁装置,使得一枚鱼雷在艇内爆炸。
“辛拉克沙克”就这么沉入海底了,顺带上捎上了两条轻型护卫舰。
印度情报系统的的专家汇集孟买,一条条、一根根的的线索被他们拿出来反复梳理,反复推敲,总找不到合理的解释来诠释整个事件,所有的都是巧合?
里斯达夫少校也来到孟买。作为卡拉奇袭击的始作俑者,他坚决不相信巧合:
鱼雷凌晨发射是巧合?四条鱼雷发射管接连发是射巧合?两艘护卫舰被拦腰击中,这哪里是巧合,简直是在打靶。
最后,连自毁按钮都被按下,这也是巧合?去他妈的巧合!这明明是毁灭证据。
可所有的士兵在艇上待了至少三年,而且家底非常的清白。
拉兹和杰拉米,起码在近一年中,他们没有任何值得怀疑地方,从接触外界人员到与周围人员的谈吐。难道真是这两个蠢货操作失误导致这场惨烈事故?
根据调查,事发前的一天,拉兹和杰拉米被一辆出租车送到港口。拉兹当时和战友说,杰拉米喝醉了,他们只好打出租车回来。
根据目击者回忆,那辆出租车是上有希尔顿酒店的标示。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里斯达夫少校非常兴奋:希尔顿酒店的车辆只负责接送他们自己的住客,并不对外营业。
里斯达夫少校马上赶到希尔顿酒店,向酒店的管理层询问这次的派车事件。
酒店方调出了派车记录,并叫来了当班的司机,由他向里斯达夫少了说明情况。
司机说是接到酒店的派车任务后出车,酒店当时接到了住在1626的日本客人电话,要求派出一辆车去接、送人,并提供了具体的地址。酒店派出了车辆,应客人的要求送两位水兵回港口。
里斯达夫少校又调阅了酒店的开房记录,记录显示,入住1626房的两位日本客人,一位叫山本宏二,是日本酒井机械研究所的研究员,一位叫雨上美智子,是山本宏二的太太。
给酒店打电话的,就是雨上美智子。据司机回忆,当时有个先生就站在两位水兵的旁边。
经过抽丝剥茧的调查,里斯达夫更加确定,事故的发生绝不是巧合。
当他查询到订房来源是巴基斯的卡拉奇时,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密密的冷汗。
华夏人在卡拉奇工地惨案发生后,派出了一支特工小组,他的合作伙伴仅两天就被挖出来。
他马上给上级打电话,要求协查日本的酒井机械研究所,是否有一位名叫山本宏二的研究员,他最近是否和妻子来过孟买。
两小时后,协查报告到了:酒井机械研究所有一名叫做山本宏二的研究员,但此人已经年近九十,一直在养老院待着,近期没有前来孟买。
他的妻子雨上美智子,早在十年就过世了。
至此,里斯达夫少校已经完全明白,10.8事件,就是华夏情报机构对印度情报机构制造的9.12事件的报复。
只是华夏情报机构的手段如此隐蔽毒辣,报复如此惨烈,让他非常后悔擅自去找人华夏人的麻烦。
9.12事件,说到底,是军方情报机构自行决定的,没有得到国家的授权,说是擅自行动也不为过。
如今捅出了这么大的篓子,若如实汇报,肯定会有一批人上军事法庭。
如果能能坐实是华夏出手,国家也能通过种种手段找回面子,挽回损失,他即使被送上军事法庭也值了。可现在没有任何证据显示,10.8事件是华夏人干的。
这种窝心的痛,让里斯达夫少校痛彻心扉。
反复权衡利弊后,终于在“巧合说”的事故调查报告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一切,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去。很多的秘密,就是这样被埋葬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再也寻找不到真相。
10.8事件,成了印度军方情报机构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