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书名:爱不随时光流逝之波斯菊 作者:由心语 本章字数:3184字 发布时间:2025-04-16

  

第十章


  

第十章

  从大姑家回来,我向爸问了柞树沟矿的煤价,给表哥打了电话。然后便躲在家里陪伴父母,哪儿也不去,也不见任何人。待在家里无所事事,时间一长我就烦躁不安起来。虽然带回来几本书,可是看了几页之后就看不进去了。

  看着手里的书,我突然想起赵文彬建议我开书店的事。我想,如果能在镇里开家书店,就不用到外面找工作了,以后就可以长久地陪伴在年迈的父母身边。于是我再一次走出家门,沿着我家前面的河边小路朝镇里走去。

  我家前面的这条河由几条山溪汇集而成,贯穿整个小镇。搬到这里之前我家在河的上游,现在我家在河的下游。以前河面很宽,河水清澈见底,在河水转弯的地方能够看到有很多小鱼游来游去。到了夏天,放学后,我常常与春花、宝田他们到河里捞鱼,渴了就用手捧起河里的水喝上几口。走在河边,童年时的趣事一幕一幕浮现在我的眼前。二十多年过去,我家门口那段河面变化不大,只是河水变得混浊了。我走在河边的小路上,越接近镇中心,河面变得越窄,河水变得越混浊,河边到处是垃圾和各种塑料包装袋,让人感到恶心。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只好离开河边,上了大街。

  来到镇里,我寻找的主要目标就是二十多年前经常光顾的新华书店。从小学到初中,只要口袋里有钱,我就会到那里逛逛。识字不多时,我就买没有文字的画册看;认识了几百个字以后,开始买小人书。上初中以后正是文革期间,书店里出售的大部分是政治方面的书,但我还是那里的常客。时间长了,我与书店的店员都相互熟悉了,只要书店进了新书,他们马上推荐给我,买书害得我经常囊空如洗。到下乡时,我在那里买的书已经上百册。这些书对我后来能考上大学起了很大的作用。

  今天去新华书店我并不是想买书,而是要看看那里的图书销售情况。如果生意兴隆,我就开一家私人书店;如果不景气,我也不能凑热闹了。

  过去全镇只有一家供销社,现在大街两边店铺林立。还好,那家新华书店依然存在,只是书店的房子已经显得有些老旧。我推门进去一看,里面只有屈指可数几个顾客。我从书架上拿起一本书,一边翻着书,一边向一位中年女店员询问买书的人多不多。女店员说,除了周末有学生来买教辅资料外,平时顾客很少。女店员的话让我大失所望,没心思再与她聊下去,放下书,离开新华书店。在大街上我看见还有一家个体书店,便推门进去,里面摆的大部分也是学生用的教辅图书,一个顾客也没有。见到这种状况,根本不能再考虑在家乡开书店了。

  从个体书店出来,我并没有马上回家,而是继续逛街,我想看看能不能做其他生意。在街上逛了一圈,我发现镇里几乎卖什么的都有。一条街上,饭店有好几家。我没有做过生意,如果自己开店,肯定竞争不过别人。

  逛了几家店铺,我不想再逛了。站在街边,不知道接下来还做什么。回家没什么意思;再逛下去,又没有什么地方可逛。犹豫了一会儿,我不由自主地沿着大街向东走去,小时候我家住在镇子的东边。

  步行十分钟左右,眼前出现一片破旧的平房,我小时候的家就在这里。时隔二十多年,我终于又回到了这个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的地方。然而走到近前时,眼前的一切已经无法与我记忆中的影象重合。我家刚搬来时,这里是一片排列整齐的红砖黑瓦的房子。每栋房子前后都有二、三十米的间距,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院子。有的人家在院子里种菜,有的人家种花,有的人家养鸡鸭,而我家则是在院子里养猪,在屋后种菜。我只能见缝插针在院子里种了许多扫帚梅。现在那些红砖黑瓦的房子已经破旧不堪。为了解决子女的住房问题,家家户户都在房前屋后盖上了小房子。整个住宅区密密麻麻、挤挤擦擦都是房子,几乎看不到空地。

  来到我家的旧居前,我站住了脚。在眼前这间小屋里我度过了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二十多年来,不知有多少次在梦中我回到了这间小屋。我很想走进去看看,可是不认识现在的住户,不敢贸然地闯进去。后来的住户在门前盖了一间小房子,挡住了我的视线,从外面根本看不到当年住过的老屋变成了什么样。

  我家旧居隔壁是春花家。我上大学之前春花一家人还住在这里,不知道现在她家搬走没有,现在她家院子里也盖了一间小房子,从面外看不像是住人用的,好像是仓房。走到她家院门前,我很想进去看看春花家是不是还有人住在这里。如果她家还有人住在这里,我便能打听到春花的消息。我敲了几下院门,里面一点动静也没有,我推了一下门,没有推开。这时我注意到院门中间有个小方孔,我把手从小方孔伸进去摸了摸,原来院门在里面上了锁。因为有了这个小方孔,人在院子里和院子外都能把门锁上,我无法断定屋里有没有人。我又敲了几下门,里面还是没有人出来,看样屋子里没有人。

  我家住在这里时,到了夏天几乎家家的房门都是开着,我想去谁家就去谁家,畅通无阻,根本就没有敲门一说,别的孩子到我家也是如此。因此我从小就没养成到哪里要先敲门的习惯。现在家家户户都是门窗紧闭,看不到有人出来。

  宝田家在我家前面。小时候我找他的时候,每次都是先从他家后窗往屋里看看,如果他在家,就敲几下窗户,听到敲窗户的声音他便知道我在找他。今天我很想像小时候那样,看看宝田是不是还住在这里,可是他家屋后已经用围栏围了起来,后窗也用砖砌死了。

  很多年没有回来过,我不知道小时候的伙伴还有谁住在这里。现在毕竟不是二三十年前,我不敢随便推开那些我曾经非常熟悉的房门。想找个人打听一下,可是半天也没见到一个人,我只好在旧居附近徘徊,看看能不能碰到熟人。我还不时透过春花家院门上的方孔往她家的院子里看看,院子里仍然一点动静也没有。我真希望这个时候她能走出来。

  我等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见到有人进出。正准备离开时,看见有个人朝我走来。那个人有点驼背,头发很长,胡子也没刮,满脸灰土,好像刚从煤矿的矿井里出来似的。我远远地打量着那个人,觉得有点面熟,直到他走到近前,我才认出来那个人是宝田。

  我简直无法相信他就是当年那个憨厚老实的少年,二十多年不见,他看上去像个小老头儿。小时候他宁可在家里干活,也不愿意上学,每天都是他父母逼着他去学校。放学后我帮他写作业,考试时给他递纸条,他则帮我挑水、劈柴。我转到铁中以后,虽然不在一起了,我们的友情并没就此中止,他仍旧经常去我家。

  “宝田!我喊道。

  “石头!”这时宝田也认出了我。

  虽然我们都已人到中年,却仍然习惯地互相叫对方的乳名。我先伸出了手,同时问道:“你这是刚从井下上来?”

  宝田在大腿上擦了擦手,然后才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这不是快到冬天了吗,在家做点儿煤球冬天取暖用。刚才看见你在这儿转来转去,我还以为是小偷呢。可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是你。你大学毕业以后不是分配到南方去了吗?”他拍了拍我的肚子,接着说道,“看你白白胖胖的,肚子这么大,一定是做大官了吧?咱们哥几个只有你上了大学。”

  我苦笑着摇摇头,说:“做什么大官,只不过是个坐办公室的而已。”接着我又问道,“你家还在这儿住吗?”

  “当年的老邻居差不多都搬走了,我没钱买新房,只能在这儿凑合着住。”宝田拉着我的手,“咱哥俩有二十多年没见了,到家里好好唠唠,喝两盅。”

  我也没客气,跟着宝田来到他家。他家门前也盖了个大约有二十平方米的小房子,原来挺宽敞的院子变得窄窄巴巴的。院子里堆了一大堆矿上选煤厂排放的煤泥,地上摆满了刚刚做好的煤球,几乎都没有下脚的地方。

  煤泥是选煤厂排出来的含有煤粉、杂质和水分的废渣,一大坨一大坨地粘在一起,堆在选煤厂外面,日积月累,渐渐堆成了一座小山。自然风干后的煤泥像土面子似的,一到刮风的季节,被风吹起来,飘出很远,整个矿区到处弥漫着黑色的尘土,家家户户只好紧闭门窗。

  煤泥虽然有一定发热量,但必须经过烘干或是晒干后掺在原煤里才能利用。普通人家要想把粘乎乎的煤泥弄成小块晒干,费时费力,得不偿失。凡是在柞树沟煤矿工作的人都有待遇煤,四十块钱一吨,基本上都是块煤,用几根引火柴就能点着,燃烧时呼呼作响,火非常旺,以前矿上的职工根本就没人把煤泥弄回家当煤烧。没想到现在宝田竟用煤泥来做煤球,难道矿上的待遇煤取消了?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