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丸沉没》
——方励(中国),2023年
观看建议:推荐观看
和平年代一艘客运游轮首航时误撞冰山而沉没,当时船上2224人中有1517人葬身大海,几十年后好莱坞大导演卡梅隆借此虚构了一个煽情的爱情故事把它搬上大荧幕,借着电影的热度,当年这起因意外而造成的悲剧于是几乎就成了家喻户晓的故事。这部电影想必大家都知道,这里显然没有提及的必要了。
与之相类似的,二战时期一艘叫作“里斯本丸”的日本货船(当时被日本军方所征用)在中国东海海域被美军潜艇的鱼雷击中并最终沉没,当时船上的1816名英军战俘却在日本官兵及船员的非人道对待之下大多葬身大海,最后仅靠着闻讯赶来的舟山渔民的帮助才救起了其中的384人。这样一起本来完全不该发生的人为惨剧其事件本身及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明显要比前者不知恶劣多少倍,但荒谬的是,这么多年来这起事件除了那些亲历者本人及其家属外却几乎无人知晓。
现实往往总是充满了讽刺感,有时候不得不让人感慨血泪的史实却比不过编造的爱情。二十多年前一位英国作家托尼·班纳姆其实早已出过一本名为《里斯本丸沉没:英国被遗忘的战时悲剧》的书来纪录此事,但可想而知,这本书知者廖廖,时至今日它都谈不上有多少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2005年凤凰卫视也曾拍过一部与之相关的纪录片,但显然也是关注者廖廖。世事有时总是令人心生困惑,难道这样一起恶性事件真的不应该受到更为广泛的社会关注吗?显然不该是这样的。事情转眼到了2014年,当时因公出差在舟山东极岛附近考察的中国地球物理学者、电影制片人方励偶然获悉此事,这件事引起了他极大的关注,于是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就动用一切他所能动用的资源最终找到了当年那艘沉船的确切位置并为此制作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里斯本丸沉没》。随着2023年这部纪录片的公映,这起本来早就应该受到更多关注的事件终于得以较为完整清晰地呈现于世人面前。
讲这部纪录片前有必要先来了解一下当年这起事件的大致过程:
1942年9月25日,当时占领香港的日军把被俘的1816名英军战俘送上一艘征用的改装货轮“里斯本丸”号准备运往日本当苦力。由于日本人没有按照国际惯例对这艘船进行任何的战俘标识,于是10月1日这艘船就在舟山群岛以东海域被美军潜艇当作日军的物资运输船而向其发射鱼雷并击中。等到10月2日,遭受重创的“里斯本丸”号眼看沉没之际,此时准备弃船逃生的日军居然置船舱内数千名战俘的生死于不顾而直接封死了船舱。经过与日军一番搏斗后船舱内大部分的战俘终于成功逃离船舱跳海逃生,但其中有一个仓内的战俘还是因为没办法逃脱而随着沉船全部葬身大海。这些跳海逃生的战俘当然并没全部生还下来,他们有些因为长期不佳的身体状况或不习水性而溺死,有些则在游近日本船只试图求救时被开枪打死。但这样一起本来没有第三方目击者的惨剧却因为随之赶来的舟山渔民的介入而有了改观,这些闻讯赶来的渔民最终救起了其中的384名战俘并把他们带回岛上分散安置到了各个地方,淳朴的渔民尽自己所能为这些获救的战俘提供帮助,但这些得到渔民善待的战俘大部分人之后还是被上岛的日本官兵搜捕带走了,只有其中三位被渔民偷偷保护起来的战俘后来经过一路护送辗转离开了中国。
说实话这样一起既体现了战争中人性之丑恶(日本官兵及船员的行为)也体现了人性之光辉(舟山渔民的搭救和善待)的事件本来完全应该大书特书才对,但在此事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国家或者官方层面的集体失语,我们几乎从没见过任何一方的政府或官媒对此有过公开的纪念活动或相关报道。事隔这么多年后,这些本来应该由各国政府或各相关组织早就应该完成的事情最终却靠着我们中国一位民间人士的个人力量才把它完成了,可以说这既是方励导演个人的伟大壮举,也是各个国家和相关组织的严重失责。这种官方的毫不作为听起来完全不可思议,但如果深究这起事件的话,我们明显能看出来背后的原因。这起事件本身的处境既尴尬又微妙,四个涉事国(英、美、日、中)当中,真正能够正面评述此事的其实也就只有我们中国人。对英国人而言,堂堂的大英帝国不但守不住自己引以为傲的殖民地而且还导致如此之多的本国官兵被俘和死亡,如此丢脸的事情他们显然根本没脸说;而作为美国一方,当时他们击沉的是装满友军战俘的船只,这种尴尬的事情他们当然也不好意思提及;至于日本显然就更不用说了,要这样的一个国家对自己当年的罪行自爆其丑那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这样的事情最后就只有可能由我们中国人来做了,而这件事情一直会拖到现在其实也不难理解。对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言,抗日战争以及其后的国内战争使得焦头烂额的他们显然根本无瑕顾及此事,而且说实话我也根本不相信当时连自身都快不保的国民政府会去关心这种事情。等到新中国成立,这样一起既是发生在国民政府执政期间又是主要与冷战的敌对国相关的事件我们的新政府显然也不太好为此去作刻意的宣传,于是这件事情一直被拖到现在也就完全可以理解了。
但这样的历史完全不该被刻意回避和遗忘这么多年,幸好我们现在终于等来了这样的一部纪录片。而且尤为难能可贵的是,我们欣慰地看到这部纪录片完全保持了一种客观冷静公正的立场,它通过四个不同的视角(英国人的哀思和创伤、美国人的自责和内疚、日本人的缄默和推责、中国人的淳朴和善良)为我们全方位地立体呈现了真实的历史和当下的现状,可以说这部纪录片为我们的后世留下了最为宝贵的史料。作为一部纪录片,其真正的职责主要在于真实地还原历史而不过度解读历史,它应该让人了解事件真相但又不能误导事件真相,当然,这样的纪录片更不应该站在个人的主观立场感情用事对事件本身作过度的渲染,这部纪录片可以说是完全做到了以上这些。这一点最明显的体现就比如这部纪录片对于舟山那些渔民的刻画,换作一般的创作者在这个地方往往难免会过度渲染渔民的救助行为,但这部纪录片呈现给我们的却完全是一种克制的叙述。其实对于那些淳朴而又善良的渔民而言这样的救助行为完全就是他们作为渔民世代传承的一种天性,见到海里有人落水就要先救人这对他们来说是再普通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值得敬佩的是,方励导演是在没有任何政府或相关组织资助的情况下独立完成的这些事情,这完全是他个人社会责任感的自发行为。去英国采访时当对方了解到这种情况时简直难以置信,他们显然无法想像如此艰难之事居然会是他的个人行为。为了找到当年那些沉船的官兵及其家属方励导演花了200多万在英国的媒体上做广告,至于寻找沉船和筹备制作影片的那些高昂费用就更别提了,为此他花光了自己大部分的钱,据闻最困难的时候他的银行卡里只剩下了800元。但就如他自己所说:“钱只是个资源,消耗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它才有价值。”这的确是一件真正有意义的大事,它既是对历史最好的纪录,也是对那些亡灵最好的告慰,同时还是对那些受难家属最好的抚慰,对此我们唯有对他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