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一脸茫然地看着娘哭得这么伤心,小脑袋瓜里全是问号。
他实在想不明白,到底发生什么事,让娘这么难过。犹豫了一小会儿,他迈着摇摇晃晃的小步子,走到娘身边,
伸出脏兮兮的小手,轻轻给娘擦着满脸的泪水,奶声奶气地说:“娘,莫要哭了。看这是我新制玩具,待爹爹归来之时,我们一同嬉戏。 ”
说着,还特意把手里的 “玩具” 举得高高的,晃了晃,想用自己的办法逗娘开心。那纯真的笑容在脸上绽放,
就像春天里开得最艳的花,可在这悲伤的气氛里,看着却让人格外心疼。
周围的人瞧见这一幕,原本就沉甸甸的心更压抑了,眼眶也不自觉地红了。人群里,一个卖菜的大叔眉头都快拧成麻花了,满脸都是无奈和气愤,
他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旁边的人,压低声音说:“哎!这是何等世道,真是没有天理可言!听说那等权贵,为备自身陪葬之事,
竟强行掳掠诸多壮劳力。如此一来,好端端的一家人,便这般毁于一旦,实乃可怜至极! ” 旁边一个年轻小伙子,气得脸都涨得通红,
忍不住搭话:“诚然,诚然!我等百姓于那些权贵眼中,恰似案板之鱼,任其肆意摆弄。
我听闻朝堂之上,正议以陶俑陪葬之事,若此议得成,往后便无需活人殉葬。但此事究竟能否顺遂施行,实未可知。 ”
这时候,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从人群里慢悠悠地走出来,抬手慢悠悠地捋了捋花白的胡子,
一脸严肃地说:“岂有那般容易!活人殉葬乃祖宗传下之规,行之多年,怎能说变就变。然话又说转来,
若当真能将此规更改,那可真是积下无量功德,不知能救下多少生灵之命! ” 大伙听了老爷爷的话,
都纷纷点头,觉得太对了。一时间,人群里响起一片唉声叹气,满是无奈,又带着点盼头。
诗婷看着眼前这可怜的母子俩,心里像被一只大手狠狠揪了一下,疼得厉害,废除活人殉葬制度的想法也更坚定了。
她心里清楚,这样的人间悲剧绝不能再继续上演,每多延续一天,就会有无数家庭如眼前这般支离破碎。
诗婷胸腔里的怒火,就跟点着的篝火似的,烧得旺旺的,把心口都烤得生疼。她紧紧攥着拳头,指关节白得像刚剥了皮的蒜瓣。
她眼睛里全是对这残酷世道的嫌弃和厌恶,那女子凄惨的哭声,就像一根根尖尖的绣花针,一下又一下,
直直戳进诗婷的心窝,眼泪噼里啪啦的往下掉。诗婷特别同情这女子的遭遇,都是女同胞,她太能感同身受那种天塌地陷、万念俱灰的绝望劲。
诗婷脑海中,瞬间浮现出嬴政在朝堂上那犹豫不定的神情,突然,一个想法跟闪电似的“嗖”地划过她脑袋:这说不定就是打破现在这僵局的超级大“钥匙”!
嬴政心怀天下,一心志在成就千秋霸业,要是能让他亲眼目睹这活人殉葬引发的人间惨事,肯定能戳中他心底对老百姓的悲悯之情。
他本来就对活人殉葬这制度有点动摇,这女子的悲剧,不正是促使他痛下决心废除这一残酷制度的绝佳契机吗!这么一想,
诗婷深吸一口气,强忍着一肚子的悲愤,这一次,她铁了心,哪怕前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她也要为这可怜女人发声,
为全天下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讨个公道。她脚底生风,脚步匆匆,飞快地跑回寝宫,趴在案几前开始奋笔疾书。
她将毛笔狠狠蘸入墨汁之中,仿佛要把整瓶墨汁都吸纳殆尽。随后,笔锋在竹简上“刷刷刷”地舞动起来,女子的悲惨遭遇、
老百姓的艰难困苦,被她一字一句、毫无遗漏地记录下来。她在心里不住地碎碎念:“陛下啊,您快睁开眼瞧瞧吧,
老百姓都在这活人殉葬的制度下苦不堪言了!赶紧把这缺德至极的制度给废除了,到时候,百姓定会将您当作活菩萨一般敬仰供奉啊!”
书房内,嬴政缓缓展开诗婷呈递的谏言。只见竹简上写道:“陛下,臣妾本不该妄议朝堂之事。
然近日,臣妾之夫竟为权贵强行抓去殉葬,臣妾虽竭力阻拦,终是无力回天,唯能望其离去,美满之家瞬间破碎。
家中老母,年迈体弱,闻此噩耗,以泪洗面,悲痛欲绝;幼子尚幼,懵懵懂懂,未知其父已永别,犹每日于门首盼父归。
臣妾痛心疾首,悲不自胜。活人殉葬,此惨无人道之制度也,致使诸多家庭妻离子散,百姓哀怨满怀,痛苦不堪。
陛下心怀苍生,若不废此恶制,百姓何以得享安宁?臣妾恳请陛下,念及苍生之苦难,速废活人殉葬之制,使破碎之家得以团圆,
无辜之生命不再消逝。若陛下应允,实乃万民之幸、社稷之福也。伏望陛下怜悯体察,莫令百姓深陷绝望之境 。 ”
嬴政刚拿起诗婷所写的谏言时,神色极为凝重,
目光就像扫描仪一样,逐字逐句地扫过竹简上的文字。起初,他的眼神中还带着几分审视和犹豫,可随着阅读的深入,
他的眼神渐渐发生了变化,原本锐利如鹰隼的目光里,慢慢泛起了动容的神色,手指也不由自主地微微颤抖起来。
谏言中勾勒出的场景,凄惨得令人揪心。那女子痛失丈夫后的悲戚模样,老母亲以泪洗面的绝望神情,还有孩子懵懂无知却依旧满心盼父归来的眼神,
每一处细节都如同一把把寒光闪闪、尖锐无比的利刃,直直地戳中嬴政的心窝,让他疼得几近窒息。
他仿若拥有了一双透视的眼睛,透过这密密麻麻的文字,清晰地看到那一幕幕人间悲剧正鲜活地在眼前轮番上演。
嬴政沉浸在谏言的阅读中,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到多年前秦军攻克赵国邯郸的那段灰暗时光。
那时,邯郸城深陷战火的熊熊炼狱,硝烟弥漫,整座城市在战火的无情肆虐下变得千疮百孔、满目疮痍。城中的老百姓就像惊弓之鸟,
四处奔逃,流离失所,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哭声、喊声响成一片,就像一首超级悲伤的 “挽歌”,在废墟上空不停地回荡,听着就让人心碎。
就在那个混乱不堪的时候,嬴政看到这么一幕:一位年轻的秦军士兵,在一片残垣断壁中艰难地穿行。
他身上穿的铠甲早就被尘土和血迹层层覆盖,破旧不堪,担却依然身姿挺拔,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劲儿,仿佛能驱散这世间所有的黑暗。
突然,他在一处塌得乱七八糟的房子旁边停住了,弯下腰,小心翼翼地从瓦砾堆里捡起一个泥捏的哨子。这泥哨作的极为简陋,表面坑坑洼洼,
满是岁月和战火的痕迹,不过,仔细端详,就能发现它是被精心捏出来的,肯定是哪个小孩的心头宝。
不远处,一个小女孩正缩在角落里,吓得浑身发抖。眼神里全是害怕和绝望,眼泪 “哗哗” 地往下流,在满是灰尘的小脸上留下两道特别明显的泪痕,
宛如两条悲伤的小溪。士兵见状,迈着沉稳而轻柔的步伐缓缓走到小女孩身边,慢慢蹲下身来,动作轻柔得仿佛生怕惊扰到眼前这只受惊的小鹿。
他伸出满是尘土的手,把泥哨递到小女孩面前,脸上露出一个特别朴实又温暖的笑容,轻声说:“小姑娘,给你,往后它便常伴你侧 。 ”
小女孩先是愣了一下,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接着,一道光瞬间点亮了她黯淡的眼睛。她小心翼翼地伸出小手,接过泥哨,紧紧地攥在手里,
好像抓住了全世界。原本哭得稀里哗啦的小脸,慢慢露出一个天真无邪的笑容。这笑容就像黑夜里突然划过的一道超级亮的流星,
一下子把周围压抑的气氛给照亮了。周围的秦军士兵看到这一幕,原本因战争而变得冷峻、紧绷的面容,也纷纷动容,有的士兵眼眶微微泛红,被这一幕深深触动。
此刻,嬴政回忆起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就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无法平静。那个小小的泥哨,
看起来毫不起眼,却承载着士兵对苦难百姓,细腻而深沉的同情与关爱。它就像一颗希望的种子,虽微小,
却在小女孩的心中生根发芽,为她带来了一丝温暖与慰藉。而自己,作为统治天下的一国之君,手握无上权力,本应向那士兵一样,
成为天下百姓的希望之光,为他们驱散苦难的阴霾,带来幸福与安宁。现在,谏言中所描绘的因活人殉葬而引发的人间惨剧,
与当年邯郸城的惨状如出一辙,两幅画面重叠交织在一起,就像重锤一样,狠狠地敲击着他的良知,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责任与担当。
他又想起朝堂上,大臣们为了活人殉葬和陶俑陪葬争得面红耳赤。有一群人抱着祖宗定的老规矩不撒手,
特别固执地觉得活人殉葬才能显出帝王的威风,保住皇室的尊贵,不容有丝毫更改;
另一方则从民生疾苦、仁德大义的角度出发,说的情真意切。那时的他,虽然被诗婷所说的用陶俑陪葬的法子深深触动,心中也泛起了变革的涟漪,
可是,老传统的强大束缚和眼前大秦诸多繁重工程带来的巨大压力,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困境,犹豫不决,始终难以迈出那关键的一步。
现在,当这温馨感人与凄惨悲苦的画面同时在脑海中清晰浮现,强烈碰撞,嬴政豁然开朗,他清楚的知道,
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像天平上的砝码,承载着无数百姓的生死存亡,关乎着大秦江山能否长治久安、未来能否繁荣昌盛。
他不能再仅仅为了遵循那延续千年的旧制,而对百姓的痛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他应该像那个充满悲悯之心的士兵一样,勇敢地运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老百姓驱散笼罩在头顶的阴霾,带来光明和希望。废除活人殉葬制度,
不仅是对饱受苦难百姓的救赎,更是他作为始皇帝,对天下苍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是他开创千秋伟业道路上必须做出的正确抉择 。
这天,暖烘烘的阳光像金色的小毯子,铺满了咸阳城,照到哪儿哪儿就亮堂堂的,让人心里也跟着美滋滋的。
诗婷瞅着这好天气,在城里慢悠悠地晃悠,步子轻快得像要飞起来,别提多惬意了。走着走着,冷不丁路过一个艺人的作坊。诗婷一下子来了好奇心,脚一拐,就迈进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