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港时间凌晨三点十七分,陈扬的手机在静音模式下震动九次。
社交平台热搜词条#马家工坊血泪实录#像滴入冰水的红墨水般迅速扩散,附带的工厂暗访视频里;
十七岁的童工正在给某奢侈品牌手袋缝鳄鱼皮,镜头扫过窗台积灰的老船锚挂饰——那是马家三年前收购的陈氏旧造船厂纪念品。
"公关部说视频经过AI换脸检测,"
助理小林的声音带着时差导致的沙哑,
"但评论区已经扒出工坊地址在中山三角镇,和陈氏航运1998年出售给马氏的地块重叠。"
陈扬盯着视频里一闪而过的质检单,编号尾缀"MXC0729"像根细针扎进视网膜——那是曼丽丽生日的缩写,此刻正出现在马家的舆论危机中心。
他不知道的是,此刻曼丽丽正站在周氏大厦28楼的舆情监控室,指尖划过平板电脑上的关键词云。
当"血汗工厂""童工""鳄鱼皮"等词条在屏幕上烧成红色时,她按下回车键,藏在加密文件夹里的《陈氏老船锚金属成分分析报告》
自动生成PDF,扫描件右下角的SGS水印正在紫外线灯下发亮——那是她上周在日内瓦实验室伪造的检测章。
"周小姐,陈先生的团队在推波助澜。"
首席舆情顾问的手指悬在"撤热搜"按钮上,曼丽丽却看见他领带夹上的老船锚图案——那是陈氏航运三十周年纪念品。
此刻正随着对方的呼吸轻轻晃动。
"不用急,"
她将质检报告转发给三家财经媒体,"让子弹先飞半小时,等陈氏股价涨到7.29港元时再出手。"
清晨七点,香港交易所开市钟声响起的同时,曼丽丽的官方账号@VerityZhou 发布长文《对陈氏航运历史遗留问题的必要澄清》,附带的质检报告显示:
1985-2005年出厂的陈氏老船锚铸件铅含量超标187%,其中1998年售予马氏重工的那批锚具,正是视频里童工工坊的承重结构材料。
图片放大可见检测员签名栏的笔误——"曼"字的最后一捺拖出船锚的弧度,那是她中学时的签名习惯。
陈扬在中环的早餐会上看见推送,刀叉在瓷盘上磕出脆响。
报告里的检测日期"2022年8月15日"像根锚链绞住神经——正是造船厂火灾前三天,而检测样本编号"CY-1998-07",分明对应着他十七岁那年参与铸造的第一枚船锚。
他摸向西装内袋的老船锚吊坠,金属表面的温度异常冰冷,仿佛带着当年铸造时未除尽的铅毒。
"陈总,质检报告的防伪码能查到瑞士数据库。"
法务总监的声音里带着颤音,陈扬却注意到对方手腕内侧的纹身贴边缘——和订婚宴上曼丽丽贴过的老船锚图腾完全一致。
他突然想起昨晚在档案室看见的景象:
1998年的船锚铸造记录被人用雪松香水掩盖了焚烧痕迹,而那种香型,正是曼丽丽此刻正在用的定制款。
舆论在正午达到顶峰,财经主播举着两个船锚模型对比:
左侧马家工坊的锈迹锚具标着"陈氏1998年制",右侧周氏出示的检测报告复印件上,铅含量超标数据被红色圈注,像道触目惊心的伤口。
曼丽丽坐在化妆间听着电视声,任由化妆师在无名指内侧贴上新款纹身贴——这次是周氏双蛇缠绕的锚纹,蛇信正好咬住铅含量的数字"187"。
"周小姐,陈先生要和您连线。"
助理递来加密手机,屏幕上跳动的号码是他们曾用来互道晚安的短号。
曼丽丽按下接听键,陈扬的呼吸声混着文件翻动的窸窣传来:
"1998年的铸造记录,你是在造船厂火场找到的吧?"
她望着镜中自己的泪痣,想起火灾后在焦土里捡到的半片检测单,边缘的烧痕恰好拼成他名字的首字母。
"陈先生应该关心的是,"
她指尖划过质检报告上的"铅中毒风险评估","那些在马家工坊工作的孩子,是否已经出现血铅超标的症状。"
电话那头传来钢笔尖划破纸张的声音,她知道他在划掉某个应急预案,就像当年在航海日志上划掉私奔计划时的力度。
窗外的阳光穿过周氏大厦的玻璃幕墙,在她办公桌上投下双蛇缠绕的影子,恰好笼罩着那份陈氏船锚的质检报告。
这场舆论绞杀战持续到深夜,当陈氏股价在尾盘跳水12%时。
曼丽丽收到陈扬发来的邮件,附件是1998年船锚铸造现场的监控截图——画面右下角,穿校服的她正踮脚触碰刚出炉的船锚。
而铸造师傅的工作服上,印着周氏物流的旧版徽标。
她的手指悬在回复键上,最终输入一串坐标:东经113.49°,北纬22.52°——那是中山三角镇工坊地下三米处,埋着当年陈氏未销毁的含铅船锚残件。
子夜时分,陈扬站在办公室落地窗前,看着维港水面上闪烁的航标灯。
手机弹出曼丽丽的最新动态,配图是两只交叠的手,无名指上分别戴着陈氏老船锚戒指和周氏双蛇尾戒,配文只有两个符号:⚓🐍。
他知道,这是她在提醒他,这场舆论战不过是更大绞杀的前奏,就像当年在造船厂,他们互相给对方的生日礼物里,都藏着能炸碎未来的引信。
而此刻,在中山三角镇的雨夜,挖掘机正在当年的陈氏造船厂旧址轰鸣。
当第一根锈蚀的船锚残件被挖出时,泥土里混着半张褪色的纹身贴,图案是双蛇缠绕的老船锚,蛇信处的铅元素符号Pb,在探照灯下泛着冷光。
像极了两人这些年在商战里互相埋下的,带着体温的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