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一个豪情天纵的诗人,身逢乱世的他,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用自己的诗歌,抒发着对敌寇、卖国者的仇恨,表达着自己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决心。他的诗歌,雄奇奔放,沉郁豪壮,充满着爱国主义的激情,然而,正所谓无情未必真丈夫,就算是铁骨铮铮的陆游,也有着一片柔情,有着自己今生怎么忘,也忘记不了的那个她。
说实话,陆游和他的表妹唐婉(一说“唐琬”)之间的这段爱情故事,它的前半部分,特别像是那首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里面描写的内容。在《孔雀东南飞》中,讲述了汉末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他的妻子刘兰芝之间的一段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刘兰芝是一个聪慧伶俐的女子,不仅生得花容月貌,而且还善于女工,心地善良,但是,却偏偏不能讨得焦母的欢心,焦仲卿是个孝子,所以,无奈之下,只得被迫将刘兰芝休了。
而在现实生活中呢,陆游和唐婉之间的故事,也有一个类似的开端。根据周密的《齐东野语》和其他书籍的记载,陆游大约是在二十岁的时候娶了表妹唐婉为妻,这两人,从小就是青梅竹马,结婚之后,更是相敬如宾,夫唱妇随,感情颇笃,伉俪情深。原本,他们正可以演绎一段比翼双飞的传奇,可是,事与愿违,陆游的母亲却非常不喜欢唐婉,她说陆游婚后情深倦学,因此而耽误了功名前程,不过,或许陆游的母亲真正不喜欢唐婉的原因,在于她婚后三年都不能生育,在古人看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耽误了宗祀香火,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吧。就这样,虽然两人难舍难分,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还是免不了要就此分离。于是,陆游在母亲的逼迫之下,也将唐婉休离了,两人最终劳燕分飞。
不过,这两个故事发展到此处,却分别有了不同的发展,它们有着相同的开头,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分别遭到了来自各自家族的压迫,希望他们可以另行婚配,尤其是刘兰芝,向她求婚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大户人家,达官贵人。但是,两人却至死不渝,立誓要做那“无转移”的磐石,还有那“纫如丝”的蒲苇,现实生活中两人不能在一起,于是,他们便双双殉情,一个“自挂东南枝”,一个“举身赴清池”,用死亡,来成全彼此的那份依依不悔的真情,向封建礼教做无声的抗争。
可是,陆游和唐婉却没有能够成为一对同生共死的同命鸟,他们双双选择了另行嫁娶,陆游续娶了王氏为自己的妻子,而唐婉改嫁了赵士程。如果事情就这样结束了,那么还则罢了,可是,偏偏不巧的是,十年之后的一个春日,他们却在沈园不期而遇了。十年,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啊,岁月如梭,如果是一个薄情之人的话,十年真的是足以让人忘掉很多事情,淡忘很多人的,可是,对于真正情深意切的人来说,再长的时间,都无法让他们彻底彼此忘怀,就好像苏轼那样,“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非但没能让他忘怀自己的亡妻,思念,反而还越来越浓了呢。而陆游和唐婉呢,又偏偏都是那种情真意切的人,所以,他们又怎能彼此忘怀对方呢。
就这样,南宋绍兴二十一年的那个春日,毫无征兆地,他们竟然在沈园相遇,世界那么大,可是,他们偏偏就能够相逢,当两人目光交流的时候,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又在他们彼此的内心深处升腾起来了。
如今的唐婉,就好像是已经“攀折他人手”的灞桥柳一般,和陆游再无什么瓜葛了,所以,陆游满怀着惆怅的心情,打算独自一人,就这样黯然离去。而此时的唐婉,却在征得赵士程的同意之后,差人给他送去了酒菜。或许,这一次的相聚,两人只是相互看了那么一眼,最终还是未能说上一句话吧,这种两人近在咫尺,却无缘到面前分杯水的伤痛,远远要比“君住长江头,妾住长江尾”那样因为地域原因而造成的离别,更加容易让人肝肠寸断吧。但是,一切尽在不言中,虽然他们彼此没有说一句话,然而,只是那一瞬间的眼神,两人便已经告诉了对方,自己内心深处,永远都有对方的影子。
陆游惆怅万分,于是,便在沈园的墙上,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钗头凤》:“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偏偏又是那么巧,这首诗,竟然被唐婉看见,于是,她感慨万分,那原本早已被压制住的,对于陆游的思念,如同长江之水一般奔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她因为愁怨难解而一病不起,在病中,这个腹有诗书的才女,也拿起了笔,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首词,或许便是唐婉的绝笔吧,不久之后,她便郁郁而终了。
为什么这个世上相爱的人总是难以相守,为什么美满的姻缘总是会遭到老天的嫉妒,或许,不管是焦仲卿和刘兰芝,还是梁山伯和祝英台,他们都是幸福的,他们虽然双双赴死,但是,一对化成了交颈的鸳鸯,一对化成了双飞的蝴蝶,生不同衾,死同穴,演绎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传奇。可是,陆游和唐婉呢,从此却是天人相隔,永不相见。唐婉活着的时候,杜鹃声声啼血归,可怜檀郎在天边,她不能和陆游见面,而现在,两人一生一死,陆游要想再见唐婉,除非只有是在梦里面。
在唐婉死后,陆游便将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抗金大业上,或许,只有疯狂地工作,才能稍稍缓解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吧。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将陆游锻炼得心硬如铁,就算是在睡梦之中,他所想到的,也是自己身披战袍、驰骋沙场的场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然而,真情,又岂是如此轻易就能够忘怀的呢,尤其是当他逐渐添生二毛,垂垂老矣,思乡归隐之后,对于唐婉的思念,便越来越难以抑制了。
据说,有一次,别人送给他一个枕头,里面是用菊花做的枕心,他便触物伤怀,想起了年轻时和唐婉新婚燕尔,两人一起采集菊花做枕心的场景,他还将自己的回忆用深情的文字给记录了下来,写进了《剑南诗稿》中:“余年二十时,尚作菊枕诗。采菊缝枕囊,余香满室生。”只可惜,物是人非,现在他怀里抱着的枕头,已经不是当年和唐婉一起做的枕头了,而唐婉,也已经作古多年,难以见面了。
不仅如此,这位曾经力主北伐的铁血男儿,还曾经多次重游沈园,回味着当年的情景,并且为之哀痛欲绝,多次赋诗题咏沈园。
陆游再次看见自己题在沈园的那首词,是在很多年后,他再次重游沈园,当触摸到自己当年题写《钗头凤》那面残墙,他感慨万分,于是再次题写了诗篇,并写下了自己的心灵小记:“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是啊,这么长的时间,真的是足以改变很多事情的,小小的沈园,尚且几易其主,而陆游对于唐婉的感情,却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愈来愈浓厚了。
又过了一些时日,据说是唐婉逝世的四十周年的时候,又是一个春天,陆游再次来到了沈园,他每次入城的时候,都会来到这里,写下诗词,诉说自己的深情。这一回,他也写下了两首诗歌,便是流传千古的《沈园》绝句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还有谁,能够比陆游更深情款款的呢?当我刚听到他和唐婉的故事的时候,还曾经为陆游不能极力维护唐婉,最终还是休了唐婉的事情而耿耿于怀;我还曾经因为他们不能像焦仲卿和刘兰芝那样殉情,而怀疑过他们的真情;当多年后两人首次在沈园相遇的时候,我还曾经觉得,陆游的题诗会破坏了唐婉那本已经平静无波澜的生活,是他害得唐婉郁郁而终的。然而,当我看到,陆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思念着唐婉,为她写下了一首又一首动人的诗篇的时候,我才知道,或许,爱一个人,并不需要朝夕相处,每天黏在一起,只要心在一起,那便已经足够。轰轰烈烈,为了爱情可以捐性命,这固然是伟大的爱情,可是,在长长几十年的时间中,真情永不变,那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深情,却是更加能够令人感动的。
我们可以看到,在《沈园》的第一首中,陆游着重描写了自己和唐婉当年在沈园相遇时候的场景,唐婉那“惊鸿”般的一瞥,最是让他难以忘怀。而那哀伤的“斜阳画角”,伤心的“桥下春波”,则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物是人非,景物的变化,实际上是为了凸显景中人的消逝,诉说自己的伤痛。
而第二首诗歌呢,则是通过凭吊唐婉的遗踪,来表达自己对于爱情的坚贞不屈,唐婉死去已经有四十年了,就连沈园的柳树也已经老了,再也吐不出缠绵的杨白花,可是,他对于唐婉的深情,却至死不渝,天荒地老,永不变心。
说实话,陆游应该算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有很多都是表达爱国爱民的情怀,抒发铁血金戈的胸臆,展现自己铮铮的侠骨,可是,一遇见“唐婉”和“沈园”这些话题,纵使已经练成了“百炼钢”的陆游,也化作“绕指柔”了。他的这两首《沈园》,写得情真意切,感天动地,难怪有人会在《宋诗精华录》中评价说:“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就千秋论,不可无此诗。”陆游的诗歌,写得字字血,声声泪,而这评价,也真可以算得上是知音之人的评论了。
一开始的时候,我还觉得,这陆游和唐婉彼此之间的确是深情款款,可是,未免对于那王氏和赵士程不公平啊,如果他们知道,自己的枕边人,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另一个人,不知会如何想。可是,这事情,毕竟是怪不得陆游和唐婉的啊,他们并不想分开,是迫于陆游母亲的压力,才被迫分开,这才有了这样的爱情悲剧啊。而且,真正要怪的话,其实也不能怪陆游的母亲,她也是为了延续陆家的香火,才被迫做出这样的选择的。所以,要怪,就只能够怪当时那食古不化的封建礼教,是“无后为大”的封建思想,硬生生地拆散了这一对璧人。
陆游,他的一生写过无数悲壮慷慨的爱国诗篇,当梁启超看到那些诗歌的时候,情不自禁地赞美陆游是“亘古男儿一放翁”,可是,又有谁能知道,这个“亘古男儿”,虽有侠肝义胆,却也有缠绵的柔肠啊。同样都是深情之人,在我看来,陆游之深情,一点都不亚于当年的那个抱着桥柱而死的尾生。尾生将自己的一片真情都化作了等待,和那慢慢涨上来的潮水融为了一体,而陆游呢,他将自己的情感,都化成了诗篇,全部都倾注在了绍兴的沈园,和沈园融合在了一起。
据说,沈园在现在的绍兴市区,是一个在南宋的时候,便很出名的园林,那里头,见证了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悲剧。沈园原来叫做沈氏园,是一个沈姓富商的私家花园。在《绍兴府志》中,对它也有记载,说:“在府城禹迹寺南会稽地,宋时池台极盛”,据称,这个所谓的“池台”,指的就是沈园。这个极富江南园林特色的小园子,内含孤鹤亭、半壁亭、八咏楼、问梅槛等亭台楼阁,可以说是精美绝伦。人们提起园林建筑的时候,往往会用“凝固的音乐”来形容,不过,对于沈园来说,这样的比喻,或许还不够确切,应该用一首见证山盟海誓的断肠之歌来形容,才更为贴切吧。
谁能够想象到,一位饱经沧桑的诗人,曾经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黯淡的心情,深沉的思念和不尽的悔意,向着沈园,慢慢地走来。这时候,夕阳映照在城楼上,那哀伤的画角悠悠地响起,每一声,都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如泣如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已经到了人生暮年的诗人,看到了即将落下西天的夕阳,又怎能不触景生情呢。
他那已经颤抖的手指,轻轻地拂过墙面,那是自己当年醉题的墙壁,世事沧桑,如今墙面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了,“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沈园还是那个沈园,只可惜,当年的那个唐婉,如今已经与他天人永隔了。怀着无限的惆怅,他迈步走近了当年和伊人临水共照的小桥边,话未出口,泪已倾盆,“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望着这依旧碧绿澄澈的春水,望着水中那一圈一圈的涟漪,他的哀思便再也抑制不住了。
四十年,整整四十年的风霜雪雨,使得诗人不再年轻,早已变得发苍苍,视茫茫,可是,虽然如此,他对于爱人唐婉的那种情感,却丝毫都没有减少,反而还像一坛陈年的老酒那样,越来越醇厚。诗人陆游,用他的实际行动,在沈园,为后人演绎了一段“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爱情。
这个世上有很多的园林,可是,又有哪个,能够像沈园一样,承载了这么多的爱恨情仇呢?芳草萋萋的“旧池台”,留有当年玉人“惊鸿照影”的形象,“碧玉妆成一树高”的柳树,早就已经不再飘絮,象征着美人早已香消玉殒,“玉骨久成泉下土”,沈园凭吊,泫然落泪,诗人自己也已经苍老,他在自己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还曾经在《梦游沈家园》中悲叹:“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池桥春水生”,深情如陆游,世上又能有几人?
沈园,千年万载,承载着陆游和唐婉的一段真情,那不是神话,那不是传说,那就是世上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感,一段超越时空、至纯至美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