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新罗国易容妙术
书名:大唐仁心 作者:闲穿径竹 本章字数:3026字 发布时间:2020-08-19

玄宗龙颜大怒,召宰相张九龄以及李林甫等大臣至宣政殿议事,声称要废黜太子及鄂王、光王。

张九龄下跪扣头道:“陛下践祚垂三十年,太子诸王不离深宫,日受圣训,天下之人皆庆陛下享国久长,子孙蕃昌。今三子皆已成人,不闻大过,陛下奈何一旦以无根之语,喜怒之际,尽废之乎!且太子天下本,不可轻摇。昔晋献公听骊姬之谗杀申生,三世大乱。汉武帝信江充之诬罪戾太子,京城流血。晋惠帝用贾后之谮废愍怀太子,中原涂炭。隋文帝纳独孤后之言黜太子勇,立炀帝,遂失天下。由此观之,不可不慎。陛下必欲为此,臣不敢奉诏。

李林甫在殿上一言不发,退朝后却私下与高力士道:“此主上家事,何必问外人!”

退朝后玄宗犹豫不决。武惠妃欲笼络张九龄,私遣牛贵儿至宰相府中拜见张九龄,对张九龄道:“有废必有立,相公倘出手相助,惠妃娘娘可保相公宰相之位长久。”

牛贵儿心想:“如今武惠妃得宠,朝中大臣竞相巴结,张九龄即便为人正直,恐也不敢得罪娘娘,现下武惠妃已派咱家来传话,张九龄必会识时务罢。”

怎知张九龄却不畏权贵,刚直不阿。不但斥责了牛贵儿,还将牛贵儿来传话一事禀告玄宗,玄宗对此大为感动,于是又打消了废太子改立寿王之念。

可武惠妃岂肯善罢甘休,她密遣牛贵儿至李林甫家中,对李林甫道:“公与张九龄素来不合,皇上曾属意请李公为相,然张九龄执意阻挠,凡李公引荐之人,张九龄皆污蔑之,近日又将李公举荐的户部侍郎萧炅贬为岐州刺史,有张九龄在一天,李公恐无出头之日啊。惠妃娘娘素来爱才,愿扶持李公为相,罢黜张九龄。”

李林甫本就怨恨张九龄事事压自己一头,如今有武惠妃主动来助自己除掉眼中钉,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便请牛贵儿回禀惠妃:“林甫愿为娘娘分忧。”

张九龄常忤逆玄宗之意直言进谏,玄宗曾欲拔擢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张九龄执意不肯,玄宗退让道:“可否只加牛仙客实封爵位。”

张九龄仍执意不肯,玄宗怒而不发。李林甫又日夜视张九龄事上之小失时禀于圣上,玄宗遂日益疏远张九龄。

武惠妃也在后宫吹枕头风,诋毁张九龄,言张九龄与太子结党营私。李隆基最忌讳的就是大臣与皇子交往,武惠妃如此一说,玄宗竟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由于自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始,唐朝有多次皇位之争,玄宗皇位亦是以两次政变所得而固之,是以忌畏相同之事报复其身。

张九龄好友严挺之前妻改嫁蔚州刺史王元琰,这年蔚州刺史王元琰因贪污罪被三司审讯,严挺之为救前妻,托人至三司说情,替王元琰谋求免罪。李林甫让安插在宫中的内线趁机禀告玄宗此事。

玄宗召见张九龄,提及严挺之一事,张九龄道:“此乃严挺之已休之妻,不应有情。”

玄宗愠道:“其妻虽已离,乃复有私。”

武惠妃构陷张九龄与太子结党营私一事于前,又有张九龄忤逆圣意不肯拔擢牛仙客等诸多事于后。

玄宗以裴耀卿、张九龄结党营私,下诏以裴耀卿为左丞相,张九龄为右丞相,一并罢政事。命李林甫为中书令,牛仙客为工部尚书。贬严挺之为洺州刺史,将王元琰流放岭南。

李林甫上位后,一来已揣知玄宗废立之意,恐谏官多言,二来欲趁机蒙蔽玄宗视听。竟公然召一众谏官嘱咐:“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勿用多言!诸君不见立杖马乎?食三品料,一鸣辄斥去,悔之何及!”

杜琎曾上书言事,次日便贬为下邽令,从此进谏之路断绝。林甫又浸淫吏部,即便是才华出众者、抑或是勤恳勉励者免不了到老都只常规调动,难以升迁,而巧言令色、阿臾谄媚者和行贿受贿、阴险狡诈之人却常被破格拔擢。

这年杨牧之十七岁,欲于当年赴科举,杨牧之对其父道:“朝廷奸臣当道,忠臣良将尽遭贬谪。有才有能者不得升迁,谄媚行贿者却得拔擢。儿即便今科高中,又有何用?”

杨牧之父亲道:“自唐尧虞舜始,中华数千年来,百姓安居乐业之时横竖不过数十年。其余皆饱受战乱、饥寒之苦。李林甫虽口蜜腹剑,排除异己,然此人亦善为政,林甫自处台衡、动循格令、办事谨慎、纲纪严明,朝廷无党争之忧,百姓丰衣足食。当今圣上乃一代明君,开元盛世空前绝后,我等儒生,当思报国。朝廷之政,虽有微瑕,却不应求全责备,月尚有阴晴圆缺,何况朝政乎?”

“父亲教训的是。孩儿读《易经》,亦知物不可穷也,故受之以‘未济’终焉之理。”杨牧之点了点头。

却说黄孟良抵达新罗后,老者带黄孟良拜见新罗易容术大师朴元正,求其为黄孟良治脸上刀疤。

黄孟良听新罗老者与朴元正“思密达、依布尼卡”讲了一阵,虽听不懂,但见朴元正又是摆手、又是摇头,料想不愿为自己治脸上刀疤。

黄孟良噗通跪地,对朴元正道:“朴老前辈,晚辈求您大发慈悲,治治我脸上刀疤罢。倘若实在治不了,求您送晚辈一张与大唐当朝皇帝李隆基一模一样的人皮面具,晚辈定要重返中土,设法进宫刺杀皇帝,并取而代之。”

朴元正听后哈哈大笑,以新罗语夹杂汉语对黄孟良道:“你这年轻人倒是有趣,居然要将大唐皇帝取而代之,不知是何缘故呢?且说来与老夫听听。”

黄孟良将自身遭遇一五一十与朴元正讲了一遍,又补充道:“晚辈本想要一副寿王的人皮面具,回中土之后刺杀寿王,然后取而代之,如此便可与杨玉环厮守终身。后转念一想,此计并不稳妥,皇子随时有可能被皇帝杀头,倘寿王于夺嫡之争中失败,恐被太子杀害。那还不如索性直接刺杀皇帝取而代之,成为大唐最有权势之人,到时候想要娶杨玉环,寿王还不是得乖乖将她交出来。”

朴元正笑道:“有意思有意思,我本不愿帮你治伤,但是听完你如此荒唐之计,我倒是也想玩玩,不过你须先拜我为师,我不仅可帮你治脸伤,还可教你武功助你刺杀大唐皇帝,倘若成功了,大唐皇帝便是我徒弟,彼时天可汗也只是我徒弟,老夫多有面子!”

黄孟良立马磕头道谢。朴元正接着以新罗语夹杂汉语道:“你莫高兴得太早,我并不是教你易容术,做一张人皮面具。而是正好想拿你做试验,老夫近来钻研得一新易容之法,要在脸上动刀子。吾称之为整容术,尚未在活人身上做过试验,现在你送上门来,我正好拿你当试验,此整容术一旦实施成功,你的容貌将会永久变为李隆基之形,便永不会被识破,然老夫并未拿活人做过试验,在脸上动刀子此事非同小可,若稍有差池会性命不保,不知道你敢不敢一试?”

黄孟良流泪道:“倘若不能得到杨玉环,那还不如死去,况且我已毁容,与死了也无甚区别了,前辈就死马当活马医吧。”

 “很好,很好,那你就安心留在新罗,待老夫施整容术,顺便习练武功罢”朴元正语调中带着一丝欣喜:“要整容得完全与李隆基一样,需在脸上动刀子数次,尚要待伤口痊愈。短则一年,长则两三年,你正好趁此时好好学学武功,要不然你手无缚鸡之力,如何行刺?”

黄孟良于是拜朴元正为师,在新罗边整容,边习练武功,朴元正赐其法号天宝。

是年新罗国王薨逝,太子金承庆继位。

金承庆为太子时尤喜招揽奇人异士为门客,朴元正精通易容术,自然便被金承庆招揽为太子宾客。

朴元正将自己正在徒弟身上施整容术一事禀告金承庆,并告之黄孟良欲整容为李隆基,回大唐刺杀皇帝取而代之。

金承庆哈哈大笑:“此计过于荒唐,不过要是能成功的话对于我新罗国也极为有利。”

金承庆心想,大唐素来欺我新罗乃小邦,我父王之名讳本叫金隆基,因为与大唐皇帝重名,竟要让我父王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了名字。况且我新罗对大唐年年进贡,受尽欺凌。

金承庆于是对朴元正道:“如若先生高徒能成功,新罗国便可吐气扬眉,寡人在唐朝皇宫曾安插内线数名,彼时可助先生高徒进入皇宫内苑。”

朴元正躬身行礼道:“草民在此代徒儿谢过皇上隆恩”

此乃朴元正第四次为天宝(黄孟良)动刀子,亦是最后一次,待伤口痊愈,疤痕除尽后,天宝应与李隆基一般模样,足可以假乱真了。

欲知朴元正如何施整容术,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大唐仁心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