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入股分红
书名:身兼数职的你才是这个村的当家人 作者:江乂 本章字数:2413字 发布时间:2025-04-07

这时,老干部韦江接话说道:“倒是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拿这笔钱以村合作社+农户的名义去入股企业,村集体和农户干拿企业分红。分红回来的资金,除了农户的部分,有百分之七十是用来开发公益岗位,剩下的百分之三十由村里自己支配。”

“剩下的百分之三十可以发给村合作社的负责人等带头人。村合作社的负责人基本上也就是支书、主任,里面的骨干成员也都是村干部。这种奖励其实也是一种鼓励村干部带头干事的激励政策。”王万良紧接着韦江的话说道。

“那支书你们几个不得好好干呐。”张献打趣地对副支书陈福几人说道。

易之心里琢磨着,去哪找公司?是不是只要入股了就一定有分红?能分多少年?有没有可能连本都捞不回来?这些易之都不了解,还是得找人问问。

易之征求大家的意见,缓缓说道:“你们的想法呢?”

“我觉得行。”韦江说,“既然这笔钱解决不了生活污水处理、河道治理、机耕道硬化这三个项目,那就拿去投资挣钱,给村里增加收入。手里没钱就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去求别人也不见得就一定能得,还像个狗似的。”

“我也赞同。”王万良把背往后一靠,表示同意。

随后,张献、罗明超、莫贻英、毕业四人相继表示同意,就只有陈福没有表态。

易之见状问陈福:“陈叔,你还有什么意见就说出来,我们是一个团队,有什么就说什么,不要过多担心。”

大家都看向陈福,等着陈福说话。

想了一会儿,陈福说既然大家都决定了,自己也没什么可说的,也表示同意这么做。

易之察觉到陈福并不是很支持这样做,但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要陈福说出来,而是说了句再考虑考虑,要慎重,毕竟五十万不是少数。

散会后,易之来到陈福办公室,说自己上次回单位汇报工作的时候,向局里申请了河道治理项目,约他下午去现场看看该怎么治理。

午饭后,易之睡了个舒适的午觉。

下三点,易之和陈福来到现场。陈福说,这条叫所由河,是从上游的山王坡山塘流下来的,河里常年都有水,从不断流。河流两岸的种的庄稼都是从这条河里取水灌溉,这条河养着两岸的土地,哺育着东丘村大部分人,是东丘村名副其实的“母亲河”。

“陈叔,这条所由河我在地图上测量了一下,大概有八公里长,治理起来也要不少钱。”易之对陈福说道,“陈叔,这条河在雨季的时候水漫过这个田坎没有?”

易之和陈福走在田坎上,田里种满了水稻。今年因为蔬菜卖晚了,水稻栽晚了一点,但依旧长势不错。每一株秧苗都那么的挺拔健壮,充满生机,微风吹过,田间地里特有的泥土香味迎面袭来而来,沁人心脾,使人心旷神怡。

闻着泥土特有的香味,易之满怀期待水稻成熟时刻的到来。到那时,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将会变得金灿灿,一望无际的田野承载着农民们的希望。到那时,水稻的躯干将被饱满的稻谷压弯腰,结出农民们丰收的喜悦。到那时,星空下,蛙声、蟋蟀声、水流声、唤儿声交织在一起,满满的全是人间烟火。

陈福的回忆把易之从憧憬中拉回现实世界,陈福喃喃自语:“我们小时候,经常在这条河里摸鱼捉虾,那时候满山都是干农活的人,你帮我家,我帮你家的,相互帮忙转活,漫山遍野的说话声、劳作声、……热闹得很。哪像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养家,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人和小孩……很多土地都撂荒了,真是可惜。”

或许是上了年纪的人会更加怀念小时候的种种往事,怀念那时的人,那时的事。

易之和陈福边走边聊,陈福兴致浓烈地向易之讲述着这个村子的过往。易之认真地听着,时不时问上一两句,陈福都一一为其解惑。

易之之所以喊上陈福来看现场,一是了解这条河的历史最大洪水位等基础信息,另一个是了解陈福为什么不太支持用帮扶的五十万元去入股投资赚分红这个决定的原因。

陈福指尖从左向右划过两人面前的一片土地说:“我印象中最大的一次洪水是直接把这一片田全都淹了。”

“确实大。”易之眼神扫过陈福指的地方,吃惊地说道。

两人沿着河岸继续往前走,走到一个弯道处,易之问陈福:“陈叔,像这种弯道可以直接把它改直吗?土地能不能协调下来?”

“应该能。再说了,把这条河道治理了,有田的都能得到好处。”一阵风吹过,陈福的裤腿被吹得呼呼作响。

“如果这个项目能成的话,那施工工程中的土地协调就麻烦陈叔你了。”易之走在前面,带着陈福往山王庙山塘方向走。

两人边走边做规划,此刻俨然是设计单位的设计师。什么位置应该改变河道原走向,什么地方应该建一座桥方便村民们干活,挡土墙的顶应留多宽才方便大家干活……

很快,两人便来到山王坡山塘。站在坝顶,库里水波荡漾,阳光照在水面,泛起缕缕磷光,鱼儿时不时跃出水面,啪的一声,正欢快地嬉戏着。易之下定决心,一定要买几根鱼竿来钓鱼。

看了一会儿,易之转移话题,问陈福:“陈叔,我们今天早上说的拿帮扶资金去入股这事,既然有意见,那就说出来。”

陈福没想到易之会突然这么问,他想了想后说道:“也没什么,我的想法是村里好不容易有笔钱,像安装护栏这种花钱不多但又见效很快的事,是可以拿来做的。”

“而且五十万足够了。”陈福进而补充道。

易之问:“哪个组要安装护栏?”

陈福说:“兴隆组有一段路从半山腰过,路很陡,大概有两公里长。以前修路的时候没有安装护栏,寨子上的人反映过很多次,年纪大的骑车带小孩上下学很危险。而且那个寨子的工作不好做,和基隆组一样,对村里意见很大。”

易之说:“再怎么有意见也得一步一步慢慢来,又不是我们说了就能算的,这又不是去农贸市场买菜,一两百块钱就能搞定。”

陈福还想再争论,但被易之打断了。易之说,事情要分轻重缓急,一口也吃不成胖子,我们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想办法发展村集体经济,带领大家增收。只有自己口袋里有钱了,想做的事情才能做得成。以村合作社+农户+公司的模式,三方都受益,既能带动农户增收,又能挣钱给村里积攒事业经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今天早上散会的时候,易之打电话问过江夏委员以及镇里分管这块工作的副镇长,他们的答复是目前同样有这样一笔帮扶资金的几个村也打算这样做,镇里也支持这样做。

易之说:“陈叔,合作的公司是由镇里联系,我们几个村只管出钱和报利益联结的农户名单就行。年底分红,稳赚不亏。”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