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 大夫庄一路考古迹 喜讯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249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四十    大夫庄一路考古迹    喜讯到继声再成家

 

王继声在神头盘桓了月余,走遍了神头的村村落落,用朔县(人的话来说,就是把神头人家的茅厕旮旯都看遍了。

春雨开始淅沥,乡间的小路开始泥泞。王继声踏上了大夫庄的土地。关于“大夫庄”这个村名的来历,王继声感觉有点奇怪,因为“大夫”在朔县人读来是“dài  fu ”,发这个音时字典里是指“医生”。如果读成“dà fū”,那就是古时候的一个官职名啊!那么,大夫庄应该与古官职有关,不可能与医生相关,一则这是个古村名,二则中国人以官为本位,没听说以医生为本位的。就着这个想法,王继声早先翻阅过好多资料,终于查出了一个人,那就是三国时的张辽。

据《三国志》上记载,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也。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少为郡吏。汉末,并州刺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朔县人传言,张辽后来官封“大夫”,其村遂改名为“大夫庄”。

史书既然有这样的记载,民间又有这样的传说,大夫庄之行一定要查看个仔细,看看有没有什么值得考察的古迹。走进大夫庄,王继声找个略懂历史的老人,打听村名的来历。

老人便打开了话匣子,说:“这当然是真的了,祖辈里一直在说叨这事儿呢!本来,这村子早些时候叫大堡,因为这是张辽的出生地,后来才改名为大夫庄。”

王继声听了,于是在他的特制小本上写道:“张辽堡。三国  魏,张辽堡,今大夫庄,亦名大堡。”

王继声打听到大夫庄还有张辽墓,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具体地址,只好作罢。后来回到城里,逢人就说这份缺憾。正好遇到了一位山阴的友人,说:“你听大夫庄人瞎嚼哩,张辽墓在山阴的河阳堡呢!”

王继声难辨真伪,只好记下了这样的文字:“三国魏张辽墓。墓址,大夫庄。山阴河阳堡,亦有张辽墓,真假未知。”

王继声继而想那张辽于乱世三国忠勇一生,有后人如此景仰亦足矣。

王继声一路东行,不觉间又来到了红壕头村。再找精通历史之人,一番了解,得知这村古时候出过一个名人,叫周德威。周德威本来是朔县苗子山人,后因抱打不平,杀死了人,不得已逃往红壕头居住。

“这里还有德威堡呢!”村人自豪地说。

王继声于是跟随村人去看视,只见村内一堡高约数丈,十分雄浑,颇有气派。看着此堡,闻听周德威之英名,忽然想到史书有过周德威的记载:周德威,五代时名将,字镇远,朔州马邑人。勇而多谋,久在云中(今山西大同),谙知边事。唐乾宁中,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以功由铁林军使升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没想到周德威之故乡竟然是红壕头村,真是令人喜出望外。不过,他不知道这堡的具体历史年代,只记录了它的名字而已。多年后,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专著《朔州历史地名录》上如此写道:“红壕头堡  又名德威堡(因为此村为五代周德威故里)。位于神头镇(红壕头现属神头镇)政府东红壕头村内。为明代晚期所建……”

关于周德威之后的事,王继声也相当了解。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坚守幽州,契丹军围攻 200日不能破。周德威用兵持重,能攻善守,常出奇制胜,为开创后唐屡建功勋。四年,胡柳陂(今河南濮城西)之战中,晋王不听其用兵之策,为梁军所乘,周德威血战而死。

王继声想这古之朔县果然是边塞之地,豪杰并出,文武皆举。武有不惧死之张辽、尉迟恭、周德威等,文有不贪财之霍锳、崔斌等,民风古朴,浩气长存,哪里是一个“胜地”之词了得?

王继声听村人说,此村现在的学校院内,于民国某年出土过冠带。有人说,周德威曾住过此院,莫非这里是周德威之衣冠冢?继而村人又说,此村确有周德威之墓,就在北山山麓。王继声找寻了半天,不见踪影,只好作罢。

王继声越考察越上劲,不觉间来到了东榆林,又找到一堡,当地人称“东榆林旧堡”。“堡址,在沙疃村西南里许,址存。李自成军南坪梁后,宿此休息做饭。”

王继声行走于大夫庄乡的村村落落,一路查访,一路记录,什么地方有庙,什么地方有碑,什么地方有钟罄之物,什么地方有名人佚事等,都在他的笔下成了厚重的文化,为后来考察文物古迹者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这天,王继声正坐在一树下小憩之时,忽然看见一老友风尘仆仆而来,见到王继声后,一阵捶打,说:“你这个‘王魔’,是不是神行太保戴宗转世,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叫我这一路找得好辛苦,刚刚还打听你在这个村,进去找,又说是在那个村;到那个村子里再找,又说才刚离去……”

王继声一把拉过老友,说:“莫非有什么重要事儿吗?”

“当然重要了,要不,你的老母亲也不会叫我大老远找你回去了!”

“什么事儿这么重要?”

“你真是魔性过头了,还能有什么事?你老母让你回去成亲呢!”

王继声听了,才记起年节时的喜事,只好说:“好吧,这就回去。”起身要走,忽而又说,“这边的村子考察得所剩无几,你干脆跟我一块考察完再说。”

就这样,王继声拉着老友的手让他一并考察,弄得老友哭笑不得,直骂王继声:“怪不得人们都叫你‘王魔’呢!原来你连成家这样的大事都不当回事儿啊!”

王继声也不恼,考察完大夫庄最后几个村子后,跟随老友一块回了城。城那边,老母亲望眼欲穿,看着儿子总算回来了,免不了一顿数唠。王继声自然不敢顶嘴,跟霍庄的妇人成了亲。

至此,王继声从朔县东边走起,一路沿南山,过西山,绕北山,将朔县角角落落考察了个遍。1961年,王继声经过精心统计,自己在1953到1954约二年时间里,访遍“全县公社十七个,自然村352”个(《雁门关外的名城——朔县》  王继声著)。

当年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现在王继声考察文物古迹走过多少里,尽管没有计算过,王继声心里感觉自己不枉当一回“红军”了。

好一个王继声,在那种特殊的条件下,硬是完成了别人想都不敢想的文物考察工作,这真是:“征程正未有穷期,不待扬鞭自奋蹄。”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