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 利民堡大寺庙倒塌 木佛像崇福寺收留(上)
一行大雁“嘎嘎”地鸣叫着,在明净的天空中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南方飞去。
秋高气爽,王继声却热得大汗淋漓。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抬头看看大雁,将衩袋换了换肩膀,笑了笑,吟诵道:“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王继声忍不住摸了摸头发,轻声对自己说:“老了吗?我心已老。”他回想着自己一路风风雨雨,虽说人到中年,正值壮年,但历经风霜,心中不免生出苍老的情怀。
“哦,革命人永远年轻嘛!”忽然,王继声唱起了这首铿锵有力的歌曲,沟壑之中顿时传来阵阵响亮的回声。呵呵,好美的景色啊!王继声禁不住又是一番感叹!
时下,王继声正跨上儿女山,踏入利民境界。
正巧,一个利民人要从城里回村,跟王继声同行。这人仔细打量了打量王继声,忽然叫道:“这不是王所长吗?你这是去哪里啊?”
王继声也将这人好好地打量了一番,搔着头发说:“你是——”
“我是周元儒啊,你记不起我了?”
王继声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说:“周元儒,朔县一完小校长,对吧?”
周元儒呵呵地笑了,说:“王所长,你那会儿考察完小,工作上那个认真啊,叫人佩服。”
王继声笑了,说:“在其位,谋其职。我现在主要是管理文物,正要去你们利民考察呢!”
周元儒是个性情中人,嘴多心热,说:“要说这利民,我倒是略知一二,你要是不嫌弃,我给你当向导,好好给你讲讲。”
王继声那个高兴劲儿啊,就甭提了。天上掉下了一个向导,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美意的事情吗?
一边走,周元儒一边给王继声讲解儿女山的故事,说古时候有一对恋人,男叫金山女叫香玲。那时候匈奴入侵,二人机智勇敢,为抗击掠夺村落的匈奴,故意将入侵者引向深山,最后和侵略者同归于尽,没入风雪之中。村民为了纪念这对恋人,把他们葬在山上一处低洼之地,并且堆了石头以示怀念。
后来,善男信女为了祈求神明赐予子女,不畏路途遥远,从四面八方而来,这山也就被人们称之为“儿女山”。
“你看,那堆石头就是多少年来善男信女们堆积起来的。”周元儒指着一个石头堆子说,“谁在这里堆了石头,谁就会有子女。”
王继声听了,只是浅浅一笑。
周元儒说:“你不相信?很灵的,我们这里的好多人这样做,那些没生养孩子的女人都开怀了呢!”
王继声远眺山峦,一道雄伟壮观的城墙扑入眼帘。王继声知道,朔县坐落于内外长城之间,自己所看到的就是内长城啊!黄土夯筑,气势非凡,走向为西北而东南,横贯这个小镇境内。
再往前走,一直走到周元儒所说的那个石堆旁边,王继声默默地蹲下身来,从路畔取了两块石头,轻轻地放在石堆上。“愿老天保佑,让我早得贵子吧!”王继声是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但这时候却出奇地相信,这两块石头会让自己早日拥有一双儿女的。
一路前行,周元儒嘴没停地讲这讲那,王继声倒也不感到寂寞。又走了好大一阵子,王继声老远就看见一座石头城横亘在眼前。
“好城池!好城池啊!”王继声禁不住叫了一声。
周元儒说:“你要是有心思,不妨跟我到那边山头上走走。”
王继声问道:“去那里干什么?”
周元儒故弄玄虚,说:“你上去就知道了。”
王继声说:“上就上,谁怕谁哩。”
两人一番劳累,就爬到了小山之上。山上蜿蜒着的长城,迤逦东南到西北的走向,宛若一条巨龙,曲曲折折,行止于这山峦丘壑之间。
哦,长城,长城,中华文明的象征啊!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实在辉煌,虽说经历了百年的屈辱,但她站起来了,巨人一样屹立在了世界的东方,令世人瞩目。
周元儒可没王继声这番感慨,而是指着那座城池说:“你看,这座城池像个什么?”
王继声仔细看了一会儿,竟然没看出什么特点来。
周元儒有点失望,说:“这城就是利民堡,造型是个大油篓啊!”
经周元儒这么一说,王继声恍然大悟:利民堡还真像个卧倒的大油篓呢!坐北朝南,北边是油篓底,南边是油篓顶,两侧回环,正是油篓的侧帮。
“好一个大油篓,怪不得人们说搬倒利民油瓮,淹了朔县西城门。这么大一个油篓,得装多少胡油啊!”
周元儒听王继声这么一说,大笑不止,说:“利民胡油走天下,不是三天五日的名声啦!据说,在上海滩还有‘利民油行’哩!”
王继声听了,不由地笑了。他感觉周元儒这话有点太过头了。再细看,只见利民堡南门前石彻瓮城,仿佛一个凸出来的油篓嘴。
“以前,在南门外还有一棵几百岁的大树呢!人们都说那是个秤杆。日本人打进来那年,大树好像已经预感到了什么,树头树身整整流了好几天的血水,不久就枯萎死了。没多久,日本人打了进来。人们都说大棵有灵气,知道凶吉呢!”
王继声问道:“这利民堡是不是整个都是石头砌出来的啊?”
周元儒颇为骄傲地说:“那当然啦!要说这利民堡啊,跟南京齐名哩!南京不也叫石头城吗?利民堡三丈六高的城墙,可雄伟哩!就说那朔县城也不比利民好在哪里!”
王继声觉得周元儒有点夜郎自大,也不去争辩,只是一味地微笑。
“王所长你不相信吗?听老人们讲,这城明朝时就有了,你算算,够多少年历史了?”
关于这一点,王继声倒是相信,因为史书上确有利民堡的记载,该堡为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修筑,历时十年方成。
“这城墙的里面是黄土夯实,外面都是锤錾石砌起来的。”周元儒越说越有劲,“我们利民堡四大街八小巷,规模样式不比朔县差,可惜日本人在这里统治了六七年,把整个堡子毁得不成样儿了。1939年,日本飞机投下炸弹,把街道炸个稀八烂,好多古建筑也没了……”
王继声听到这里,心里顿时就是一阵绞痛。可恨日寇亡我之心不死,在土地上强行占领,在人口上除了屠戮还极尽奴化,而在文化上也是倾其力摧残……想到这里,王继声又是一番长吁短叹:自己的家乡保德不也受尽日寇的蹂躏吗?
“王所长,天儿不早了,你今天就到我家做客,尝尝利民的莜面大山药,喝喝利民的碗豆酒!”周元儒豪爽大气,“今天好好休息休息,明天我领着你到四处转转,好好看看利民堡。”
王继声听了周元儒的话,急忙道谢。
“说这旁外话干啥?”周元儒说,“你到利民考察文物,考察古迹嘛,利民人都得热情地招待啊……”
就这样,王继声跟着好客的周元儒走向利民堡。太阳还没有完全落山,王继声于是要求周元儒陪他好好看看这个古堡。周元儒点头同意了。两人绕着古堡转了一圈,当他们走到东门边上时,周元儒说:“听老辈人讲,这里以前有一座关帝庙,可雄伟呢!可惜日本人打来以后,先拆了百匠庙,又拆了护城楼。那些伪联合村公所的头头们以大汉奸蔚友兰为首,借日寇的淫威,为他们私人建房找借口,派人拆了关帝庙……”
王继声听了,不禁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这还不算,他们后来还拆了西街的财神庙和戏台,把那些好的椽啊檩啊都搬到了他们家,起房盖屋。国难当头,这些汉奸走狗大发国难财,令人气愤!”
王继声无语。他听着周元儒的话,心想:新中国成立了,这下好了,小日本再也不能横行霸道了,文物古迹再也不用担心那些强盗们的折腾了。
“先回家休息,明天我陪王所长好好看看吧!”周元儒说,“谁让人家日本人那会儿得势的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