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九 梵王寺栉风沐雨 楼烦城
书名:文物“王魔”——王继声传 作者:白雪不黑 本章字数:2559字 发布时间:2025-04-02

二九    梵王寺栉风沐雨    楼烦城暂露头角

 

乡间的小路上,一个肩背着衩袋、腰搭军用水壶的中年人正埋头而行。不提防一阵疾风平地而起,天空顿时起了团团乌云。

“看样子是要下雨了。”中年人说着,四下里寻找避雨的地方。但是,旷野之中,哪里有避雨的所在?尽管他知道大树之下不可避雨,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还是向一棵大树奔去。

半空里一道闪电划过,接着就是一声霹雳,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从天而降,砸在人身上生疼生疼。中年人紧跑慢跑,来到树下时还是发现自己已经被浇成了落汤之鸡。

“这鬼天气。”中年人好歹可以喘口气了,说着,狠劲儿地拧着衣服上的雨水。

“这样的天气,你不在家里待着,要去哪里啊?”原来,树下还有一个避雨的,看见中年人狼狈的样子,顺便问道。

“哦,我要去梵王寺一遭。这是什么地方?”中年人问道。

“这就是梵王寺的地界。”那人用怪怪的眼神望着中年人,好似看一个怪物。

“听说这里有个寺庙,挺宏伟的,你知道吗?”中年人说。

那人望了望天,看看大雨就要过去了,说:“寺庙?你说的是大寺庙吧?这里的人谁没见过?”

中年人向这个人介绍道:“那可是古迹,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那人又望了望天,说:“雨要停了,又能干活儿了。我听说城里出来个‘王魔’,到处寻找古迹,还抟弄些烂瓶瓶破罐罐,莫非说的就是你?”

“可不是,‘王魔’就是我啊!”王继声笑了,说,“那不是烂瓶瓶破罐罐,是地地道道的文物……”

“神经病!”那人看了一眼王继声,撂下一句话走了。

王继声也不气恼,毕竟,自己又找着了一处古迹嘛!他追了几步,问那人道:“你说的大寺庙在哪个方位?”

那人实在懒得理会这个怪物,抬手指了指,不屑地说:“往那边,走上里数地就到了。”

王继声还要道谢,发现那人早已走远了。

王继声顺着那人所指方向走了里数地,果然看见一座建筑宏伟的寺庙。他一头撞进去,发现这座寺庙果真不同凡响:“梵王寺俗名大寺庙,系梵王太子修道的地方。可惜的是原建早已被毁掉,现在物是明代所建。……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三椽,斗拱三踩,单昂。殿内一佛二菩萨,侍像、法像都有。清碑两通,一康熙年碑,殿内东墙立;一同治年碑,殿内西墙前立。殿门上有清道光年‘慈尊海愿’匾,字体欧,东西墙有壁画,完整,有价值。”在王继声的心里,还有能够比完整保存下来古迹令人兴奋的事情吗?

不时有人从寺庙前走过,看看眼前这个蓬头垢面的人,总要停下来打量一番。

王继声就向他们打听梵王古城的情况。

“听人们瞎嚼哩。”大凡王继声问道的人都会这样说,“这里哪有什么梵王古城?哪有什么梵王太子坟。都是瞎嚼哩。”

听了这话,王继声多少有些失望,不过,很快就有一位老者出现了。老者看起来对这里的情况有所了解,谈起了关于梵王寺的一些历史故事,王继声静下心来耐心聆听。但老者的叙述支离破碎,不成系统,王继声只好自己另行考察。

他回忆起史书里的一些记载:“梵王古城。城址。在寺西,东至梁地,西至皇城,南至大圪塄前,北至西沟堰。”

这些地名王继声是陌生的,他向老者打听,老者对这些地方都很熟悉,于是细细地行了指点。王继声听了,禁不住叹道:“好家伙,梵王古城这么大啊!”

又有一些人围过来看热闹,你一句我一句,说些道听途说的东西。王继声联系史料,在小本子上记录道:“梵王皇城,城址在古城西。长二百步,宽七十步的地方。又传言总面积一(十)三垧,五亩合垧。皇城是方形的,正古人所谓‘方城’为城之意。皇城四里许,有西套,是当年的外围地点,西套又有点将台。西套的果树院,是清朝康熙三十六年,西厄鲁特极尔丹,去时驻过此院。”“梵王寺御果园,在寺之东北,即今青圪达、梨园头。”

又有人提及这里还有什么文书大道。王继声的脑海里又现出一段文史资料,联系这些人的话,他又写道:“梵王寺的驿马路。寺之西南,是当年的驿马路,长一百五十步,宽五十步,东北至古城,西南至东平。按驿马之设置,唐前汉后始有,此路大约是晋魏时送文书之路也。”

王继声的思路渐渐清晰起来,一幅完整的梵王寺“王国”的图景在他的大脑里形成。他忽然想起自己在楼子坝的情景,当时就有人说楼子坝就是楼烦堡,莫非这里就是古之传说的楼烦重地?他翻出小本,看到前些日子的记录,上面写着这样一些文字:“楼烦堡。在城东四十华里。人说:即楼子坝。本战国时楼烦国东境地。秦时雁门,汉景帝三年改楼烦乡。属阴馆城。今名楼子坝。”

但是史料不够详实,王继声又没有第一手的考古文物作证,只好在后面又写道:“到底怎样,不敢必。”

梵王寺一行,王继声收获颇大。为了对这个地方有更多了解,王继声又几次来到这里实地考察,最终找到了有关梵王太子坟的坟址。“梵王太子坟。寺西七八进,下圪村东里许。”不过,在他找到梵王太子坟的时候,已不具当时之原貌,王继声只是听到了当地人的一些模糊记忆,只好这样写道:“传言该坟二亩大。”

到了一九六四年,王继声随考古队再次来到这里,勘察结果为:“南北二二零米,东西七十六米。现在的梵王寺村,只占当年一角,系东南角。由上所述,梵王寺遗址在朔县为重要遗址之一,应特笔记出。”

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高海先生在研究的基础上,曾说:“梵王寺是一处很古老的文明之地,其时候段应该早过峙峪,大约在十万年左右也不为过。”而且专门提到了梵王寺有可能与楼烦古国有关。

遗憾的是,限于当时考古条件的不足,王继声只能考察到此,关于楼烦的具体情况与他失之交臂。

随着考古的进一步深入,我们知道梵王寺墓群在今朔城区窑子头乡梵王寺村西北1.5公里处,为西汉娄烦古城的故址。这里分布着战国、汉、北朝时期的墓群多处,1985年清理了村南山坡上的一座北朝砖室墓,可惜随葬品已被盗。墓的形制为方形,墓顶为穹隆顶,墓砖上雕有花纹图案。村民们在耕田时曾发现过战国铜剑、汉代陶器等。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王继声考察的时候,西起照壁山之巅,东到恢河西岸,西汉至北朝时代的墓葬封土星罗棋布。令人惋惜的是,在后来的岁月中,村民整地平田,原有封土大部铲平,成为良田耕种。现存明显封土21处,分布于梵王寺、水泉梁、趄坡、梨元头四村之间,封土均呈圆锥体,残高2——7米,底边周长20——100米。

这批墓葬与楼烦故城紧密相关,生活在这里的汉代先民一定给我们留下许多难以估计的宝贵资料,有待于将来的发掘和研究。后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继声预言的“由上所述,梵王寺遗址在朔县为重要遗址之一,应特笔记出”,很有前瞻性。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