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字在水面碎裂的刹那,溪底银鱼突然翻起肚白。
萧寒衣指尖捏着青铜钥匙,钥匙孔里渗出的铁锈味竟与寒山寺焦土如出一辙。
他忽然想起三年前那个雨夜,小桃红攥着同样一把钥匙,说寺中地宫藏着“连阎王都不敢收的东西”。
可如今,钥匙是冷的,鱼是死的,寺中有鬼。
〇
寒山寺的牌匾只剩半截“山”字,焦黑的椽木上爬满藤蔓,像无数只枯手要将寺庙拖入地底。
萧寒衣踩着断墙跃上钟楼时,铜钟突然自鸣——钟内蜷着个灰衣僧人,脖颈被铁链锁在钟杵上,每一声钟响都震得他口鼻渗血。
“谢家派来的?”萧寒衣剑尖挑断铁链。
僧人跌倒在地,喉咙里发出“嗬嗬”声,竟是被割了舌头。
他颤抖着在灰土上写字,指尖磨出血痕:
——鬼在经中——
第三笔未落,僧人瞳孔骤缩。萧寒衣反手一剑刺向身后虚空,剑锋却撞上一串佛珠。
十八颗舍利子颗颗刻着《地藏经》,诵经声无风自起,震得残瓦簌簌坠落。
“萧施主,久候了。”
廊柱阴影里转出个胖大和尚,袈裟缀满金线,手中佛珠却串着人指骨。
他笑时满脸横肉堆叠,耳垂几乎垂到肩头——三年前寒山寺住持了空大师,正是以“佛陀垂耳相”闻名江湖。
萧寒衣的剑第一次凝在半空。
他亲眼见了空的尸体在火中碳化,住持禅杖上的九环还被自己亲手埋进后山。
“惊讶么?”了空拨动指骨佛珠,“当年你为救小桃红,连破寺中三十六罗汉阵,可曾想过阵眼就在她心口?”
残月剑突然发出尖啸。
萧寒衣的剑比声音更快,三尺铁片贯穿了空胸膛,却如刺入棉絮——袈裟下空空如也,唯有一团黑雾裹着七只人眼,瞳孔全刻着“谢”字。
“嗔怒障目啊……”了空的笑声从四面八方传来。
黑雾中伸出枯手,指尖捏着片桃红衣角,“你猜,当年是谁把地宫钥匙交给小桃红的?”
剑光暴起!
残月划出七道弧线,每道弧光皆斩下一只人眼。
眼珠坠地化作黑水,竟腐蚀出佛偈模样的凹痕:
——一切恩爱会,皆由因缘合——
〇
地宫入口藏在韦陀像底座。
青铜钥匙插入锁孔的瞬间,整座佛像突然流泪。
血泪淌过“护法慈悲”的牌匾,将金字染成妖异的紫。
萧寒衣侧身闪入暗门时,听见身后传来小桃红的轻笑:
“萧郎,你终于来了。”
甬道两壁嵌满铜镜,每面镜中都映着不同的小桃红——抚琴的、梳妆的、咽气的。
最深处那面镜前跪着具白骨,腕骨系着褪色的桃红丝绦,指节死死扣着本《妙法莲华经》。
经书翻到第七卷时,地宫突然震颤。
白骨化作飞灰,灰烬中站起个戴青铜面具的黑衣人,腰间玉牌刻着“唐门”二字,手中却握着江南霹雳堂的雷火弹。
“唐绝,你果然做了谢家的狗。”萧寒衣剑指黑衣人咽喉,“三年前你为夺《火器谱》毒杀唐老爷子时,可想到会死在这暗无天日之地?”
黑衣人扯下面具,半张脸布满蛊虫咬噬的孔洞:“萧兄可知,谢三少爷用何物换我出手?”
他忽然撕开衣襟,心口皮肉上纹着幅地图,“这是寒山地宫的真正秘密——秦皇求仙船的龙骨,就埋在……”
话音戛然而止。
黑衣人七窍钻出赤链蛇,与他三日前在乱葬岗所杀之蛇一模一样。
蛇群嘶鸣着摆成卦象:坎上艮下,是为“蹇”卦。
“求仙不得,反入幽冥。”
萧寒衣斩碎蛇阵,剑锋触地时忽觉寒意彻骨——地砖下埋着整块玄冰,冰中封着具女尸。
桃红襦裙,山茶花簪,唇间含着的明珠正与谢沉舟暖炉上的螭纹吻合。
冰层突然龟裂。
女尸睁眼的刹那,整座地宫响起梵唱。
不是佛经,而是小桃红唱《牡丹亭》的戏文。
萧寒衣的剑在颤抖,不是因恐惧,而是那女尸手中竟握着另一柄残月剑——剑身完整,寒光如洗。
“你以为三年前救的是谁?”女尸开口,声音却是谢沉舟的咳嗽声,“小桃红本就是谢家‘画皮鬼’养的药人,她的心,她的血,甚至她的死……”
残月双剑相撞!
没有金铁交鸣,只有无数记忆碎片迸射。
萧寒衣看见烈火中的寒山寺,看见小桃红将钥匙刺入自己心口,看见谢沉舟从焦尸堆里捡起染血的螭纹暖炉……
“幻象!”他暴喝一声,铁剑劈碎冰棺。
女尸化作青烟,唯留那柄完整的长剑插在玄冰上,剑穗系着半枚铜钱——与他用来杀人的铜钱严丝合缝。
地宫深处传来齿轮转动声。
萧寒衣握紧双剑转身时,整座寒山寺的地基开始塌陷。
五百尊罗汉像从地底升起,每尊像的眉心都嵌着“谢”字铜钱。
铜钱如雨射来,却在触及他衣角的瞬间,被双剑绞成齑粉。
齑粉落地成字:
——鬼非鬼,人非人,黄金十万买痴魂——
〇
黎明前最暗的时刻,萧寒衣站在寒山寺废墟最高处。
左手残剑滴血,右手完整的长剑却泛着妖异的蓝光——方才斩碎最后一尊罗汉像时,剑身突然显出蝌蚪状的铭文:
——徐夫人铸于魏惠王七年——
史书载,徐夫人剑早随荆轲葬入秦皇陵。
谢沉舟的咳嗽声随风飘来:“萧兄可听过‘鱼肠剑’的典故?勇绝之刃,需藏于鱼腹……”
话未说完,萧寒衣手中完整长剑突然寸寸断裂。
每一片剑刃都化作铜钱大小,钱孔中伸出红线,将他双手死死缠住——红线另一端,连着三百里外金陵谢家祠堂的命灯。
“现在,你我都是鬼了。”谢沉舟的声音渐渐消散。
萧寒衣震断红线,却发现腕上留下朱砂符印,形如棺材。
他忽然笑了,笑声惊起夜鸦无数。
鸦群散尽时,东方既白。
第一缕阳光照在残破的《妙法莲华经》上,泛黄纸页显出新的血字:
——第四把剑在秦淮河——
——柳如是画舫——
——子时——
——杀你者——
血字至此而断,仿佛执笔人突然被割喉。
萧寒衣拾起经书,在封底摸到粒丹药——正是三年前小桃红每日服用的“回春丸”,味苦,腥甜,带着秦淮脂粉特有的腻香。
残月入鞘时,风里多了丝铁锈味。
比铁锈更浓的,是秦淮河的方向飘来的尸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