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三章 出类拔萃 柳暗花媚
书名:爱情往事 作者:杨铎 本章字数:2914字 发布时间:2025-03-31

         布莱德利教授是国际上在此专业领域里著名的学者之一,担任着英国相关学会的领导职务,以及几本国际学术刊物的主编和编辑,还担任着利兹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系主任职务。

         因为他特别忙,本来由他创办的这个硕士班,便交由他以前的学生泰勒教授来管理。除了开学时,他来到教室跟学生们见面表示欢迎,并讲了一通话之外,还没有来到这里给张俊山他们上过课。

         这天上课铃声刚刚响过,布莱德利教授却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了教室门口,让大家都感到十分惊喜。

         布莱德利教授身材威武高大,样子和蔼可亲,像一个慈祥的老爷爷。他戴着一副眼镜,说话不紧不慢。

         他来时手上什么都没拿,一进屋跟全体起立的学生们打过招呼后,便拿起一只粉笔,讲起课来了。

         他讲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张俊山听得如痴如醉。他从来没有想到,那么高深的内容,在布莱德利教授的口中,听起来竟然是那么的简单易懂。

         他忽然一下子明白了,原来真正有水平的人,会把极难的问题,讲得听起来好像很简单;而那些水平不高、自己都搞不明白的人,只会把问题讲得让人更难懂了;更有甚者,他们还喜欢罗列各种复杂的公式,表面上看起来显得好像极其的高深莫测。

         讲完课,布莱德利教授放下粉笔,跟学生们互动,回答了几个问题。接着他便随口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是一个简单的计算题,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似乎是想检验一下大家的理解程度。

         布莱德利教授刚说完,张俊山便飞速地在笔记本上计算起来。

         大约两分钟后,张俊山便算完了。布莱德利教授走过来,看了一眼他的答案,用手指在上面轻轻敲了两下。

         张俊山连忙仔细检查了一遍,发现刚才为了最快地算出结果,中间少除了一个“2”,于是飞快地把答案改了过来。布莱德利教授看后微笑着点了点头。

         这时一个英国学生也算完了,接着是那个墨西哥人。五分钟时间一到,结果另外五个学生还没有算完。

         接着,布莱德利教授让大家停下笔,他在黑板上带着大家把那道题一起做了一遍。

         让张俊山没有想到的是,此次他在课堂上的表现,竟让布莱德利教授印象深刻。

         期末考试之后,每个学生都要做一个研究课题。课题完成后,如果通过了答辩,就可以毕业了。

         研究课题的单子,是由给他们上过课的所有的老师提出的,由学生自己报名,挑选想做的课题,每个学生可以选三到五个课题。如果一个课题有多个学生报名,则由提出那个课题的老师自己,从报名的学生中挑一个。

         这些老师的课题是五花八门,什么方向都有。有的是一些公司资助的实际课题,有的是老师正在进行的大课题中的一个部分,有的是老师自己编的课题。这里既有实验,也有计算,还有设计,等等。

         当然根据这些老师的知名程度,有的老师会有很多学生报他的课题,有的可能只有很少、甚至无人报名的。

         布莱德利教授只列了一个课题,是英国一家公司委托研究的实际实验项目。想跟他做课题,在他的课题之下报名的学生,就可想而知了:八个学生全报了名。

         等到结果公布时,张俊山发现,是他被布莱德利教授选中了!

         高兴之余,他也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期末考试考得好而被选中的?还是因为上次在课堂上的表现,让教授刮目相看了? 亦或是两者都有?

         当然这些都是直接的因素,间接的因素应该是这里的中国留学生的声誉吧。在张俊山来到这里之前,机械工程系里已经毕业了几个中国留学生,而且现在还有几个在读的博士生。

         中国学生以其聪明、勤奋、持之以恒而著称,这也是学校里的老师们喜欢中国留学生的原因吧。

         在开始课题之前,布莱德利教授和助手琼斯先生跟张俊山开了一个会,给他解释了这个实验的目的和实验计划。按照这个计划,这个实验全部做完,需要大约四个月的时间。

         而作为硕士课题,只需要把第一部分做完就可以了,也就是大概两个月的时间。

         而对于张俊山来说,他必须在一年内把所有的功课和实验做完,而且他还要寻找资助和学校,以便能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也是他想得到李阿姨认可的一个关键目标。

         为此,他不得不再次拿出自己的拼命精神,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里。

         与此同时,他还联系了其它几所院校,包括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还专门跑去进行了面试。然而,尽管对方都对他的成绩十分满意,却都因为手上没有资金,而无法在新学期入学之际招他入学。

         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各种基金会和政府的研究基金的申请,都是在一年前提出申请的。那些教授如果现在提出申请,则要等到明年才有可能拿到钱。

         另一个问题是,张俊山是海外学生,他要交的学费是英国本土学生的近三倍左右;再加上生活费,书本费等等,显然要比招收一个本地学生需要的钱要多出很多。

         因为张俊山在读的硕士项目,国家计划的资助是两年,现在他很可能一年就拿下来了。剑桥大学的那位教授建议他先来剑桥,用这剩下的一年的费用做研究员,与此同时他马上向政府的研究基金提出申请。如果明年能拿到钱,张俊山就可以转为博士研究生了。

         显然这是一个可行的计划,当然风险也不小。如果明年这个教授拿不到钱,那张俊山就只能放弃读博回国了。

         周末他在给雪婉写信时,把现在的情况也告诉了她。

         他写道:“虽然我恨不得拿到硕士学位后,就立刻飞回国,到哈恩子豪去找你。但是我也知道,你妈妈不是一个硕士学位就能打动的,我必须想办法找到资助,继续攻读博士。只有这样,你妈妈才有可能同意我们两个在一起的。

         相信我,我会找到资助的,我会让你妈妈另眼相看的!”

         他一边扎在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地做实验,一边到图书馆查资料,继续四处申请奖学金。

         得到的回信基本都是一样的,就是下一个年度的奖学金都在去年就申请、审核完毕了。如果现在申请,就要等到明年了,这一点是张俊山完全不知道的。

         去年秋季他刚到英国时,正在为上课听不懂而焦头烂额,哪里知道那时正是需要申请下一年的奖学金、研究基金的时候呀。

         虽然申请奖学金继续读博的事儿,没有什么进展,但是他的研究课题,却进展很快。

         在这个期间,课题的资助公司曾派人来检查课题的进展情况,张俊山也因此有机会向布莱德利教授汇报实验结果,而不是只向琼斯先生汇报了。

         布莱德利教授看了张俊山的实验结果,边看边问了很多问题,还听取了张俊山的下一步的实验计划。张俊山认真回答了导师的问题,却感觉不到导师对自己实验结果的感受如何。

         他很希望导师能给一个评价,或者给点儿鼓励,但是导师却什么都没有说。

         或许,因为导师本人水平太高,所以对学生的期待也高吧? 他想。

         赞助公司的人却完全不一样,他显然没有想到实验进展这么快,而且结果也符合预期。只见他满脸是笑,几乎合不拢嘴。

         赞助商高兴,自己的导师不可能不高兴的,只是他可能见多识广,早已练成荣辱不惊了吧?

         在放暑假之前,张俊山已经把硕士课题部分的实验,全部做完了,还完成了论文,通过了答辩。

         按理来说,他不必再继续做剩下的试验了,导师应该让他的研究室里其他的学生把最后一半儿的课题做完。可是马上就是暑假了,到时候学生们早都跑了,估计要等秋天开学了。

         然而,张俊山却自告奋勇,跟导师说,如果找不到人,他可以在暑假期间继续做下去,直到把整个课题做完,这让导师感动不已。

         那天毕业答辩后,布莱德利教授把张俊山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里。

         “我知道你很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剑桥大学的布朗教授曾打电话给我,向我了解你的情况。”布莱德利教授单刀直入。“我这里有个机会,是福特汽车公司的一个研究项目,不知你是否感兴趣?”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爱情往事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