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山,庸之都城。其山顶上平,四面险峻,山南有城,长十余里,名曰方城。”
——《括地志》
暮色初合,王子瀛诸伫立于堵水南岸的土塬上,远眺被初雪覆盖的庸国都城。夯土版筑的高高城垣如同沉睡的巨龙,残存的积雪在最后的天光里泛着幽蓝,墙基处裸露的大片赭红色夯土层更像是凝固的巨龙血痕。西南隅的望楼高出城墙丈余,望楼上的庸国守兵已发现归来的瀛诸骑士卫队,望楼的顶部被厚厚的干枯茅草所覆盖,上面垂着零零星星的小冰棱,它们在红红夕阳下恍若青铜矛戟上悬垂之缨络。
“我回来了!”
平安回到庸国首都方城山,王子瀛诸之心情是喜悦的,包括瀛诸手下的一众归来骑士;至于背负巴王使命的说客维齐,他不是第一次来到庸国国都方城山,此时此刻,他没有多少喜悦,更多的是压力。
在他第一次出使庸国说服庸王出兵灭亡巫咸国的时候,他可是吃了不少苦头,既有人生路不熟攀山涉水的苦,亦有面对庸国上层在讨价还价中咄咄逼人的精神苦楚;上一次,他最后能成功完成任务,很大程度是因为,庸国王储阑疾当时身处庸都方城山,是阑疾力排众议说服庸王出兵。
如今,阑疾本人作为最高统帅留守巫咸国,主导战后重建;老朋友阑疾只给了护送维齐的弟弟瀛诸一个口信,口信的内容是“建议父王同意联手巴人,出兵蜀国”,至于最后成不成,主要靠说客维齐自己。
望着如被巨龙盘绕的庸都方成山,维齐心里面默默自我安慰道:
“乐观起来,也许像上次那样,柳暗花明又一村!”
……
城中夯土台基上的宫室群落正在升起炊烟,青灰色的烟柱被北风揉碎,飘向城南的堵水方向。堵水,又称堵河,乃大庸国的母亲河,是汉江最大的支流。堵河发源于陕西大巴山,干流全长三百五十余公里,流域面积超过一千二百五十平方公里。其西源泗河(又名南江河)在竹山的两河口与南源官渡河(发源于神农架大九湖)汇合,流经陕西、湖北两地,最终于郧阳的叶大乡地区汇入汉江。因汉江中游韩家洲地形阻挡,河水倒流形成“堵”势,故得名“堵河”。
夕阳西下,城中错落的屋顶都成了起伏的雪丘,唯有东南角的社稷坛露出黑黢黢的松柏,护城河的南面已经架起了迎接瀛诸马队的大吊桥,大吊桥上的车辙雪印却依然清晰——那是庸人特有的四轮辎车所留下的轨迹。暮色中的带雪城门犹如白色巨人静静凝视着缓缓进城的王子瀛诸,持戈的卫士身影在城堞间凝成墨点,他们兽皮镶边的甲胄缀着庸国出产的绿松石。
庸国境内存在着开采绿松石的大型矿区,那是商王帝辛垂涎的资源。
当最后的天光被群山吞没,城中次第亮起的火把将方城山雪幕染成鲛绡般的橙红,山顶的庸都王宫传出了编钟与石磬之雪夜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