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东瀛王纳闷,大函的舰队怎么就进驻了那两个地方时,他突然就盯着王城司的大臣厉声质问道:
“西函的舰队为何进驻了那俩地方?他们可有什么谋划?可有阴谋?”
面对东瀛王那即将要爆发火山般的不断追问,王城司就边赶快跪下边不断的请罪道:
“回禀圣上。微臣已经安排手下在查了,如有探查到详细的结果,一定尽快禀报于王上。”
“你最好能尽快禀报于寡人,要不然就是你前面那位的后果。”
王城司刚说完,东瀛王就边瞪着他边厉声道。尽管,王城司立马就在诚惶诚恐中赶快保证一定尽快查出,西函那般部署舰队的真实意图。
但是他已经在暗自庆幸,今天终于避免了一场即将被骂的抬不起头的不幸。
不仅是他这样认为,就连其他的大臣也边打量着新上任的这个王城司的大臣,边对他的鸡贼刮目相看。
暗自庆幸侥幸躲过一难的王城司大臣,依旧不敢怠慢的派亲信,亲自去大函督促前任王城司的大臣,也就是现在的东瀛潜伏在大函的密探头目。
让他们在不暴露的情况下,用尽一切手段查出,西函舰队为何突然结束演习,并进行那样的部署。
潜伏在大函的东瀛密探头目,也就是东瀛王城司的前任大臣,接到东瀛新上司的指令后。
就深知,这次的探查任务不仅是他打翻身仗的难得机会,更是他保命的救命稻草。
毕竟,他已经沦落到来这里将功赎罪了。如果,他这次还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那他可就不再是罪人,而是废人了。
古今中外的任何国度都不会养着一个废人。何况还是个戴罪之身的废人。如若沦落到那一步,那他的下场想必是很凄惨的,没准就只剩下死路一条了。
潜伏在大函的东瀛密探接到老大的指令后,都绞尽脑汁的想收买、拉拢大函的官员。
只是无奈于大函这边的官员近乎铁板一块的,很难能逮住机会。为此他们就不得不将目光盯上,被羁押着外出的大函囚犯,开始走险棋。
美女圣上得到禀报,被押出去要流放的囚犯被一伙儿东瀛人给劫持了。
美女圣上边放下纤纤玉手中的奏折,边立即指示道:
“被劫走的囚犯,只进行表面上的搜捕,不要真的进行抓捕。然后让皇城尉派人盯着那帮被劫走的囚犯,以及劫囚犯的东瀛人。尽快查明他们的身份,并且暂时不要惊动他们。”
刑部大臣和侍从领命后都匆忙离去,开始办他们的差使。其实不用说,圣上都已经猜到,那些劫囚犯的东瀛人应该就是东瀛潜伏在大函的密探。
只不过,她现在需要切实的证据。另外,圣上也推断出,那些东瀛密探劫走大函的囚犯,无非就是要利用囚犯是大函人,并且对大函熟悉的优势,威逼利诱的让那些囚犯为他们东瀛卖命。
后来,皇城尉调查的事实也证明了圣上的推断。为此,圣上不仅没有抓捕那些已知的东瀛密探,并且还下旨别惊动他们。
而只是让皇城尉派人在不惊动东瀛潜伏密探的情况下,盯好了他们。
不得不佩服,美女圣上的预感和推断就是那么的准确。毕竟,大函的密探对东瀛潜伏密探的盯梢,都证实了她的预判。
那就是东瀛潜伏密探劫走大函犯人的目的,就是要威逼利诱那些大函犯人,加入到东瀛的潜伏密探中,为他们东瀛的潜伏密探所利用。
美女圣上得知这些情况后,就云淡风轻的叮嘱道:
“既然东瀛的潜伏密探想要我们的人为他们所利用。那就给他们一些,让他们利用。前提是不能暴露为东瀛潜伏密探做事的那些人的真实身份。
更不能忽略了他们的忠诚度。只有对我们大函帝国绝对的忠诚的人,才能放心的让他们为东瀛的潜伏密探所用。”
面对圣上的叮嘱,旁人可能会有点云山雾罩。但是,聪明绝顶的皇城尉大臣自然是明白圣上的意思。
因此,他躬身领命后,就立即吩咐属下找几个对圣上及帝国绝对忠诚的大臣,在他们犯错误后就当众严厉的责罚他们,但仍保留他们在皇宫里的职位。
然后就安排密探暗中盯着。果然如圣上所料,一直都在苦苦寻找如何收买、拉拢大函官员的东瀛潜伏密探,这就找到了机会。
宫里的一个侍从小头目犯了错后,就被拉倒皇宫外的大门口当众责罚。
那个侍从小头目就故作对圣上等满是幽怨。很快,东瀛的潜伏密探就上钩了。
他们立即就开出高额的价格,收买那个侍从的小头目,并有点迫不及待的询问着,大函的舰队为什么突然就结束了演习?
并且还被分两队的安排在渤海湾和大函江的出海口。那个小头目为了不露馅,就只能吱唔着他还不太清楚,不过会尽快弄清楚。
一直在暗中盯着小头目的大函密探,在暗处将这些情况听的一清二楚后,就立马向圣上禀报。
正在和礼部大臣确认与东瀛和谈事项的圣上,得到禀报后就边沉思边随口道:
“好,既然东瀛的潜伏密探想知道,我们为何突然结束战舰演习,为何要将舰队一分为二的部署在渤海湾,以及大函江的出海口。
那就让他们知道,突然结束演习是考虑到他们东瀛正在灾难中,过多的演习会过度刺激他们,以免他们误判,从而引发两国间不必要的冲突。
至于舰队的部署,那完全是维护帝国海洋安全的需要,以及为了避免东瀛的误判而做出的部署。”
看着圣上的依旧保持着严肃的样子,要不是皇城尉知道了圣上的真实意图和安排,皇城尉的大臣差点都相信了这是圣上的真实想法。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东瀛他们一时还无法了解圣上的意图的人们来说,圣上给的这个理由还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