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4342字 发布时间:2025-03-22

汤小九此后又钓了十几日好鱼,但再到河边时,收获却不如前,无它,只因春来万物复苏,河中的小杂鱼也活跃了起来,加之各种鱼儿已到了产卵的季节,故此每每把钩饵抛入水中,往往引来一群小杂鱼争抢,浮漂起起伏伏,一扬竿却是空钩,弄得人不胜烦恼。每日的鱼获不过之前的三成左右。

汤小九无法,只得在广缘卖腊鱼的时候,又订做了十几枚微小的鱼钩,当然这鱼钩钩条细,也不甚结实,连倒刺也无法锉出来,钓钓小杂鱼尚可,如若遇到二两以上的鲫鱼,鱼钩多半被拉直,脱钩跑鱼倒是常有的事,不过钓鱼佬只要有鱼钓就好,哪管它是大是小。

每回来黄华河边,汤小九都带上好几种鱼钩,大些的鱼不吃饵,就换小钩钓小鱼,来回换着玩。汤三爷也管不了,任凭他这样玩耍,反正回家也能带回去十斤八斤鱼。

这一日汤小九又来钓鱼,依然用的那种最小的毛钩,上了一点腥味的搓饵,抛竿入水,不多时又引来一群小杂鱼,鱼漂开始晃动起来,扬竿刺鱼,还好,上了一条两寸长的麦穗鱼。

汤小九摘下鱼丢到地上,接着挂饵钓鱼。

小鱼儿弯腰把麦穗鱼捡了起来,放到一个小篮子里,这鱼放点酱料晒干了也好吃。

旁边围观的人窃窃私语,“九少爷钓的是什么鱼,也太小了点!”

“那不就是肉嫩子么,十条也没有一两肉!这钓一天也钓不到多少,墟上不过才四文钱一斤!”

“看这有什么意思,过几日就要种早稻了,明日不来了!”

……

钓了会儿小鱼,汤小九又换了大钩粗线,搓了两个硬饵挂上。抛竿入水,浮漂依然是乱动不已。

汤小九回头看了看爹爹和妹妹,心中不禁一声叹息,钓鱼本是一件高雅之事,前世遇到这种情况,多是“江湖险恶,不咬就撤”,分分钟收竿回家垒长城去了。现在倒成了一种谋生的手艺了。

收回目光,把鱼竿快速的提了起来,还是空钩,连搓饵也被小杂鱼抢光了。反复十几次才上一条三两多的小鱼。

周围的人见着无趣,也渐渐地散了,只余六七个而已。

又钓了大半个时辰,汤小九实在是无聊,于是从妹妹的篮子里取了两条半死不活的小鱼挂到钩上,也不知道这里有没有肉食性的鱼,手竿可是能钓黑鱼的,鱼钩从肉嫩子的背部穿过去,钩尖露出来,肉嫩子负痛而不死,在水中拼命的游动,很容易把肉鱼性鱼类招引过来,亦或者也能把周围聚集的肉嫩子等小杂鱼吓跑。

两条穿在钩上的肉嫩子来回游动,带着浮漂也轻轻的颤动,汤小九不时地把竿拽上来看看。

大约一盏茶的时间过去了,汤小九看着河面上发呆,浮漂陡然间沉了下去,汤小九也没有觉察到。

“哥哥!浮漂,浮漂!”一旁的汤渝小声说了一句。

“啊!”

汤小九醒了过来,猛的一提竿,没有拉动,“爹爹,帮我!”

汤三爷闻言,急忙上前帮着儿子拽起了鱼竿。父子俩齐心合力把鱼竿拽了上来,鱼钩上的东西慢悠悠浮出水面,竟然是一只一尺多长的大龟。

一个鱼钩挂在龟嘴上,另一个刮到后腿上,大龟负痛,不敢乱动。

“快看,三爷和九少爷钓上一个大乌龟来!”

“天哪!我长这么大头回见到这么大的乌龟!”

“怕不是有几百年了罢,这是一个通灵的宝物哇!”

乌龟上了岸,汤小九倒是有些胆怯,谁知道它咬不咬人,外域曾有一种乌龟,蛤蟆头,背甲如盾,有三排凸起,四腿带鳞片,爪似鹰钩,龙尾,其咬力不逊狮虎,能生生把人的指头咬断。

“小九,你来!爹爹不会弄这个!”汤三爷发了话。

汤小九只得收了钓鱼的东西,蹲下身子,把刮在乌龟后腿上的鱼钩先褪了下来,至于龟嘴里的钩子,汤小九苦笑了一声,翻出随身的小剪刀,把子线剪断,回家再慢慢弄。

钓上来个大龟,全家人也无心再钓鱼,简单地收拾好准备回去了。

周围几个人也纷纷走到近前看个仔细。

有人劝汤三爷将大龟放掉,圈禁这种神龟,老天爷是要降下灾祸的!

汤小九倒是不怕,放掉?那也得从别人手里放掉,在自己手中,这就是银子,就是田地!

这只乌龟差不多有十斤重,龟之大木桶放不下!汤小九只好把龟装进鱼护里拎着走。

汤三爷一手提着装了几条鱼的木桶,另一只手拿了鱼竿等渔具。汤渝拎着个篮子跟在后面。一家人一同向回走。

围观的人中有那好事的,也跟着去了汤家。

回到院子里,取出乌龟,但见此龟,双目紧闭,口中挂着鱼钩,口边流出一丝鲜血,头及四足均缩入壳中,尾细长,留了一小截在外,这龟倒是有些怕人!

“三哥,乌龟要长这样大,怕不是得上百年吧!”汤六惊讶的说道。

“那是,那是!平日里我等见过的乌龟皆是巴掌大小,能有半尺已是罕见,还真不知龟也能长到一尺多长!”

左邻右舍知道了此事,也都跑来看个热闹,像那大壮还用手摸了摸。

待众人散去,小鱼儿悄悄的问汤小九,“哥哥,这龟打算怎么弄?”

“先养几日,把钩子取下来,等伤好了,哪天拿到墟市上卖了吧!”

“卖了!小九,这龟有人买么?能吃啊!我只听到有吃甲鱼的!”汤三爷问道。

“乌龟自然是能吃的,不过乌龟长寿,俗话说‘千年王八万年龟’,大家都敬畏其,以为是通灵的神物。只是就算有人买回去,也不见得就宰杀吃肉,大多是放生做善事积阴德。对了,爹爹,咱们这放生一般是什么日子?”

“哦!这放生的什么时候都有,人最多的却是四月初八,听说是佛祖的诞日。”

“四月初八,嗯,还有十日差不多就到了!”

……

汤小九取了几十块方砖,在仓房内角落里垒了三尺见方的窝,其中放了饮水和几条肉嫩子鱼,作为乌龟的藏身之处。天色已晚,遂不再去管它。

几日后,龟与人已熟稔了,偶尔伸出头来看看人,汤小九借此机会将鱼钩取了出来,乌龟痛得还挣扎了几下,又流了少许的血。

有一次去广缘,汤家将乌龟也带了去,可惜围着看的人不少,却都嫌贵,任汤小九说得天花乱坠也无人买。不过一只乌龟就要十两银子,都能抵得上一亩多上田了,也着实贵了些!

一日,有人从宁远来百步岭寻汤小九,一见面才知是当日卢谧随身的小厮。

“汤少爷,小的奉我家卢老爷之命来请汤少爷去宁远县,这是那玉佩,还请少爷收好。此次去宁远,老爷说要考校汤少爷的钓技,汤少爷还要将随用之物备好。小的先住在黄甲长家中,恭候汤少爷大驾。”

那小厮拱手说道。

汤小九接过玉佩,把玩了几下,挂在腰间,只是身穿这粗布衣服,怎么都觉得不相配。

“今日是初二,容我准备两日,初五一早到黄甲长家与你一同进城可好。”

“如此甚好,小的就先告辞了!”

那小厮告辞而去。

“只有两三日时间,还是有些急!”汤小九自言自语道。

当日找那刁婆婆,订做两身棉布衣服和几个香囊,衣服一身青色,一身灰色,言明初四晚饭前要。

下午带着汤渝去了毛氏兄弟家,把那驱蛇驱蚊的草药都熟悉了,并配了几副药。

第二日一个人偷偷地去看了看金银花,其长势尚好。将渔具清理了一遍,又准备了三十条新熏的腊鱼,连带给乌龟也准备了几十条晒干的肉嫩子鱼。

初五一大早,汤家三口人匆匆吃过早饭,等汤六来了守家后,汤三爷挑着个担子,连乌龟也一并挑了,与汤渝一起将汤小九送到了黄甲长家。

见到黄甲长,互相之间寒暄几句,寻了那小厮,与其一同坐了马车,往县城方向去了。

百步岭距县城有五十几里路,马车走的也不快,一个时辰不过二十里而已。一路上见到了不少石坊还有几处塘汛。

午时打尖,汤小九到眼前的石坊看了看,却是朝延赐下的贞节烈妇牌坊。

人之足以振纲常扶名教者,忠臣义士而外莫如贞女节妇,夫贞女节妇托处幽闺,非有讲求之素迹,其所为明白亮节事有过于男子者,其天性激烈不可强也!故或捐躯或毁形或奉养舅姑,以孝称以烈著……

张氏欧文卿妻,年十九适文卿,越二岁夫亡,遗孤方一岁,矢志守节五十一岁卒。

欧文卿妻子张氏,十九岁嫁予文卿,两年后夫君亡故,遗下一子才一岁,张氏守节三十年。

隔几百步远还有一座牌坊,汤小九走过去又看了看,却是个贞女。

谢氏慕贞乐徐音,景泰六年,慕贞年十九尚未嫁,闻徐音痘殇,泣涕不食三日,其母偕往唁,至夫家抚棺痛绝乃曰,“母可自归,儿已为乐氏妇矣!”母不能强而去,孝事舅姑,外姻内戚罕见其面,年四十无疾卒。

这一世的女人,竟如此崇尚贞节,前一个还好,后一个却是有些愚蠢,尚未成亲,却为亡故的未婚夫婿守节,虽可悲亦可敬!

汤小九回想前世,男女之间成亲后合离的太多太多,特别是不少戏子,不论男女,今日成亲,用不了一年就合离,这还是表面上众所周知的,暗地里不知有多少龌蹉的勾当,其时男子头顶的帽子也不知染了几番青青草原之颜色,直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人若是对枕边人都不忠诚,又何以行忠义之事!

午时打尖,主要是给马匹加些草料,补点饮水,人则在附近或坐或站,歇息两盏茶的时间,复又赶路。

直到未时末才到宁远县东南城门,倒是一座小城,城高不过两丈,也没个护城河,城门两侧各站了一队守门的官军,身上皆穿着半新不旧的红色鸳鸯祅,手里拿着刀枪。

城门楼上挂着一个小笼子,里面不知装得何物。

汤小九看着不解的问道,“小哥,那上面是?”

卢谧家的小厮连忙答道,“那是匪首钻山豹的人头,被官军抓住斩首示众,妻儿也都发卖为奴。”

“我宁远匪寇很多么?”汤小九闻听那挂着的竟然是人头,心中不禁骇然,接着又问道。

“汤少爷说笑了,哪个府县没有匪寇,宁远境内有九疑山、舂陵山、阳明山,大河有九疑河、冷水河、舂水河,山高林密河网纵横,怎么少得了匪寇!听人说,正德年间,匪寇势大,竟来攻城,左千户大人父子俩率军迎战,左千户大人力战殉国,后其子袭其职位,现如今我宁远的左千户方大人,就是当年的后人呀!”

“竟有这等事!”

这匪寇也太多了吧,像我等这样的平民百姓身家性命恐更难保全!汤小九心中暗想。

说话的功夫,马车已进了城。在主道两侧皆是普通的民居,沿主路向北走不多远就是十字街,向东则是状元楼,与城门楼有些相似,楼下有门洞,可过车马,一直向东就是东城门,状元楼向西为节孝祠与文庙,这文庙可说是宁远最大的建筑,座落在县城中心,里面供奉着孔夫子及其弟子以及其他的各位先贤。

汤小九两人的马车沿节孝祠向北不远,又遇一丁字路口,从东向西分别是三元宫、考棚、典吏房和县衙。

在县衙之西,是一排精舍,马车在一座大宅院前停下,院门上的牌匾上写着“卢府”二字,这是到了卢谧的家了。

小厮引汤小九入得门内一问,才知卢谧去了县学,管家将汤小九安置在了西厢客房。

天色将晚,卢谧带了几个学子回来,俱是县学的秀才,其中就有那吴贵山。

“小九见过先生!”汤小九对卢谧躬身施了一礼。

“汤贤弟,你这就有些失礼了,应该是‘学生汤小九拜见恩师’!”说话的正是吴贵山。

一席话说得汤小九面红耳赤,只见其整了整衣衫,恭恭敬敬地向卢谧施了一礼。

“学生汤世信拜见恩师!学生山野之人,适才礼数不周,还请恩师勿怪!”

“无妨,你还小,无须这些俗礼,称为师先生亦无不可!来来来,为师给你介绍一下,这几位都是你的同窗,这个你应该认识的,‘非也兄’吴贵山,那三个分别是王行、蒋子春、邓光保。听闻你来,特来看看。”

“非也兄!啊,不,是吴兄,勿怪呀!”

几人听得又哈哈大笑。

当下卢谧吩咐管家准备酒菜,师徒五个边吃边聊,汤小九也陪着喝了一杯。

席间说起汤小九的事,众人也问过,其是没有上过蒙学的,连童生也不是,只是识得几个字而已,但是卢谧却是准其在县学旁听,学学做人的道理还是不错的。

上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