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书名:明末之钓鱼佬 作者:菘菜汤 本章字数:4836字 发布时间:2025-03-22

墟上来往之人得知汤家腊鱼卖的便宜,不少都驻足观看,不到一刻钟,已经围上了八九个人。

有那本要买鸡买兔的人,见腊鱼十分便宜,便改了主意,买了两三条腊鱼,反正回去待客也差不多,还能省几文钱;有那要萝卜青菜的,咬了下牙,菜少买点,也称了一条腊鱼回去。

有那百步岭本村和邻近几个村子的,识得汤小九,便上来说道,“九少爷,早知你这腊鱼如此便宜,我又何苦到广缘来买?”

“谁说不是呢!”有人插嘴道。

“在这广缘叫我九少爷可不敢当,若说在百步岭关起门来喊几句还差不多,嘻嘻!咱这小门小户的,哪有资格做什么少爷!”汤小九笑着说道。

“这方圆十几里谁不知九少爷学了邱道爷的神技,招招手河里的鱼就乖乖地游过来,要不整个墟市为何没见几人冬季还能卖活鱼,更不要说如此多新熏的腊鱼了!”

这汉子话一出口,周围众人才恍然大悟,“怪不得人家鱼卖的便宜,这就好像从自家水缸往外取鱼一般。”

话虽如此,但这些人也没有闲着,纷纷取出钱来你一条我两条的买着,要知百姓们自古以来就喜欢看热闹,有从众心思,街上但凡有打把式卖艺的,有打板子砍头的,那怕是泼妇骂街,都要围着看看,这时一见有人围着还纷纷掏钱买东西,也慢慢地走了过来,看个究竟。

一打听才知道只是卖个腊鱼,不过这腊鱼却是真便宜,只比米贵一点点,何况里面还加了盐,不行,这种好东西可不能便宜了别人!想到这里,又有几个人掏钱出来买腊鱼。

“哎!哎呀!你个夯货放手,这条鱼是哥哥我先看到的!”一个汉子指着另一个拿着大鲤鱼熏成腊鱼的汉子喊道。

“你看到的怎么了?这鱼在谁手里就是谁的!汤小哥,这条鱼多少钱?我买了!”

这鲤鱼宰杀前称重有二斤半,故此也就是二十五文。

“这位大叔,鱼是二十五文钱。”汤小九答道。

“好说,好说!”

先抢到大腊鱼的汉子用另一只手掏出一吊钱来,解开细绳,数了二十五枚递给汤小九,然后用眼瞥了一下与之争抢的人。

“怎么,谁先看到的就是谁的?我还看到麻袋了呢!切!”

另一个汉子讨了个无趣,带的钱又没人家多,遂不再作声。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麻袋已见了底,意尤未尽的人才慢慢散去。

“实在对不住!实在对不住!这回腊鱼带的少,三日后开墟市我家还来卖腊鱼,诸位若要想买还请早些来。”汤小九对没有买到的人安慰着说道。

“真的还有?”有人似乎不相信地问道。

“今日不过带了一百二十余条,家中还有四五百条!呵呵!”

……

在卖腊鱼的时候,活鱼捎带着也卖了几条,大部分还是剩下了。

而陶五连一条鱼也没卖出去,只是一个人在那里傻傻地站着。

汤家三人这一阵子卖鱼能有一贯多钱入帐,每个人的粗布衣袖里都装满了铜钱,沉甸甸的,汤三爷欢喜把嘴都合不拢了。

汤小九望着陶五,心中竟有些不忍,“陶五叔,你的鱼还新鲜吧?不如卖与我。”

“汤……汤……小哥,你……你要……鱼……”陶五很吃力的说着。

“我买你的鱼熏腊鱼,也不少给你,五斤算七十文,如何?还有想求你两件事,其一是想让你做几个抄网和网兜,其二是等天气暖和点想让你指点我浮水,这都是有工钱和谢仪的,怎么样?”汤小九见陶五说话啰嗦,竟自己都说了出来。

陶五想了想,复又张开了嘴,“好……好……都好!”

事情就这样定下了。

汤小九从陶五那里取了鱼,连抄网的定钱一共付了一吊钱,并约好了三日后再见。

然后汤小九准备收拾东西在墟上逛一逛,汤三爷见时候还早,活鱼还有一多半没卖出去,遂决定自己再守一会儿,让汤小九带着小鱼儿先各处看看,并嘱咐其带好妹妹。

小鱼儿这回到广缘来,也换上了新衣服,上穿青粗布祅,下穿蓝粗布襦裙,脚上一双麻面布鞋,脸上的气色也比半月前好上许多。乡下女娃儿,没见过什么世面,第一次到墟市来,什么都好奇,跟在汤小九后面,眼睛一样一样的看,好像生怕错过什么似的。

“婆婆,你这柿饼怎么卖的?”汤小九见到了久违的柿饼。

“这小的是五文钱两个,那大的又红又甜,还挂着糖霜的是三文钱一个。”卖柿饼的是个老婆婆。

“这么说小的就不甜了!”汤小九笑着问道。

“小的自然也是甜的,只是比大的差一点点,小哥要不要买两个小的尝尝!”老婆婆陪着笑说道。

“小的就不要了,妹妹过来,我们挑十个大的回去吃!”汤小九喊道。

小鱼儿立刻从别处收回目光,跟了过来,兄妹俩挑了十个又红又软的柿饼。

“婆婆,就这些了,包起来!”汤小九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抓出一把铜钱来,数了三十文递给了老婆婆。

“哎!小哥,婆婆这还有上好的红枣,要不要?还有花生!”老婆婆麻利地用草纸将柿饼包好递给汤小九,一边还不忘介绍自己卖的其他吃食。

“下次吧!”汤小九呵呵一笑,带着小鱼儿继续闲逛。

逛来逛去二人又买了饴糖、荸荠、茅粟子、清酒以及干虾。

“等煮粥的时候放点虾进去,味道更好些!听人说县城里的坊市还有火腿,最是美味,不知什么时候能尝尝!哦,我还差点忘记了,先生曾说过,四五月份要叫我到城里去玩耍,到时就知道了!待我回来给你和爹爹也买些!”汤小九对小鱼儿说道。

“哥哥,什么是火腿呀?从来没听过的,是不是用火烤的鸡腿啊!”小鱼儿想想又问道。

“这个,可能差不多吧,总之好吃就是了!”

当汤小九与小鱼儿回到汤三爷那里时,墟上来往之人已少了许多。

“怎么样?爹爹!”汤小九问道。

“唉!来了几个人,皆是问腊鱼的。”汤三爷叹了口气说道,“桶里的活鱼已死了大半!”

“那倒无妨,带回去一起做腊鱼吧!下次带一桶活鱼就行。”汤小九这次没有用弓鱼术,早就料到此消彼长,活鱼卖不动,倒是不担心鱼的死活。

一家人收拾好东西,到小树林里又随着牛车赶了回去。

到了家中将剩下的鱼都交给了汤六宰杀腌好,待明日再熏制。

末了,汤三爷送了自家兄弟一壶酒,汤小九也给牛蛋几人捎了三个柿饼,使得那汤六欢喜的眉开眼笑,兴冲冲地拿着回去了。

汤小九关上院门,把青皮的绳子解开了,让其在院里守着,再把屋门关好。一家围坐在堂屋的桌子周围喜笑颜开,汤三爷吩咐道,“来!把今日赚的钱都拿出来,仔细数一数!”

三人把袖中的铜钱都倒在了桌子上,不时听到“哗啦哗啦”的响声。

汤小九先数一遍,按一百文一小堆放好,然后是汤三爷再数一遍,没有差错的话就由小鱼儿用细麻绳串起来。

“一共是九吊三十七文,这还不算采买东西的钱!”汤小九说道。

“好!好!好!照这样子咱们家很快就能买地了!”汤三爷连声说好。

“要是每次都能卖这么多钱,那一年得攒下多少啊!”小鱼儿也惊呼道。

“妹妹这一说,我倒想起一件事来,每次到墟市我都要去,岂不白白耽搁了钓鱼的时间!”

“墟市开的日子,也多是好天气,这耽搁一天就是二三十斤鱼啊,一斤十文,就少赚了二三吊钱,这如何是好?”汤三爷一听有些急了。

“不如哥哥在家里钓鱼,我陪爹爹去广缘!”小鱼儿说道。

“就算你们都去卖鱼,但是我自己钓鱼,可防不住人来窥视呀!”

“可惜我汤家人丁稀少,也确实没有好办法,还是以钓鱼为主吧!鱼多了就大家都走一次。”汤三爷摇了摇头。

……

却说在广缘墟东边的韶水村一户人家,一个年轻的汉子风尘仆仆地走进了小院,“娘亲,孩儿回来了!”

一个中年的妇人拄着一根竹棍走出了屋子,“柱子,不是让你到广缘买一壶酒,再买一只兔子么?”

“娘啊!又买酒又买兔肉,四十文钱哪里够用,我问了,一只山兔就得四十五文,鸡还少些,也得三十文,我看腊鱼便宜,便买了三条,才二十五文!”

“让娘看看腊鱼!”

年轻汉子把腊鱼还有剩的几文钱递了过去。

那妇人仔细嗅了嗅,“这鱼还蛮新鲜的,既不干硬,闻着也香,我儿这回东西买的不错!过两天你三堂伯就来,到时他要给你说门亲事呢!有两条腊鱼和酒,也不会怠慢了人家,那条小的留着日后慢慢吃。下次去广缘,记得还有这鱼不妨再买个一两条!”

“孩儿知道了,卖鱼那家人会一些钓技,想来腊鱼还会有的!”年轻汉子说道。

另外一家。

“二郎,让你去买些几斤干菜回来吃,怎么还买了一条小干鱼?妾身不是与你说了么,你在齐老爷家起早贪黑干些活也不容易,一天才得个十文八文的,还得养一大家人,这钱得省着点用,用一文就少一文,怎么还有闲钱买鱼啊!”这家娘子见自家汉子带回来的东西居然有鱼,不禁嗔怒道。

“唉!你说这些为夫都晓得,这鱼是腊鱼,里面腌了盐的,我挑这一条是最小的,才三文钱!我的好娘子,你和孩子们有好长时间没见荤腥了,不像我在齐老爷家偶尔还能赏口饭吃。我寻思着切碎了拌到粥里,给你们都补一下,这些年也苦了你了!”汉子解释道。

“算你有良心!不过这鱼怎么如此便宜,这晒得都有些干了,还差不多有二两,你不会诓我吧!”

“哪能呢!我出去带得钱是有数的,你也知晓。小三小四也大些了,没事出去挖点野菜,还能省些粮食。”

“那就好,妾身先去煮饭了,你把鱼切了吧!”

“好,好!娘子,那晚上吃过饭后不如……”

“你说什么呢!啐……没看孩子都在呢!”那年轻的娘子羞红了脸轻啐了一口。

两刻钟后饭煮好端上了桌,不过是陈大米加上糙米煮的稠粥,以往是向里面加点盐还有干菜,这次却加了少许的腊鱼。大人孩子一起围着桌子吃饭。

“小四,到娘亲这儿来,你还小,娘亲给你挑了鱼刺吃!”

“娘!你忒偏心,我只比弟弟大了两岁,为什么不给我挑!”

“你不是哥哥么,人常说‘兄友弟恭’,你都六岁了!”

“好了,不要说了!”那汉子看了一眼大孩子,“你们那都多大了,还不让爹娘省心!今天吃的腊鱼,就是百步岭一个姓汤的小娃儿钓来的,人家一天不知道赚了多少吊钱!人家的爹爹,到哪里都让人高看一眼,也不知道几辈子修来的福气,生出这样一个娃来!”

“二郎,还有这等事?”

“我也是这回到广缘买腊鱼才知道的,他家的摊子前围了好多人,有不少人还没有买到。”

说话间,小三子已经吃了半碗粥,碗里的腊鱼都挑着吃了。

“爹,娘!我也想学钓鱼,和那姓汤的小子一样!”小三子一板一眼的说道。

“就你,也不看看自己几斤几两!在墟上有人要买活鱼,那汤家小娃儿伸手就从水桶里抓出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有人一下子买了四五条腊鱼,人家张口就把帐算了出来,还一点不差,你行吗?”汉子问着自己的儿子,又摇了摇头。

……

三日后清早,汤家三人又要来广缘墟卖鱼,这次出门只带了一桶活鱼,皆是鲤鱼,而腊鱼则带了三个麻袋,还是由汤六帮着送到黄茅岗。

还别说在仅这黄茅岗一地汤家就卖了十几条腊鱼,这次汤三爷还特别准备了一个褡裢,专门收铜钱用的。

到了广缘,汤小九照例给李瞎子送了一条去。待到了卖鱼的地方,已经有三三两两的人在这里等着了。

陶五也还在,汤小九验看了陶五做的抄网和用做鱼护的网兜,倒也差强人意,将剩下的钱付了,打发了去。

接下来开始卖鱼,人又围上来几个,汤三爷与汤小九把腊鱼取来放到竹箅上,按大小分成堆,多少钱的都有。

这人一多什么样的都,有那家大业大的吩咐家奴仆人也来买腊鱼,只管挑大的,有一个汉子买了十条大腊鱼,掏出两吊多钱来。

“小哥,数一数,这是二百四十文!”

汤小九数了一遍,数目不差,于是递上鱼,“这位叔叔,钱数正好,这是你的腊鱼,拿好,慢走!”

也有那家境贫寒的,闻听腊鱼十分便宜,也来凑热闹买一条,故而专挑较小的腊鱼,像是三四文钱一条的,甚至是两文钱一条的。

有位老婆婆就挑了一条最小的腊鱼,取了两文铜钱递了过来。

“婆婆,这是你的腊鱼,拿好,慢些走!”

老婆婆颤巍巍的接过鱼,“多谢,多谢小哥了!”

汤小九回身把钱都交给汤三爷,“爹爹,收钱了!”

妹妹汤渝则在一旁把麻袋中的鱼取出来再补到竹箅的空位上。

一家人忙了一个多时辰才把鱼卖掉,包括活鲤鱼,应该能收入三贯多钱。

“爹爹,还买些吃食回去么?”汤小九伸了一个懒腰问道。

“都由你!”

“妹妹呢?”

“上回买的还有。”小鱼儿答道。

“那就算了!收拾收拾,准备回去吧!”

在往回走的路上,又遇到了李瞎子,兄妹俩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占卜算卦,发现跟着李瞎子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厮,也不知是什么人。

之后找到了在牛车旁歇息的汤三爷,等了会人,随着牛车又回去了。

经过几次在广缘售卖腊鱼,汤氏的腊鱼在广缘周边十几个村子打响了名号,腊鱼味香价廉,老少皆宜。

走亲访友,迎来送往,能吃上两条腊鱼,也是很长脸面的事。更有甚者谁家买了腊鱼,还有人上门来借,用完还你新鲜的就是。

在宁远县城的一个小饭庄中,两个老友相见,伙计开口问道,“两位客人吃些什么?”

其一人笑着看另一人,“何不食腊鱼!”

“腊鱼?”那伙计挠了挠头。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明末之钓鱼佬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