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还一脸不耐烦的朱温,听闻此言,猛地一怔,随即不动声色地朝身旁太监递了个眼色。
那太监跟随朱温多年,早已摸透他的脾性,瞬间心领神会,赶忙转过身,对着杨神医等人客气又不失威严地说道:“请诸位先到门外稍作等候吧。”
待众人鱼贯而出,房间里只剩下朱温与张凡二人,朱温这才缓缓开口:“继续说吧……”
“大梁国雄踞中原,然而时至今日,李克用、杨行密等割据势力依旧未能平定。陛下您多次御驾亲征,南征北战,却因一些战略上的偏差……”
“偏差?你倒是说说,朕究竟错在了何处?”朱温猛地打断张凡,目光如刀般犀利,直直地盯着他,仿佛要将其内心想法看穿。
张凡不慌不忙,神色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说道:“潞州之战功亏一篑,内部又突发叛乱,刘仁恭父子反复无常,再加上外部契丹虎视眈眈,诸多因素交织,致使陛下未能达成统一天下的宏愿。”他条理清晰,眼神坚定,毫无惧意地与朱温对视。
“你到底是何人?”朱温眼中满是疑惑与警惕,紧紧盯着张凡质问道 。
“草民就是张凡。”
“朕不过刚至耳顺之年,且已突破先天境界,本应拥有两个甲子的寿元,虽说如今身体稍有不适,但活到百岁应不成问题。朕还有整整30年光阴,难道还不能实现天下一统?”
“还想活100岁?60岁已经到头了。你统一个毛线啊?” 张凡心中暗自腹诽,不过这些话他可不敢真说出口。
说,你到底是谁派来的?”朱温见张凡沉默不语,再次追问。
“回陛下,草民并非受任何人指使,是冲着正六品的官位而来。”
“就凭你的医术,想当太医令还远远不够,不过朕可以封你为太医丞。”
“请问太医丞是几品官职?”
“正七品。”
“谢陛下恩典!”
“倘若你处在朕的位置,要如何才能实现天下统一?”
“草民……臣可以说,但恳请陛下务必保证,听完后不要怪罪草民,不杀臣的头。”
“朕准了。”
张凡来自现代,各种讲述古代战争、权谋的电影、电视剧、小说看了不知凡几,对于如何统一可谓是张口就来:“如今对大梁政权构成直接威胁或长期敌对的割据势力,主要有以下五股。”
朱温并未说话,只是微微眯起眼睛,静静地看着张凡。
第一、核心敌对势力
晋国:自陛下篡唐称帝以来,李存勖便一直以复兴唐朝为幌子,公然与大梁为敌,频繁挑起战事。
他们凭借占据河东地区所拥有的精锐骑兵优势,时刻威胁着大梁的河北防线,不断蚕食大梁的国力 。
“你说什么?”朱温怒目圆睁,猛地站起身来,怒视着张凡,这家居然敢说自己篡唐称帝。
“陛下切勿激动,这些都已是既定事实。”
“继续……”朱温不爽的看着张凡。
岐国:李茂贞长期拥兵自重,割据凤翔地区,始终拒绝向大梁称臣纳贡,还曾多次联合前蜀与晋王,共同对抗大梁。
虽说他并未大规模向外扩张,但他的存在,始终是关中地区的一大不稳定因素,犹如一颗随时可能爆炸的炸弹,让大梁西部边陲不得安宁。
吴国:自大梁建国之后,杨行密依旧沿用唐朝的天佑年号,摆明了不承认大梁的正统地位,与大梁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他们牢牢控制着长江下游最为富庶的地区,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阻断了大梁向南进军的通道。
大蜀:王建公然在蜀地称帝,这无疑是直接否定了大梁的合法性。
前蜀占据着素有“天府之国”美誉的盆地,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还时常与大梁争夺山南西道地区,对大梁构成了巨大的西南威胁 。
此时,朱温紧绷的神经稍稍放松了些,长舒了一口气,看着张凡问道:“就这些了吗?”
当然还有,第二、阶段性敌对势力
桀燕:刘守光此人反复无常,毫无信义可言。他时而依附大梁,时而又反叛,虽暂时未对大梁构成致命威胁,但他的存在,就像一根刺扎在大梁东北方向,时不时地出来搅局,形成一定的战术牵制。
“幽州节度使刘守光会威胁到大梁?这绝不可能!”朱温满脸的难以置信,斩钉截铁地说。
“等你死后,他便会与大梁彻底决裂。”张凡心中暗自想着,嘴上却没有停顿,继续说。
第三、其他潜在威胁
荆南:虽说高季兴接受了陛下的册封,担任荆南节度使,但实际上,他一直保持着半独立的状态,对大梁阳奉阴违。
“高季兴任荆南节度使,一直为大梁监视南方诸国,怎会有独立之心?”朱温忍不住提出质疑。
“契丹:耶律阿保机政权。契丹势力日益壮大,他们时常侵扰大梁的河北北部地区,对大梁的北部边境构成了严重威胁。”张凡没有理会朱温的质疑,接着说。
“你的分析倒是颇为独特,不过朕并不完全认同。难道大梁就没有友好的势力吗?别告诉朕一个都没有。”
“当然有。”
“快说!”
与大梁保持友好或臣属关系的政权,主要有以下五股势力
“五股势力?”朱温脸上流出微笑。
“不错,第一、核心友好势力
吴越国:自大梁建立伊始,吴越王钱镠便始终对大梁恭恭敬敬,奉大梁为正朔,接受陛下的册封。
不仅如此,他还通过海路,频繁地向大梁进贡茶叶、丝织品等珍贵物资,表达忠心。
在军事上,也曾多次配合大梁的行动,比如一同进攻吴国,哪怕陆路交通受阻,也想尽办法开辟海上通道,与大梁保持紧密联系。
楚国:马殷接受陛下册封,被封为楚王,一直通过朝贡和联姻的方式,维系着与大梁的友好关系。
楚国在楚地稳定发展,客观上成为了大梁对抗南方吴国的一道坚实屏障。
闽国:王审知接受大梁册封,闽国名义上臣属于大梁。闽国通过海上贸易,与中原地区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往来,双方互利共赢。
“不错。”朱温满意点点头。“还有呢?”
第二、半友好或阶段性友好势力
荆南:高季兴起初对大梁十分忠诚,为大梁监视南方诸国,可此人内心实则野心勃勃。一旦大梁内部出现动乱,他极有可能趁机独立,反戈一击,变得反复无常。
“高荆南节度使高季兴,怎会如此?”朱温还是有些难以相信。
“陛下,这是形势使然。一旦大梁内乱,人心思变,高季兴必然会为了自身利益而做出改变。”
这契丹:目前契丹与大梁遣使修好,维持着表面的和平。
但契丹向来是见风使舵,一旦大梁内部出现问题,国力有所衰退,他们必定会改变立场,转向对自己更有利的一方。
第三、其他潜在友好势力
南汉:刘隐曾接受大梁册封,被封为大彭王,双方在初期存在短暂的友好关系。但由于南汉自身实力有限,且局势多变,这种友好关系并未持续太久。
“刘隐,是谁封他为大彭王的?”
“陛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像楚地的雷彦恭、岭南的刘隐等势力,起初大多接受了大梁的官职,可由于自身实力太过弱小,或是心性不定、反复无常,最终都未能与大梁形成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
“你分析得确实有几分道理,不过有些说法着实有些离谱。朕现在只想听你讲讲,大梁究竟该如何才能实现,天下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