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好的善,就像水一样,滋润世间万物却从不争抢什么,它总是停留在人们不愿意去的低洼泥泞之地,这种品德最接近‘道’。也正是因为不争,才成就了它的宽广无边。”
“水,无论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都会谦卑的向下 流淌,人也一样,要清净悠然,不可处处与人争高低,对人要亲切自然,以诚相待,淳朴厚道,宁愿居于下位也绝不欺凌他人。”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生养抚育了万物却不据为己有,立下了卓越功勋却不自恃有功,滋养了万物却不居于主宰,这就是最高深的‘德’。”
“《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有道的人说:能够承担国家的屈辱,才称得上国家的君主。能为国家承受祸患的人,才配做天下的君王。”
“权力是责任的辅助,先有责任,再有权力。没有责任而凭空得来的权利是不合乎道的。”
“《圣人为腹不为目》”
“有道之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声色犬马的外在诱 惑,控制自己的各种贪念,始终保持内心的清净。”
“有人说,你求一个馒头,我求一两黄金,咱们的本质是一样的。其实不然,三餐温饱乃是自然之道,贪得无厌,非道也。”
“《治人事天,莫若啬。》”
“治理百姓,养护身心,没有比爱惜和节俭更为重要的了。节俭是自然之道,相反,奢靡浪费是违背大道的行为。”
“《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有三种宝贝,永远都持有和珍重:一是慈爱,二是俭朴,三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慈爱,俭朴,不争。始终牢记这三样宝贝,即使不修道,也会受用终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慈孝。国家昏乱,有忠臣。》”
“大道被抛弃了,才彰显出仁义。智巧出现了,才会产生虚伪狡诈。父子、兄弟、夫妻不和的时候,才会显出慈孝。国家昏乱的时候,才会出现忠臣。”
布鲁斯惊讶道:
“哦!玄通子先生,您真的太神奇了,仔细想想好像真是这样的!可是我还是想要请教您,难道智慧也不是好的事情吗?这好像让人无法理解。”
说着摊了摊手。
玄通子向他点头示意,解释道: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百姓之所以会遭受饥饿,是因为统治者榨取吞噬赋税过多,因此才会遭受饥饿。百姓之所以难以统治,是因为统治者政令繁苛,强作妄为,所以才难以统治。百姓之所以会轻生冒死去触犯法律,是因为统治者为了奉养自己,把民脂民膏都搜刮干净了,所以才会轻生冒死。只有不去追求生活享受的人,才比过分看重自己生命的人高明。”
“《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天下的法禁越多,百姓就越贫困。民众的利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智巧越多,邪风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律越森严,坏人就越多。所以有道的人说:我不妄为,百姓就会自我化育;我好静,百姓自然会走上正道。我无事,百姓自然富足。我无欲望,百姓自然又归于淳朴。”
“道生万物,万物的天性是向道的。人们之所以发生暴 动,是因为统治者做出了暴虐的行为。统治者私欲越重,天下的禁令就越多,民众的生活就越贫困,人们为了自保,慢慢就会滋生出智巧,慢慢就会发生爆乱,国家一旦陷入混乱,智巧就会更多,邪风怪事就会更加盛行,法令条文就会更加森严,盗贼就会更加猖獗。”
布鲁斯说道:
“哦,我大致听懂了,您是说智巧是在不健康的环境下产生的,是这样理解的吗?”
玄通子笑着点点头道:
“可以这样简单理解,人们最好的生活状态就是淳朴自然,聪明的人越多,邪风怪事就会越多。”
杨紫绫好奇道:
“那如果有一个好皇帝,天下还会有智巧吗?”
玄通子说道:
“这统治者,并非单指一个人,这智巧,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这是一种长期形成的自然状态,并非一个人可以改变的。”
杨紫绫点了点头,他继续解释道:
“智巧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便会接踵而至。你们在帝都,一定见过不少新奇的东西吧?其实人为的事物或多或少都是不合乎道的,道的本质是自然淳朴,人为的造作越多,离道就越远,所以道门才会隐居深山。”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不推崇贤能之才,使人民不争名夺利。不以奇珍异宝为贵重之物,使人民不做偷盗的坏事。不炫耀可贪的事物,使人们不产生邪恶、动 乱的念头。
“所以圣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们的心灵,满足人们的温饱,减损人们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们的体魄,使人们没有伪诈的心智,没有争名夺利的欲念,使那些智巧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作为统治者,应该首先不要存有欲 望,而应与民众一样达到无知无欲的境界,因为民众是以圣人为榜样的,如果圣人有欲 望表现出来,民众就会不知所措而出现混乱。”
布鲁斯说道:
“哦,我觉得您说的有道理,但同时也很矛盾。哦我是说,如果国家不任用贤能,那外敌来犯怎么办呢?”
玄通子说道: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道本缥缈,难觅踪迹,它好像什么都有没做,又好像没有什么不是它所作为的。侯王若能遵循道的原则,无为而治,天下万物就会按照自身规律自然发展。当它的自生自长产生贪欲时,我就用道的真朴去‘镇服’它。用道的真朴去‘镇服’它,它就不会再起贪欲之心,没有贪欲自然就会清静无为,天下万物将自然而然走向稳定、安宁。”
“如果一个国度真的达到了这种状态,当有外敌来犯时,万众一心的力量无法估计,远超现在。只是这天下在退化,这种状态早已离我们远去。”
布鲁斯疑惑道:
“既然没有了当初的状态,再讨论这个问题还有意义吗?哦我是说,不任用贤能真的可以吗?”
玄通子苦笑着道:
“现在的状态下,的确是不可以了。但是统治者一定要尽力减少自己的欲望,同时减少人民的欲望,否则将会加速状态的退化。”
布鲁斯想了想,又问道:
“难道志向也是不好的事情吗?这简直太令人惊讶了!”
玄通子解释道:
“不崇尚贤者,人们就不会产生志向。人心一旦产生志向,就会慢慢脱离淳朴,与自然大道渐行渐远。‘志向’是人心滋生贪欲的前因,如果内心存有志向,就会为了实现它而不择手段,这是恶行发生的一个前提。”
布鲁斯想了想,说道:
“按你说的,如果人人志向远大,将会出现真正的大争之世,如果人人都没有志向,那世界就会变得安静祥和。但是谁先没有志向,谁就无法国富民强了,可是别国有志向的人还有很多,这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哦是的。”
玄通子说道:
“货币是人为创造的虚拟事物,用来维持不断退化的社会运转。国富民强的本质不是货币,而是人心和物资,如果一个国度上下一心,物资不需要货币来调度,才是真正的国富民强,他的国力将超出世人的想象。”
布鲁斯想了想,又问道:
“玄通子先生,您说的‘退化’到底是指的什么呢?”
玄通子解释道: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失去了道后才有德,失去了德后才有仁,失去仁后才有义,失去义后才是礼。礼这个东西,是忠信不足的产物,是道、德、仁、义变得淡薄时才出现的。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表面,是愚昧的开始。
因此,忠信守道的人立世,为人当敦厚而不轻薄,实在而不虚华。所以应当舍弃轻薄虚华而采取朴实敦厚。”
“人们从道到德、到仁、到义、再到礼,在逐步退化,越往后,人为的造作就越多,离道就越远,而到了礼的时候,社会就已经开始混乱了,需要用礼仪来约束人们。”
布鲁斯又问道:
“既然世界都在退化,您为什么说我们退化的更快一些呢?”
玄通子说道:
“你们距离道源太远,私欲已经开始壮大了,这也是自然规律。”
“我们处于礼这个阶段已经很久了,很难想象远古时候,道和德的阶段是什么样子的,也许经书中的圣人,只有在那个时候才会出现吧。道本缥缈,又无参照,就连如今的道经,怕也是后人收录的,如今能得道升仙之人,恐怕已经没有了吧。”
小妖插话道:
“真有能升仙的人吗?”
杨紫绫笑着道:
“你不就是狐仙变的吗?”
小妖咯咯一笑,布鲁斯说道:
“我们的自由神一定是真神,虽然我没有见过,是的。”
说着摊了摊手,几人忍俊不禁,玄通子也笑着道:
“在道和德的时期,的确是可以升仙成神的,只是越退化就越难。灵气稀薄不说,更何况不知何为道,如何得道?”
“师祖猜测,道、德、仁、义、礼、义、仁、德、道,共同组成了一个大的轮回,就像太极图一样,无限运转。天干地支亦是如此,也许太极图就是窥探宇宙奥妙的钥匙。”
几人惊讶的看着他,玄通子又说道:
“先知们所说的世界末日,应该就是指一个轮回的末端,也就是礼的最末端。过了这个点,世界就会向着义的方向转化,有道义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说着又看向小妖笑着道:
“等转化到了德和道的阶段,应该就可以修仙了,呵呵。”
小妖哈哈大笑道:
“我要修仙!”
玄通子笑着道:
“人生是一场修行。道的阶段也好,礼的阶段也好,能修仙也好,不能修仙也好,既来之,则安之。顺应大道,体悟自然,做我们该做的事,不要被外物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