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敕使河原宏存在主义影片《砂之女》
书名:裴三说电影:个人电影阐述集 作者:裴三 本章字数:2163字 发布时间:2025-03-10

p2151938579.jpg


《砂之女》(Suna no onna)

敕使河原宏(日本),1964年

 


观看建议:值得一看


 

这部电影看过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最近还是时常会想起它。这部电影和丹麦著名导演拉斯·冯·提尔2003年的那部由妮可·基德曼主演的《狗镇》有一点比较相像,这两部电影虽然在主题和内容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在创作手法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相比于大多数的电影,这两部电影的故事都较为少见地构建于一种几乎完全人为设定的场景之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两部电影其实都更像是一种社会实验剧。《狗镇》用一个类似仓库的地方构建了一个现实中既不可能存在又有可能随处存在的小镇来揭露人性之恶,而这部《砂之女》则用一个现实中显然不太可能存在的沙坑来探讨个人在面对不同生存境况时自我身份的重新定义。

一个爱好昆虫收集的大学老师到一个靠近海边类似沙漠的地方收集昆虫,临近傍晚时有好心的村民主动过来搭讪帮其安排住宿,毫不知情的男人就这样毫无戒备地被村民们带到了一处沙坑底下的破旧木房子借宿。这个沙坑就像是个深井的底部,没有绳梯之类工具的话根本没办法进出。对男人来说,所谓的借宿于是就这样意想不到地变成了事实上的囚禁。破旧的木房子里同时还有一个女主人,一个看起来和男人年龄相仿的单身女人(女人的丈夫和女儿早些年双双葬身于附近的流沙之中),被困的男人于是不得不按照那些村民的要求和这个女人一起每天靠挖沙来换取定期送下来的生活补给。在此期间男人也曾尝试用计逃脱,但最终却因为不熟悉周围的地形而被再次抓了回来。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男人那出逃的意志似乎慢慢被消磨,他开始习惯于当下的一切使自己安定下来。故事的最后,男人终于有了一次绝佳的逃脱机会,但他却选择留了下来……

这是日本导演敕使河原宏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改编于日本著名作家安部公房的一部同名小说。这是一个表面上看来荒诞离奇的故事,显然没有多少人会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说实话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完全可以用微乎其微来形容。完全不太可能真实的环境,村民们的行为就动机而言显然也不太可能站得住脚,男人自己最后的选择明显也让人觉得有违常理。这样一个故事与其说它像个寓言,倒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个实验。一个被困于沙坑的人,一个就此被剥夺了各种社会身份的实验对象,当逃出困境回归社会对他来说变成几无希望之事后,那么面对眼前这强加于身的一切他有没有可能会建立起一种新的自我身份认知呢?

按照存在主义的哲学观点,人类作为宇宙间众多物种中的一种,我们其实和其他生物一样只是一种无意义的存在。所有的意义都是我们自己赋予的,当我们把自己投射于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并且就此拥有了各种各样的身份标签之后,我们的自我存在价值才显得有意义起来。而当所有这些代表自我身份的社会关系被剥夺后,我们就有可能会在另外的社会关系中再次确立自我存在的价值。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把安部公房的小说原著理解成是一次存在主义哲学观念的文字化尝试,而敕使河原宏由此改编的这部电影显然是建立在小说基础之上的一次影像化尝试。

“我们用来确定彼此关系的证明:契约、驾照、身份证、使用许可、权利书、认证书、登记证、携带许可证、工会会员证、奖状、支票、借据、临时许可证、承诺书、收入证明、保管证明,甚至血统证明……”

这是影片开场没多久男主角的一段独白,影片的主题由此而被点明,作着哲学式思考的男人显然没想到自己随后会像个实验对象一样被人骗入沙坑。被困沙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与现实世界的彻底隔离,男人原有的各种社会身份就此而被剥夺,大学老师也好,昆虫学家也好,他人的丈夫也好,这些身份证明就此不再具有任何的现实意义,此刻的男人就像那些被他捉来困住的昆虫一样,自由已被剥夺,各种社会身份也随即被剥夺。

女人的存在显然与男人形成了一种对照,面对安然于眼前一切的女人,一开始男人显然对此无法理解,所以他会问出“这样的生活意义何在?你挖沙究竟为了活着,还是活着为了挖沙?”这样的话来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这是任何正常人都会有的想法。此时的男人显然不甘心长期被困于此,他尝试着逃脱(但因为不熟悉地形而失败),也期待着有人来施救(他们会在我屋里发现摊开的书,还有揣着零钱的工作服)。但当所有的希望都破灭后,绝望的男人冷静下来之后开始慢慢与周围的一切妥协,他帮着女人一起挖沙,他与女人一样满足着村民们的各种要求,可想而知他与女人之间也开始慢慢建立起一种新的两性关系,甚至后来他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这巴掌大的地方学以致用地研究起沙子的渗水原理来。很明显的,这时的男人显然已经再次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对他而言这个沙坑也不再仅是个囚禁之地。

在影片的最后,男人终于有了一次逃脱的机会,村民们把怀孕的女人救出去送医后并没有抽掉那把绳梯,不知道这是他们的一时疏忽还是他们对这个男人早已完全放心。面对如此难得的机会男人却还是选择留了下来,对于此时的他来说,这个沙坑显然已经不是囚禁之地而变成了他的生活场所(我有一张空白的往返票,我随时都可以签字兑现)。男人对自我身份的认知在这个时候显然已经完成了彻底的改变,这个建立在虚构基础之上的社会学实验也由此而有了最终的答案,显然这也是这部影片的真正价值所在。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的摄影,在那样一个年代,仅仅用一些黑白画面就表现出了如此充满想像力的视觉效果,这完全可以说是一种令人叹为观止的技术运用。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