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十月中旬,冀州,虾仁府邸内。
自虾仁受封冀州别驾后,韩馥便将邺城城中一处豪华的庭院封赏给了他,虾仁推辞不过,只好接受。
不过宅院虽大,也就只有潘凤和虾仁兄弟二人,以及一些下人居住在这里而已,倒是显得颇为冷清。
宅邸院子里,虾仁早早地在此处支起一个简易的炉子,上面架着一口大铁锅。
锅里煮着热气腾腾的鸡汤汤底,姜片和葱段在汤面上漂浮,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潘凤从厨房里端出一大盘食材,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
盘子里堆满了肥厚的羊肉卷、新鲜的蔬菜,还有几串用竹签串起来的豆腐和菌菇。
虾仁从院子里的菜地里摘了几把青菜,洗净后放在一旁。
“嘿,红里透亮却又薄如蝉翼,兄长这肉切得真是不错啊。”
虾仁拿起一片羊肉,放进锅里涮了几下,捞出来蘸了点酱料,放进嘴里,脸上露出满意的表情。
“嗯,劲道爽滑,好吃啊。”
潘凤笑了笑,拿起一片羊肉,也涮了起来:
“不错吧,我这手艺,可都是跟着你学来的。”
他夹起一片豆腐,放进锅里,说道:
“寿昌啊,听闻毕岚改进农具已经成功了,你前些日子跟着老爷去看过吧,快跟俺讲讲。”
虾仁夹起一片青菜,放进锅里,说道:
“确有此事啊兄长,那改进后的翻车只需一人便可使用,随着踩踏快慢,能分出粗细两道支流,粗渠灌麦田,细流浇菜圃,待这批翻车分发下去,咱冀州的百姓也能过上些好日子了。”
潘凤点了点头,又夹起一片涮好的羊肉,蘸了点酱料,说道:
“说的是啊,若能早有此物,咱家也不至于就剩咱哥俩了。唉,不说了不说了,俺再去切些肉来。”
虾仁望着兄长潘凤走进屋去,心中思绪也飞向远方。
【如今在我的几次规劝下,韩馥总算是下定决心逐鹿中原了。屯田之事已成,农具之事在汉灵帝驾崩前应该也能推行下去,冀州本就人丁兴旺,如今在兄长的几次大规模征讨下也没有发生黄巾军霍乱地方的情况,兵源、粮源充足,想来他日能够提供足够的可战之兵征战天下。只是……这乱世一起,不知要死伤多少人才能重归一统啊。】
待潘凤端着两盘肉回来时,脸上早已恢复了平常那副大大咧咧的样子。
两人继续涮着火锅,锅里的食材越来越少,气氛却越来越热闹。
“虾仁,你这火锅汤底,下次再多加点香料,说不定能开个火锅铺子。”
潘凤打趣道。虾仁哈哈一笑:
“那可不,要是咱俩开个火锅铺子,保管生意兴隆啊。”
夜幕降临,两人收拾好桌子,把炉火熄灭。
院子里的月光洒在地上,显得格外宁静。
虾仁和潘凤并排坐在院子里,望着夜空中的星星发呆。
“兄长,我有一事不明。”
“哦?寿昌直接问吧。”
“冀州兵力几何?”
“这个啊,俺想想,如今冀州军精锐约五千,黄巾降卒八千,共一万三千人由俺统领,余下约两万冀州军由耿武长史统领。”
“赵浮、程涣二位将军领一万冀州军往巨鹿郡练水军,麴义将军率两万旧部镇守孟津。此外,冀州世家亦有私军,不过数量俺就不知道了。”
“奥,对了,还有张燕的黑山军,不过他在中平二年的时候率军归降朝廷,被封为平难中郎将,号称手下有百万人,不过俺估计最多也就十万人吧,还是没啥战力的那种。寿昌啊,问这些干啥,你也要领兵打仗?”
“你想什么呢,兄长,就我这细胳膊细腿的,能跟着军队跑到战场上就不错了,领兵之事还是交予他人吧,我只是觉得咱们冀州军制混乱,是不是该禀明老爷改一改啊,如今这幅样子很难指挥啊。”
“寿昌说的是啊,不过这些俺也不懂,只能你自己想了,兄长帮不上你什么。”
“嗯,兄长能告诉我这些就够了。”
“那天色不早了,回去歇息吧,天寒容易生病的。”
“好,那咱们回屋吧兄长。”
二人起身,走回各自的屋内睡觉,只是虾仁的脑海中不断琢磨着该如何改变军制,久久难以入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