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山很激动。原来他只是想考上研究生,一来想增加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在李阿姨面前加分;二来这样就可以与雪婉又在同一个城市了,见面就方便多了。
然而怎么也没想到,因为他的考试成绩突出,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竟然落在了他的面前一步之遥的地方。他必须想办法迈过这一步,抓住这个机会。
从系主任那里得知,组织和实施英语口语考试的部门是外语教研室,于是他决定到那里打听一下。
外语教研室里空空的,只有一个老师在。听到张俊山的询问,那个老师回道:“学校外语口语考试的事,都是教研室韩主任亲自组织管理的。”
“噢——那您知道韩老师家住在哪儿吗?”张俊山不动声色地问道。
“韩主任家就在工大教工住宅楼,九栋二零一室。”那个老师回答道。
打听到这些,张俊山一直等到傍晚时分,这才动身去韩老师家打探英语口语考试的事儿。
其实张俊山并不认识韩老师,也没有上过他的课,只是听说他曾被工大派去澳大利亚进修过一年。可是为了能抓住眼前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他也是豁出去了。
他找到了韩老师的家,按过门铃之后,很快房门就被推开了,一个头发半白、戴着眼镜的中年人出现在门口。只见他一手扶着门把手,满脸疑惑地看着张俊山。
张俊山急忙微微欠身行礼,微笑着问道:“啊,老师您好!您就是韩老师吧?”
“对,我就是。”韩老师眉头微皱,问道:“你是哪个班的? 找我有什么事?”
“我是机械工程系八三级的,我叫张俊山。我刚刚考上了研究生,并且被选为出国留学生的候选人之一,需要通过英语口语考试才能出国留学。可是我对口语考试一无所知,想请教一下老师。”张俊山十分诚恳地说明了来意。
“哦——是出国留学呀。”韩老师那躲在眼镜片后面的两眼似乎一亮,并“咕噜咕噜”地上下打量了张俊山一下。“你不用害怕,就是几个老师用英语问你几个问题。”
“是这样啊。”张俊山随口应了一句。可是他想了解更多、更详细一些的情况,于是又道:“韩老师,我有几个问题,如果您不介意的话,能不能到您家里请教一下?”
“到家里?”韩老师反问了一句。他回头朝里面看了一眼,道:“我们还没吃饭呢。”
“啊……没关系,我可以等,等您吃完饭再说也可以。”张俊山坚持道。他决心不问个清楚,就绝不回去。
韩老师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把门推开了一些,对张俊山道:“那 ——进来吧。”
“谢谢韩老师!谢谢韩老师!”张俊山边说边不停地躬身致谢。
张俊山被让进了客厅里,坐在沙发上等着韩老师。
韩老师家的房子结构,跟雪婉家在工程学院教授楼原来的房子很像,也有个过厅,他们家吃饭也是在过厅里的餐桌上吃的。
张俊山刚进屋时,看见餐桌上已经摆上了两个菜,以及碗和筷子。厨房里传出菜刀撞击菜板的切菜声,似乎晚饭还在准备之中。
正在这时,韩老师走了进来,给张俊山端来一杯水。
张俊山接过杯子,道过谢,趁机又道:“韩老师,我不想耽误您太多时间,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现在就可以问您问题,其实都很简单,花不了几分钟……”
韩老师一听,回头朝客厅外的过厅里的餐桌上看了一眼,然后回过头来,回答道:“行,那你问吧。”说着,在张俊山对面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考试的老师都有谁呀? ”张俊山问了第一个问题。
“一共三个老师,两个外语教研室的老师,一个外教。”韩老师的回答也很简短。
“那您是其中的主考老师吗?”张俊山继续问道。
“以前我都参加,今年我只管组织管理。那个外教是个老美,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来的,叫海斯。”
“怎么考哇? 是您说的用英语对话吗?”第三个问题出来了。
“对,就是简单地问几个问题,用英语聊天的样子。”韩老师说着,忍不住转头朝过厅的餐桌上望了一眼。
张俊山看在眼里,生怕韩老师起身出去吃饭了,于是急忙问出了那个他最想问的问题:“都问什么呀?”
“都是很简单的问题。”韩老师抬头看了张俊山一眼,看见他正聚精会神地紧盯着自己,于是又接着道:“比如,你叫什么名字了,你家是哪里的,你有什么爱好了,你为什么想要留学了,你知道怎么问路吗,你知道买东西怎么问价钱吗,等等。”
听到这儿,张俊山忍不住心中暗暗自喜:这几乎就是把考试题告诉了自己呀!
他看到韩老师的爱人从厨房里出来了,把一盘子菜放到了桌子上,喊了一声:“吃饭了。”,他便趁机急忙起身,对韩老师道:“韩老师,我就这几个问题,您快去吃饭吧,我也该回去了。”
“你也一起吃点儿吧?”韩老师客气地谦让道。
“不用了,我已经吃过了。”张俊山说着,人已经从客厅里出来,走到门口了。
张俊山在门口换上自己的鞋,临出门前,又随口问了一句:“口语考试大概啥时候考哇?”
“每年有三次,后天下午就有一次。”站在门口,目送张俊山离开的韩老师回答道。
“后天?”张俊山差一点儿就喊出来了。难怪韩老师并不担心告诉他考什么,一般人即使知道要问的问题,恐怕也不会在短短的一天半的白天和两个晚上的时间里,能学会听懂并能回答这几个问题的。
其实,此时张俊山还没有吃晚饭,现在他更没有心思去吃饭了。
他想起了自己的同班同学孔亮。
孔亮是斯望当地人,人长得瘦瘦的,戴着一副高度数的近视眼镜,平时最是喜欢英语。他是学校“英语之角”的组织者之一,工大所有的英语活动都少不了他的身影。他的英语水平很高,特别是英语口语,可以与外教毫无阻碍地用英语交谈。
张俊山的英语笔试基本都不是问题,考试从来都是九十分以上。然而,正如当时绝大部分学生那样,他的英语口语水平则相对落后,虽然跟大多数人相比,他的口语还是相当不错的。
跑回学校后,他到处寻找孔亮,终于在一间大教室里,找到了正在晚自习的孔亮。
他把孔亮拉到教学楼外的操场上,请他扮演口语考试的外教,用英语逐一问出那些张俊山打听到的问题,张俊山则用英语回答,再由孔亮纠正。
就这样,两个人在路边昏暗的路灯下反复练习,基本做到了对答如流,这才罢手。
次日,张俊山果然收到了外语教研室的通知,告诉他第二天下午去参加口语考试。
他不断反复练习已知的问题,还去查找了一些英语对话资料,自己反复练习。晚上又把孔亮揪了出来,两个人不但把那些打听到的问题又练习了几遍,还在此基础上向外扩展,凡是能想到的问题,都练习了几遍。
第三天下午他来到外语教研室参加口试时,发现在外面走廊上等待考试的学生,一共有六人。
他不知道其他人是否都是来参加竞争这同一个出国留学名额,还是竞争不同的学校的不同的名额。
这时,从考场里面走出来一个女老师,让他们六个学生抽签,来安排入场的顺序。
张俊山是最后一个抽的签,可是他抽到的那张纸条上写的数字却是“1”,他是第一个入场的。
虽然是第一个要接受口语面试的,但他并没有像以前参加高考时那么紧张。他暗暗地做了几个深呼吸,然后神情坚定地随着那个女老师,第一个走了进去。
考场其实就是一个办公室,三张办公桌拼在一起一字排开,后面坐着三个考官。中间坐着的那位是一个身材高大的白人外教,两边则是一男一女两个外语教研室的老师。
张俊山走过去,在他们面前的一把椅子上坐定后,那个组织考试的女老师便示意考试开始。
然后接下来的所有对话,全部切换成了英语。
“你叫什么名字?”那个男考官首先开口,问了第一个问题。
一听到这个问题,张俊山心中暗暗自喜:“韩老师所言,诚不欺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