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 命党方面对于袁世凯对共和的忠诚程度自然是怀疑的。所以,孙 中山在辞职时,提出了三个条件。第一,民国首都设在南京,临时政府自然设于南京。第二,袁世凯到南京就职。第三,袁世凯必须遵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就意味着袁世凯不可以在北京发号施令,而是必须离开他在北京的政 治基地,而且权力必须受《临时约法》的约束。
袁世凯完全明白,孙 中山在宣布辞职后,还领导制定《临时约法》,把原来总统制的南京临时政府改为内阁制,就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而当务之急,则是制造借口,迫使南京方面接受他在北京就职。于是,在袁世凯的精心策划之下,发生了京保津兵变。
1912年2月29日晚,北洋陆军第三镇以索要拖欠的军饷为名发动了兵变。兵变首先由驻扎在朝阳门的第九标炮队引发,随后驻于禄米仓的辎重队等纷纷响应。
叛乱部队一路毁坏民居,劫掠无数,并打到专使团的住所。兵变不仅发生在北京,还蔓延到了保定和天津地区。下半夜,西城、北城也发生骚乱,土匪和部分巡警加入抢劫。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驻华公使根据《辛丑条约》,纷纷调集军队进入北京保护使馆的安全,并威胁袁世凯如不尽快稳定局势,他们就调集更多的兵力进入北京。
袁世凯迅速采取行动,一方面通过谈判和妥协稳定军队情绪,另一方面则利用兵变的压力迫使南京临时政府接受他的条件。
南京临时政府见到局势急转直下,为了避免和平的大好局面毁于一旦,只得接受袁世凯的要求。
于是,1912年3月10日,北京当天下午3时,袁世凯在北京石大人胡同前清外务部公署举行的仪式上宣誓就职,走马上任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风光上任,当然不能忘记扶他起来的黑桃十三太保。所以,他上台三个多月,就以办理善后改革为名,向国际银行团贷借了五次长期巨额借款。
大清垮台的时候,本身就跟外国银行借了不少银两,用来支付对外赔款和镇压各地的革 命军。作为继承了大清债务的北洋政府,并不是革 命政府。大清的债务,他们是要认的。
于是,袁世凯将这些债务,以及此前他跟黑桃6文迪借走拿去活动那些打没白条的债务,改为民国北洋政府的“善后大借款”。
北洋政府许诺借款以盐税为担保,并把西方列强的银行团列为北洋政府借款的优先权国家。这些银行当然是黑桃十三太保旗下的银行居多。
然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政府对外借款须经国会批准。袁世凯以国家名义与外国银行贷款的时候,国会尚未批准该借款。这在程序上是严重违法的。
见到袁世凯如此说一套做一套,革 命党人非常气愤。然而,他们现在气愤归气愤。其内部的分歧本身也非常大。
所谓的革 命党,其实是一个统称。对大清发动了反封建革 命的党派,统称革 命党。在所谓革 命党内部,同盟会其实不完全占主导。
同盟会内部也不是很团结,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 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孙提出的平均土地更有人反对。
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孙 中山感觉自己既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也没有可靠的政 治基础,才不得不跟手里有兵权的袁世凯妥协。
意识到袁世凯这个家伙不可信,革 命党人经过商量后,觉得应该来一次重组,把我们真正志同道合的同志团结起来。
于是,1912年8月7日,在宋教仁的组织下,中国同盟会、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和共和实进会联合在北京成立中国国民 党。孙 中山为理事长。
随之关注着南方动静的袁世凯心里当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为了稳定人心,他在9月,力邀孙 中山、黄兴北上,在北京晤谈。
最终,袁世凯、孙 中山、黄兴和黎元洪四位政坛大佬,联合发表《内政大纲》八条,相当于民国成立初始的施政纲领。主要包括:
一是要立国取统一制度。这里是在强调国家的统一制度,为袁世凯的中央集权思想奠定基础。
二是要主持是非善恶之真公道,以正民俗。这里是在提出公正道义以引导社会风气,但实际操作中袁世凯可让执行者服务于其政 治目的。
三是暂时收束武备,先储备海陆军人才。这里表面上是为了减少军备开支,实际上是为了削弱革 命党人的军事力量,削减不听袁世凯号令的部队。
四是开放门户,输入外资,兴办铁路矿山,建置钢铁工厂,以厚民生。这里提出吸引外资和兴办实业以改善民生。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与孙 中山、黄兴的主张相似,但出发点和内涵有所不同。袁世凯是要从黑桃十三太保的银行贷款来办这些事业。
五是提倡资助国民实业,先着手于农林工商。这里鼓励国民实业发展,但实际操作中,可以优先发展袁世凯实际控制的北方各省的实业。
六是军事、外交、财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权主义,其余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权主义。这是在关键领域实行中央集权,同时兼顾地方分权,以维护其统治地位。
七是迅速整理财政。这是强调财政的整顿和改 革,以加强国家财政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八是竭力调和党见,维持秩序,为承认之根本。这是试图通过调和各党派之间的矛盾来维持社会秩序和政 治稳定,为袁世凯统治创造有利条件。
看了这八条前半段的表面文章后,直看得孙 中山和黄兴感动得泪流满面……我们是不是错怪袁世凯了?瞧瞧,人家袁世凯稳定住局面后,开始为国家办正事了。
孙中山对袁世凯的评价是:“维持现状,我不如袁,规划将来,袁不如我。为中国目前计,此十年内,似仍宜袁氏为总统,我专尽力于社会事业,十年以后,国民欲我出来服役,尚不为迟。”
在袁世凯的精心操作之下,孙 中山、黄兴以及国民党和其他革 命党人,都被这碗迷 魂汤灌得晕晕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