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年前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中国南方各省进行了“东南互保”,甚至一度出现“李鸿章总统方案”。
在东南互保时期,李鸿章也在联系一个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希望能跟他探索一下接下来诸多变数的可行性。
这个人物,就是比袁世凯实际影响力只高不低的孙 中山。李鸿章之所以记得此人,是因为他更早的时候给李鸿章写了一封书信。
在孙 中山1894年的《上李鸿章书》里,李鸿章看到的是一个对大清忠心耿耿的年轻人,希望大清能奋发图强,并且在书信中积极给大清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然而,孙 中山写完这封书信没多久,转过身来就去檀香山公鸡烩虾仁连锁店的一个包间内,组建了兴中会。而这个兴中会,是一个立场鲜明的反清组织……
孙 中山的行为,其实就是那个年代国人的一种缩影。大家都希望国家可以富强,不受外辱,于是采用多种办法进行尝试。
与当权者进行对话,希望当权者可以作出改变,当然是其中一种办法。可这并不耽误他们同步进行第二套备用方案的准备工作……
到了1905年,孙 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 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 命党中国同盟会。这个组织,就是国民党的前身。
孙 中山被推举为了中国同盟会的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 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 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 命运动的发展。
孙 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 命。他自己也在1905至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 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
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 命,为后来的辛亥革 命的爆发作了有力的思想准备。
在孙中山积极为革 命筹备力量的同时,统治了大清半个世纪的慈禧,身体每况愈下,终于意识到自己没几天可活了……
慈禧这人,外战外行,内战内行。她不愿意让自己发动的三次政 变中的最后一次,因为自己老死而失败。
只要她一死,被她软禁的光绪皇帝必然要重新站在历史舞台之上。到那个时候,她的尸体免不了被光绪皇帝挫骨扬灰……
一想到这里,慈禧决定趁自己还剩下一口气,一定要把光绪皇帝解决掉。让他死在自己前面!
光绪皇帝被慈禧软禁的期间,醉心于维修钟表。他的手艺已经练就得炉火纯青,算是一个技艺一流的钟表匠了。
看着屋内各种大大小小的西洋钟表,光绪皇帝心中窃喜,时间站在自己的这一边。他听说那个老妖婆子快不行了……
就在这时候,慈禧派人给光绪皇帝送来了一杯酒,说这是京城公鸡烩虾仁总店珍藏的拜占庭帝国古法酿造葡萄酒,老佛爷请皇帝陛下尝尝。
光绪皇帝看着玻璃杯中紫色的葡萄酒,顿时明白了一切。慈禧这老妖婆是不甘心就这样死了。为了避免她死后被光绪皇帝报复,这杯毒酒必须得让他喝下去……
事已至此,光绪皇帝深知他是无论如何都活不过今晚了。如果他自己不体面,慈禧会用其他办法帮他体面。到时候就不是服毒自尽这么轻松了……
光绪皇帝想到了这里,倒也坦然了。他被软禁的这段日子里面,其实跟个活死人区别也不大。这样的日子,总算是到头了。于是,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听到光绪皇帝先走一步,慈禧欣慰地让手下对外宣布皇帝暴病身亡,然后,她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醒过来……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归天了。根据慈禧此前的布局,道光皇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光绪帝之侄、摄政王载沣的长子溥仪,继承了大统。
根据慈禧的经验,这种情况下,新皇帝还是越不懂事就越好。于是,大清的这最后一位皇帝登基的时候,年仅三岁……
新皇帝登基,可眼下还有一个非常大的隐患,那就是在老部下跟前说话仍然好使的袁世凯。大清最能打的一支队伍,是此时政坛的最不稳定因素。
于是,在“百日大孝”期间,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为由,命袁世凯开缺回籍,让他回老家好好看病……
袁世凯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卫辉府汲县,后转至彰德洹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他在彰德洹上韬光养晦,等待重新出山的机会。
摄政王载沣暂时按住了袁世凯以后,深知地方上觊觎政权的势力极大。为了稳住局势,他宣布继续推行立宪。
1909年10月,朝廷召令各省成立谘议局。这是一种地方议会性质的机构。各省谘议局基本上为立宪派所控制。
一年后,大清资政院正式成立,设总裁两人。资政院议员分钦选、民选两种。初定130人,后改为200人。钦选100人,以宗室王公世爵、满汉世爵、外藩世爵、宗室觉罗、各部院衙门七品以上官员、硕学通儒和纳税多额者充任。
议员中民选100人,由各省谘议局推举,该省督抚咨送。资政院会议,分常年会、临时会两种。前者每年1次,会期3个月。后者不定期,奏请特旨召集,会期1个月。
会议议决事件包括国家岁出入预决算、税法、公债、法规及修改、弹劾大臣及特旨交议等事项。议决后由正副总裁分别会同军机大臣或各部行政大臣具奏请旨。
会议对各省谘议局有咨询权、有保护其不受督抚非法干涉之责。中央行政机关对其议决事件得要求复议,得到会陈述或旁听。皇帝可以特旨令其休会或解散。
资政院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具有议会性质的机构,但实为清政府的御用工具。一只被大清举起来很久的皮鞋马上就要落地,惊醒半睡半醒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