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出玉专门监督了一个师傅手工雕刻这块招牌,高高悬挂在铺子之上,这个铺子名字之生僻,引来不少人围观。
在铺子前期确实因为名字太难,许多人看了都是一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铺子的名字实在太难记,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情,但是随着铺子的发展,看到铺子里面琳琅满目的玉石之后,又纷纷感叹,这个字取的好,有美玉的意思,和铺子里面的珠宝玉石相得益彰,还有周朝王族和上古神明的庇佑,不仅是好东西,就连铺子都成了块风水宝地。
水出玉的目的达到了。
她本来就是要这个效果,这个名字帮她赚足了眼球,不得不说,水出玉这个策略真的很成功。加上水出玉的设计确实新颖别致,还有蒋林介绍的材料渠道质量上乘,铺子里面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很快就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一时间,“㺴阁”在豁城的玉宝界声名鹊起,里面的玉石都是精挑细选,品质有保障,水出玉的名气越来越大,隐隐有成为行业翘楚的趋势。
正因如此,后来水出玉听当地人说这里曾经有过供奉石犬的风俗,便想着要不要给珠宝取个新名字,类似于现代的品牌化,可惜古代人觉得太麻烦,铺子就是品牌,名称统一最好,改了似乎就等于分家,对铺子的经营声誉不利,于是她打消了这个念头。
水出玉左思右想,觉得还是要有所区分,才能占据更多的市场,于是将小犬最初的模样定位成经典款,并将系列命名为——石犬纪。
石,是珠宝玉石,乃其制作材料;犬,是犬形石雕像,为最原始模样的款式;纪,是事物的头绪、开端,是规律,是星辰,是生平,是脉络,更是存在的悠久历史。
石犬纪,既是经典款,也是单独的品牌。
当然,那是后话了。
眼下㺴阁正在进行新系列的首款产品展示。
位于二楼大厅的正中央,有一处被精心布置过的展列台。那里汇聚了众多宾客的目光,蒋林亲自挑选的伙计正忙碌着将一件件精美的饰品摆放到位,并向来宾们详细介绍着它们的独特之处。
店铺首推的产品是羞答答的小犬饰品。
为了快速完成这件饰品,水出玉特意选择了较好雕刻的石材,并请来了手艺精湛的玉雕师傅精心雕琢。
它采用红褐色的虎睛玉雕刻而成,玉质温润细腻,色泽鲜艳夺目。小犬的形态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能跃然而出,与人嬉戏。
天光未破晓时,匠坊的烛火便次第亮起。老师傅们揉着熬红的眼,将最后一道抛光工序收尾——这些承载着奇思妙想的玉雕,终于在展销会前夜堪堪完成。
得益于蒋林的人脉与买卖策略,现场宾客云集。珠翠满头的贵妇们团扇半掩,官家小姐们发间步摇轻晃,连平日矜持的世家公子也频频驻足。
展台上方悬着"月更新品,永不复刻"的洒金匾额,玉石原料的稀缺性与匠人独创的限量模式,令观望者纷纷解囊。
"当真是整块虎睛玉雕就?"华服夫人指尖轻触玉雕表面,孔雀蓝织锦袖口掠过展台,"这绒毛的肌理,竟比波斯毯还细密三分。"
"夫人慧眼如炬。"伙计躬身回应,小心托起底座让光线穿透玉身,"您瞧这脉络,唯有咱们淅川虎睛石才有这般流光。"
"且让我看看这瞳中乾坤!"
说话的藏家手持镶着琉璃的黄铜镜忽然凝住,镜框在夕阳下微微发颤。镜片下,淅川虎睛石独有的"天地眼"正流转着奇异光晕——垂直石纹处金丝密布如旭日初升,斜侧观察时又化作暮色沉沉的褐瞳。
柜台伙计适时捧出《水经注》拓本:"先生好眼力,郦道元曾记'淅水出析谷,石含双瞳,如虎踞山',说的正是此石。"他轻转檀木底座,让嵌着"犬目"的戒面迎向天光,"您细看这金丝脉络,非是缅甸玉髓的直纹,恰似伏牛山褶皱的岩层。"
"此乃淅川三绝之首的'活眼雕'。"二楼忽然飘来清泠女声,水出玉正执卷倚着雕花围栏,月白衫子被穿堂风鼓起。
满堂寂然中,老匠人洪三爷从后堂转出,掌中托着个犀皮匣子:"东家这话折煞老朽了。"
“哎呀,这小犬真是太可爱了!”惊叹声忽然从右侧展柜漾开。
身着月白襦裙的少女正屏息凝望一尊小犬玉雕,葱指悬在琉璃罩上半寸不敢落下。那玉犬通体色泽莹润,偏巧右颊沁着绯红玉髓,被匠人妙手琢成三五瓣桃花。风过回廊时,花影竟在玉面上投出颤动的光痕。
"此等俏色巧雕,当得起'天工'二字。"青衫文士折扇轻叩掌心,"你们看这玉犬姿态——"众人随他指引细观,但见小兽前爪交叠如作揖,眼帘低垂时,绯色桃花恰映在眼尾,宛若闺中少女垂首弄帕的羞态。更绝的是玉料天然纹路在脊背处形成漩涡,恍若被春风揉乱的绒毛。
似少女含情脉脉,欲语还休,也似妻子等待夫君归来的娇俏期盼。
水出玉倚在二楼的朱漆栏杆旁,指尖摩挲着盈盈的水晶镯。楼下此起彼伏的竞价声里,她望着那尊渐渐被夕照染成蜜色的玉犬,想起老匠人雕琢桃花时说的那句:"玉有灵,等得是懂它的人。"
"这般灵物可有名号?"方才惊叹的华服夫人忽然发问,鎏金护甲轻叩琉璃罩。
柜台竹青衣衫的伙计扬起眉梢:"俗名唤作'羞答答的小犬',若论正名——"他故意拖长尾音,待众人屏息方朗声道:"人面桃花相映红。"
满堂珠玉碰撞声里忽地迸出轻笑。执纨扇的少女以帕掩口:"可不是么?你们瞧它眼波流转的模样,倒像是崔护诗里走出来的。"
几位年长妇人交换着意味深长的眼神,绢扇后飘出零碎私语:"这般风月名号,怕不是要勾着老爷们掏空钱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