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战争篇1总113
书名:十三太保黑暗史 作者:元耳 本章字数:2182字 发布时间:2025-03-05

《辛丑条约》签完以后,无论世界各国,都没人正眼看清政府了。世人皆知,这是个谁都可以去抢一票的弱鸡。

在列强中,有两个国家在抢夺利益方面的方式比较接近。他们两国的方式,是其他国家不容易效仿的。

这两个国家就是大清最大的邻国沙俄,以及一衣带水的日本。三国的国土距离比较近,这就意味着这三国在地缘条件上比较容易爆发大规模陆战。

英法德之类,虽然国力强盛,可本土距离大清太远了,要维持大规模陆战的话,消耗非常大。所以他们也都接受美国主张的理念,靠清政府这个看门狗帮他们向百姓刮骨吸髓。

大清现在已经孱弱到只剩一层窗户纸了。朝廷好不容易攒一点钱,都得拿去支付《辛丑条约》的巨额赔款。所以,对俄日而言,大清是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

那么,唯一的问题是,大清这块大肥肉,是归俄 国人吃,还是归日本人吃?这种事情,其实早就有标准答案。谁有本事抢到嘴里,就归谁吃!

为此,日俄双方其实也都心知肚明。他们两国在大清的利益,是不可能靠嘴皮子来划分清楚的,还得用最原始的办法来解决。

与大清此前接触到的战事不同的是,这次交战,将会是两个现代化国家在其国土上爆发的全面冲突。甚至有后人将这次战争称之为“第零次世界大战”。

之所以说是世界大战,因为俄日两家背后其实都有列强在暗中支持。这一点是在刚签署完《辛丑条约》后几个月就敲定的。

日本早早地在1902年1月就跟英国签署了盟约,组成了英日联盟。见到日本人拉帮结派了,俄 国人当然也得找个靠山与之相抗衡。

于是,1902年3月12日,俄法两国在圣彼得堡发表宣旨,声称两国对于将来远东或中国发生变化时,为保护两国之利益,保留其自由行动的余地。

此举无疑是把法俄军事同盟推广到远东,矛头直指英日同盟。两个岛国团结起来了,那两个陆权大国也要团结起来。

不过,法国并不希望俄 国把主要军事力量投入远东,以免削弱俄法同盟在欧洲对付德国的实力,因此对俄 国远东政策的支持有一定程度的保留。

俄日的在大清地盘上的矛盾,其实积蓄已久了。这件事情,要从甲午战争后的三国干涉还辽开始说起。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战败的清政府割地求和,心疼的不仅仅是大清。

《马关条约》签订后,俄 国意识到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将对其在远东的利益构成威胁,因此开始筹划干涉。

德国和法国也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对日本割占辽东半岛表示不满,并响应俄 国的号召,准备共同干涉。

《马关条约》签署后仅仅一个星期不到,俄、德、法三国政府分别照会日本政府,要求其放弃辽东半岛,并限定在十五日内答复。

三国在照会中明确指出,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将危及中国首都的安全,使朝鲜的独立成了有名无实,并妨碍远东的和平。

同时,三国非常清楚,这种事情光靠嘴巴是没办法摆平的,所以他们还做出派兵干涉的姿态,准备派出海军舰队前往东北,以显示其干涉的决心。

日本打赢大清后,自己也没有冗余的力量再跟列强来一次硬碰硬了,于是,在三国的强大压力下,日本被迫同意放弃辽东半岛。

作为补偿,清政府向日本支付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同时,日本在三国的胁迫下,还与中国签订了《辽南条约》,确认放弃辽东半岛。

日本在甲午战争打败了大清,可是,吃下去的大肥肉,在俄 国牵头三国的逼迫之下,不得不吐出来。这事情当然不会就这么完了。两家的梁子算是这样结下了。

大清则在甲午战争后,对日、俄关系上,基本采取了联俄的方针。俄 国期望已久的取道中国东北把西伯利亚大铁路修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计划得以实现。

1898年3月,沙俄又迫使中国将旅顺和大连出租给它,并强迫中国允其将中东铁路延伸至这两个港口,然后再向西通至营口,向东通至鸭绿江。

1900年,俄 国又在镇压“骚乱者”和恢复秩序的借口下,出兵20万全面侵入中国东北。狼子野心,暴露无遗。

虽然,后来在其他列强的反对下,俄 国名义上同意从东北撤兵,但实际上,俄 国 军队却在保护铁路的名义下把占领中国东北合法化。

同时,俄 国又积极在朝鲜扶植亲俄势力,力图取代日本在朝鲜的地位。俄 国在中国东北及朝鲜的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使得日本朝野将俄 国视为最大的假想敌。

俄 国内部在对日战争问题上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存在两派主张。但在同日本争夺中国和朝鲜等基本的方面这两派是一丘之貉,都是沙皇政府对远东的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

他们的分歧主要是在策略方面。其中一派,是以财政大臣维特和外交大臣拉姆斯道夫等人为代表的缓战派。

缓战派看到俄国在国内外困难重重,建议不要轻易发动对日战争,而应作出某些让步。争取推迟开战。

同时,应当积极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战争准备,待西伯利亚大铁路贝加尔湖段通车,运输能力提高,旅顺及其外围要塞竣工,再伺机跟日本人决战。

另一派为速战派,是以御前大臣亚历山大·别佐勃拉佐夫、内务大臣维亚切斯拉夫·普列维、远东总督阿列克塞耶夫等人为代表。这是一群狂热的沙文主义者、帝国主义冒险家。

速战派过低估计日本的力量,认为日本是蕞尔小邦,不堪一击,根本不是伟大的俄罗斯帝国的对手,因此主张对日 强硬。

他们还有一个理由,是俄 国国内革命高潮逼近,所以得拉一个看起来好欺负的对手打个立威之战。所以应当迅速对日本开战。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发动战争的时机问题上,清醒地认识到俄 国准备不足,希望推迟战争。然而,他却非常拧巴地确信,推迟战争的最好办法是采取强硬政策。

为什么沙皇尼古拉二世会认为对日作战需要推迟,却又拧巴地选择对日采取强硬政策呢?这其实都源自黑桃8金花对他的一次洗 脑……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十三太保黑暗史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