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三年八月,冀州。
时值秋日,各郡先前播种的春小麦在此刻迎来了丰收。
韩馥与潘凤、虾仁一同站在农田旁,看着金黄的麦浪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光芒。
冀州百姓们忙碌在田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臣贺喜老爷,此番丰收之后,军粮无忧啊。”
虾仁上前一步,祝贺此番屯田成功。
“俺也一样!”
潘凤不会整那些贺词,只好来了这么一句。
“哈哈,今日有此丰收,也离不开寿昌你的献策啊。”
见到丰收之景,消沉多日的韩馥也不免喜笑颜开。
“老爷谬赞了,如今还是先下令各郡督促收粮吧。”
“好,寿昌你来起草文书,凡屯田之处,以官三民七的抽成比例收税,不得加征他税,违令者斩。”
“诺。”
……
清河郡,崔氏家族负责管理的田地里,一片繁忙的景象。
崔氏族人和佃户们手持镰刀,弯腰收割着小麦。
麦穗沉甸甸的,颗粒饱满,预示着一个丰收的年景。
崔氏族长崔琰站在田埂上,看着眼前难得的丰收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冀州各地的百姓们在田间忙碌着,收割、捆绑、搬运,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
孩子们在田间奔跑嬉戏,捡拾着掉落的麦穗。
妇女们则在田边准备着茶水和食物,为劳作的家人和佃户们提供后勤支持。
田间地头,欢声笑语不断,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禀告老爷,粮食收割完成,各郡也收税完毕,不日就可运粮至冀州。”
“好,好啊,如此以来,军粮之事算是解决了。”
“寿昌啊,我观民间百姓耕作甚是艰辛,取水灌溉亦为难事,此事何解?”
“老爷,计不在我处,而在宫中。”
“哦?寿昌试言之。”
“老爷,前日洛阳传来消息,掖庭令毕岚改进翻车,创制渴乌,此二物若能用在农事,有事倍功半之效。”
“寿昌,毕岚所造的翻车,渴乌我也有所耳闻。可是,他可是宫中的十常侍之一啊,我为士人,怎可与他同流合污呢?”
“老爷,毕岚虽为十常侍,但此人不似张让、赵忠之流,他在宫中并未做什么恶事,若能将他争取为助力,可促农事啊。”
“这……唉,事关重大,我要好好考虑一下。”
“是,臣先告退了。”
虾仁独自走出刺史府,心中默默想道:
【毕岚改进后的翻车能够大量引水,用于灌溉农田和洒扫道路。渴乌则是用大竹筒套接成弯管,以麻漆封裹,密不透气,跨过山峦。将临水一端入水5尺,然后在出口一端放入松桦枝叶和干草等易燃物,点燃后形成相对真空,即可吸水而上。】
【如此看来,毕岚也算是有能耐的宦官了,若能让他亲手改造翻车、渴乌,那就不必等到后世马钧时才能推广了。】
【中平三年也快接近尾声了,我记得中平五年就废史立牧了,中平六年十常侍杀何进,得在之前想办法让韩馥把毕岚弄过来改进翻车和渴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