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政变篇4总108
书名:十三太保黑暗史 作者:元耳 本章字数:2116字 发布时间:2025-03-03

袁世凯赶回天津,连夜去见荣禄告密,把事情的始末全部都对荣禄讲了,说光绪皇帝派谭嗣同来叫他带兵进京城对付慈禧,还要他连慈禧的亲信荣禄一并收拾了。

荣禄听了,大惊失色,当即下令封锁进京的重要道路,没有他的命令不允许任何军队不准擅自进入京城。

荣禄还坐上专列连夜进京向慈禧太后告发。这天深夜,当慈禧知道这件事后,先是大惊失色,她做梦也不会想到,平日一贯唯唯诺诺的光绪皇帝竟敢这样做。

慈禧现在脑子一团乱麻,甚至都怀疑荣禄这套说辞的真实性。可是,另一个信息,让慈禧下定了动手的决心!

伊藤博文到宫里跟光绪皇帝会面的时候,分享了不少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并且重点对光绪皇帝讲清楚了明治维新成功的核心秘诀。

所有事情,都是人在做的。人不团结,事情是不可能办成的。大清之所以现在变法维新没能产生实质性效果,主要就是日本此前有倒幕运动,大清没有。

幕府不被斗倒,天皇的权威就始终被幕府压制着。这样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进行一次自上而下的维新运动。

伊藤博文这番分析,把光绪皇帝感动得潸然泪下。他擦了擦眼角的泪痕,表示伊藤博文首相真是一针见血。大清一定会把这事当做当下最主要的事情给彻底办好!

光绪皇帝这一表态不要紧。大清和日本两国领导人会见,边上少不了各种随从。这里面当然也有慈禧的眼线……

等慈禧的眼线把光绪皇帝的态度一五一十地汇报给慈禧后,她这下才算完全相信了荣禄的汇报。

咱们皇上都明着跟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说要“把这事当做当下最主要的事情给彻底办好”了,这还有跑儿吗?

估计再等几天伊藤博文访问完要回日本了,可能慈禧和荣禄该被皇上在欢送仪式上来个当场问斩,作为助兴节目了……

作为一个经历了几十年宫廷斗争的老油子,慈禧太后立刻采取了行动。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将光绪皇帝囚禁在瀛台,自己重掌大权。

与此同时,她下令关闭北京各城门,封锁交通,出动大队士兵在京城的全城上下,搜捕维新派人士。这一天是9月21日,算起来,这次变法维新仅仅维持了一百天。

梁启超听说慈禧在全城搜捕他们,于是劝说谭嗣同逃跑,劝他和自己一起去日本。谭嗣同不同意。

谭嗣同对梁启超说:“各国的变法,无不是经过流血牺牲而成功的,而在中国从没听说过有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的,这大概就是我们失败的原因吧。如果是这样,我谭嗣同愿意作为变法维新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

梁启超劝不动谭嗣同,随即前往日本驻京公使馆求助,希望能得到日本方面的保护。他在这里遇到了惊愕万分的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也没想到怎么自己刚见完光绪皇帝,大清就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出于对维新派的同情,伊藤博文决定收留梁启超。

现在风声很紧,伊藤博文让梁启超不要离开日本公使馆,回头他再安排人把他悄悄送到日本去。

几天后,梁启超剪掉了辫子,与在京城办事的日本驻天津领事郑永昌打扮成猎手,坐火车赴天津。

然而,在天津,他们乘坐的小船被天津警部巡逻士兵发现。小船被一路掳到塘沽,差点就要被送回京城。

天无绝人之路,这艘船在快靠岸的时候,恰巧碰上日本军舰“大岛号”出手营救。在日本人的保护下,梁启超成功逃到了日本。

他在船上悲愤不已,写下了一首《去国行》以抒发自己的情感。梁启超这一逃,就逃了14年,直到1912年才回到祖国。

康有为9月18日会见过伊藤博文以后,就离开了京城。路上他听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庆幸自己人不在京城。

此后,他在塘沽乘坐英国轮船“重庆号”逃往上海。尽管荣禄带兵追捕,但由于“重庆号”轮船已经离开码头,且兵船追至半途因燃料不足而作罢。康有为得以暂时逃脱。

此后,他经烟台转赴香港,并在香港水上警察的帮助下,几经辗转,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抵达日本避难。

不过,他在日本的生活也并不顺利,慈禧早已料到他会向日本逃窜,要求日本政府配合缉拿。康有为被扣留在海关,后经伊藤博文运作才被秘密留在日本。

跟梁启超分开后,谭嗣同积极寻找其他维新派人士,试图营救被软禁的光绪皇帝。他认为,只要光绪皇帝被救出来,就还有回旋余地。

由于京城里面到处都是兵丁在搜查维新派,谭嗣同不敢待在家里,也不敢去亲戚家,只能化装成商人,躲在公鸡烩虾仁的客房,联系其他维新派人士。

黑桃6文迪在走廊上跟店长虾仁说话的时候,突然看到最后那间客房的客人进屋。那个人的面相似乎是以前在街头演讲的谭嗣同!

店长虾仁说此人登记入住的名字不是谭嗣同,但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用假名字。于是,黑桃6文迪交代他,盯着点此人。看此人有没有异常的举动。如果他就是谭嗣同,那你得报官。

过了一个小时,谭嗣同约到的几个维新派人士到他的客房里面会商。店长虾仁记得东家的交代,于是偷听了他们的谈话。

这一听不要紧,这可坐实了此人就是谭嗣同!而且他还打算设法营救光绪皇帝……于是,店长虾仁到路边拦到了搜查队,上楼抓捕这一屋子维新派……

在狱中,谭嗣同在墙壁上慷慨题诗一首:“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28日,慈禧太后下诏,将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这六人押赴菜市口开刀问斩。这六人即后人所说的“戊戌六君子”。

这天,观斩的百姓达万人之多。谭嗣同面不改色,从容就义。这一年他年仅33岁。

大清随即又罢免数十名支持维新派的官员,除京师大学堂外,全部新政均被废除,戊戌变法宣告失败。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十三太保黑暗史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