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刘维的离开,东方宾馆里的众人又闲聊了几句,便各自散去。
而此时,在青冈南边的海面上,码头的建设依然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在高高的平台上,建设调度控制中心塔的工人们像是技艺高超的蜘蛛侠,他们在纵横交错的脚手架上灵活地穿梭着。
有的智能工人在仔细地安装着塔身的钢结构框架,将一根根沉重的钢梁精准地对接起来,每拧紧一颗螺丝,就像是给这个庞大的建筑注入了一丝稳固的力量;
有的智能工人则在忙着铺设内部线路,五颜六色的电线在他们手中像是听话的丝线,被有序地安置在各个角落。
旁边的智能化设备安装也没有丝毫懈怠。技术人员们围在各种精密仪器周围,眼睛紧紧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和线路图。
一个小小的芯片被小心地嵌入到一个巨大的控制主机中,这个芯片就像是整个智能化系统的大脑中枢。
技术人员轻吹一口气,仿佛是在为这个新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随后便紧张地进行着周边线路的连接和调试。
海面上,巨轮像是一座巨大的物资宝库静静地停靠着。
一台台奇形怪状的施工车辆就像忙碌的小甲虫,在码头和巨轮之间来回穿梭。
一辆辆满载着板材的重型卡车轰隆隆地驶下巨轮,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像是在演奏着一曲建设的交响曲。
智能工人们在车后指挥着,大声喊着一些只有他们才懂的口号,确保每一块板材都能安全、准确地卸载。
智能人的身影无处不在。他们有的在地面上搬运小型零件,动作敏捷而精准,就像拥有超能力的精灵;
有的则在帮助进行一些危险操作,比如在高高的塔吊上安装外部设备。几个智能人合作无间,一个负责稳定设备,一个负责传递工具,还有一个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安装操作,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般顺畅。
在不远处的海域,施工船舶发出阵阵低沉的轰鸣,向海底打入一根根坚固的桩柱与箱体。每一次下入,都会激起一片水花,在阳光下形成一道道短暂而美丽的彩虹。
这些桩柱箱体不仅是码头的根基,也是未来秘密飞船停泊地。
而在码头的另一边,一群人正在紧张地安装大型的能源转换设备。
这个设备就像一个巨大的能量心脏,将为整个码头的高智能化系统和未来的太空相关设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它的落成运转正常的话,那么就宣告整个海面码头将彻底竣工完成,可以投付使用。
工程师们额头上满是汗珠,他们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设备的各个部件,确保每一个参数都精确无误。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渐渐西斜,但码头的建设却没有因为即将到来的夜晚而有丝毫减慢速度的迹象。
夜晚很快来临,海面上的灯塔亮起了光芒,整个码头被一片人工的光亮所笼罩。照明设备照亮了每一个角落,让建设者们能够继续不分昼夜地奋战着。
夜晚的码头别有一番景象。智能人们在月色和灯光的映照下,身上的金属外壳闪烁着冰冷的光泽。
他们在夜空中投射出的影子,是来自未来的幽灵在忙碌着。
智能工人们在灯光下忙碌的身影也成为了这夜晚独特的风景。他们在寒冷的海风中,呼出的气息瞬间化作一团团白色的雾气,但他们手中的工作却丝毫没有停顿。
码头在昼夜交替中不断成长着,它就像一个正在孕育的巨兽,即将破壳而出,成为青冈地区乃至整个地区发展的关键力量。
每一个建设者都像是孕育这个巨兽的工匠,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一点一点地打造着这个宏伟独特的综合性码头。
在这个过程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小意外。有一次,一块刚刚吊起的钢板在半空中突然滑落,周围发出一阵惊呼。
好在旁边的智能人反应迅速,立刻启动了防护装置,一块巨大的缓冲板瞬间弹出,接住了钢板,避免了一场可能发生的事故。
智能工人们长舒了一口气,随后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经过数天的努力,调度控制中心塔逐渐成型,它像一个巨大的钢铁巨人屹立在平台上,威严而庄重。智能化设备也开始亮起各种指示灯,像是在展示着自己的活力。
码头上的道路也逐步完善,施工车辆能够更加顺畅地行驶。
10天后,海面码头终于竣工啦!能经过一整天运转,达到设计标准的时候,刘维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彻底放松下来。
其实按照他的想法,7天就能弄好,这可是在东州的青冈市,可不是他的太空平台,更多的近似魔幻,让人惊掉下巴的手段它并没有发挥出来。
这座码头是综合性的。整个框架搭起来倒是相对容易些,可难就难在它高高的平台下面。
码头下层飞船机库里面布满了各种各样智能化的轨道和仪器,不过对刘维来说也不算特别复杂,只是那些该用的手段没使出来,当然了,这也是他不想暴露太多秘密。
海面码头建得特别宏伟庞大,往海里延伸出去1.2公里呢,沿着海岸线的长度达到了2公里,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趴在那儿。
涨潮的时候,码头平台与海面的距离高出10米,这个位置特别巧妙,刚好和10万吨巨轮驳船的舱门到平台的距离一致,这样就更方便货物运输了。
而且它的平台出口还有一个二米的升降距离,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这个设计巧妙地利用了涨潮退潮的力量,再加上升降台,把驳船出入口与码头平台完美地结合起来了。
这样一来货物从驳船货轮运到码头就畅通无阻了。
就在这一天,苏晓雪和唐小婉突然回到青岗。
一见面,苏晓雪就惊讶地看着刘维,还挺关切地问:
“大维,你瘦了也黑了,这几天肯定辛苦了。”
大维高兴地说:“回来了,那边的事情处理得好了吗?”
“挺好的,订单和交付芯片都一切正常。”
星联也跟着回来了,离开东海时走的时候,把星联留在那儿处理后尾工作。现在东海那边都理顺了,星联就跟着苏晓雪一块儿回来了。
“走,带你们去看看码头,庆祝一下。”
几个人这么说着就坐上车直奔海面码头去了。和苏晓雪一起来的还有肖业成和程娜娜。
当他们四个人看到那宏伟气派的码头时,惊讶得都快说不出话来了。
看到码头后,苏晓雪眼睛瞪大,对唐小婉说:“小婉,快看,这码头超乎想象,大维太厉害了。”
唐小婉蹦起来,一只手捂着轻捂着嘴,另一只手指着前面叫道:
“苏姐姐,真没想到是大维哥建的,太厉害了!”
苏晓雪点头,钦佩地说:“是啊,小婉。你看码头规模和设计,独特又周全。”
唐小婉跳到台阶上,大声说:“哇,像海上城堡,大维哥是天才,青冈会因它更有名。”
苏晓雪笑着拉她:“没错,走,找大维去,让他也高兴高兴。”
“哇塞!”活泼又爱说话的唐小婉一下子蹦到刘维面前,拉着他的胳膊,亲昵地叫着:
“大维哥,你可太厉害了!”
苏晓雪咳了一声说:“注意点儿影响啊,这么多人看着呢。”
这时周国山和青冈的一些领导也闻讯来了,就连电台报社的记者听到消息也都赶来了。
当看到这个独特又宏伟气派的码头的时候,大家都忍不住连声感叹这是个奇迹。这可是九维公司的奇迹啊!
不但在东州,在整个水星那也是独一无二的巨型码头,它的面积相当于四五个航母那么大。
看到整个码头已经有了这样的规模,它的宏伟和独特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不只是当地的百姓,就连一些外地的游客听说了也纷纷赶来。他们站在不远处的观景台上,对这个正在崛起的庞大的码头惊叹不已。
刘维陪同周国山坐上了一辆很特别的电瓶车开上了海面码头。
当他们随着电梯登上海面码头东边100多米高的菱形的塔。
跟在后面,还有一些报社的记者。
周国此刻正拿着望远镜向西看,2公里外西侧另一个稍微矮一点的菱形塔,问刘维那个是什么。
刘维告诉他,现在这个是调度控制指挥中心。那个更瘦长的身子那是一个卫星导航设备。
其实上刘维只说了一半,另一半它还是一个激光束防卫武器装置。
当天晚上,青冈市的电视台专题栏目刊登了,海面码头建成的奇迹新闻报道。
这个消息随着电视台的传播,立刻向东州各个角落扩散,就连国老会那些人都知道了。
这码头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青冈市的海边闪耀着,也让九维公司的名字更加响亮了。
这个码头也注定会成为;青冈市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带动着这里的经济发展迈向一个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