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手里拿到了关键的情报,一下就底气十足了。虽然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这条信息绝对准确,可是,以他跟大清各派打交道的经验,这事情应该是八九不离十的。
最关键的问题在于,现在议会方面逼得太急了,如果不早行动,他搞不好真的要被弹劾下去。摆在他面前的可选之路,其实就剩下一条了……
眼下,朝鲜正在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在浩浩荡荡的起义军面前节节败退,被迫向大清乞援。
大清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和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000人于6月6日后数日分两批在朝鲜牙山登陆,准备镇压起义,同时根据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通知日本。
6月10日,朝鲜政府和起义军达成了全州和议,清军未经战斗起义就平息下去。6月25日,原定计划的第三批清军在牙山登陆,驻朝清军总数达到2465人。
就在全州和议的前一天,日本派先遣队400多人,在驻朝公使大鸟圭介的率领下,以《济物浦条约》规定之日本有权保护使馆和侨民为借口进入汉城。
在刚开始,日本人还是小心翼翼的,他们根据《中日天津条约》将出兵一事告知了大清,其后又在6月12日派兵800人进驻汉城。
在日军先遣队出发前,伊藤博文交代了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可以在恰当的时候挑起衅端,找寻借口发动侵略战争。
全州和议达成以后,朝鲜要求清日两国撤兵,大鸟圭介开始和清廷驻朝大臣袁世凯进行撤兵谈判。
大鸟圭介虽口头上答应撤兵,甚至就要达成书面协议,但日本政府却电令大鸟拒绝达成共同撤兵协议。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则在6月15日抛出了“中日两国共同协助朝鲜改革内政”的方案,从而使共同撤兵协议一笔勾销。
此后,日本开始不断增兵,6月16日大岛义昌少将率领混成旅团第一批部队在仁川登陆,到6月28日混成旅团第二批部队登陆,侵朝日军达到8000余人!
这下可就不是什么协助朝鲜平叛的范畴了。驻朝日军比驻朝清军一下就有了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明眼人都看出来日本人没按好心。
而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则希望中日共同撤兵,既未向朝鲜增援军队,又未按袁世凯、聂士成等人的建议由清军先撤兵,最终给日本人以可乘之机。
清政府拒绝了“共同改革朝鲜案”,并强调日本必须撤兵。这正中了日本人下怀。于是,日本在6月22日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一次绝交书”。
此后,李鸿章寄希望于美、英、俄等欧美列强调停,让日本撤兵。由于前述的各国利害关系,美、英、俄只是对日本表示“谴责”而已,并未采取强硬措施。
7月14日,日本向清政府发出了“第二次绝交书”,拒不撤兵,并反诬大清“有意滋事”,扬言“将来如果发生意外事件,日本政府不负其责”。至此中日谈判破裂。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高宗,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
日本唆使朝鲜亲日政府断绝与清朝的关系,并“委托”日军驱逐驻朝清军。这下算是两国完全翻脸了。
而袁世凯此时有心跟日军一战,可无奈双方兵力悬殊太大。经过考虑后,他决定还是化装成老百姓,先逃回大清汇报再说。
大清接到报告后,决定不能让日本人这样打脸,于是,派出了军舰济远号、广乙号,保护借来运兵的英国商轮“高升”号,准备走海陆运兵支援朝鲜。
埋伏在这里的日军巡洋舰浪速号,早已得到了授权,可以对任何试图靠近支援朝鲜的大清船只开火。于是,浪速号巡洋舰对大清的两艘护航战舰发动了突然袭击!
面对日本人的不宣而战,刚开始,济远号和广乙号还积极地对浪速号开火还击。可是,由于常年没有射击训练,基本都在听个响……
见到这个局面,济远号的指挥官方伯谦灰溜溜地临阵脱逃了。当然,他的这个可耻举动没让他保住狗命。因为他逃回去没几天就被李鸿章军前正法了……
广乙号对济远号的临阵脱逃感到不齿,它在战斗中冲入日本舰队中,试图利用硝烟和薄雾作为掩护向日本军舰发射鱼雷。
然而,在秋津洲、浪速二舰的压倒性火力打击下,小战舰广乙号很快被重创,无法发射鱼雷。
广乙号随后向东北海岸方向退出战斗,在朝鲜十八岛附近搁浅,为避免军舰落入敌手,船上官兵选择了燃船自毁。
护航的战舰被干掉了,现在就剩下没有还击能力的高升号了。看到高升号运兵船上挂了英国旗帜,日本人决定先试试看诱降。
于是,日本浪速号派员乘舢板到高升号,要求将高升号作为战俘船拉回长崎港,但遭到大清陆军官兵的拒绝。
劝降无效,那就不管那么多了。日本人开始对没有还手能力的高升号开火,最终将其击沉。
船上的人员纷纷跳水逃生。但日舰浪速号只救英籍、西班牙籍等欧洲船员,不救清兵落水人员。
附近的英国军舰赶到后,营救上来一些没有被淹死的人。最后清算了一下,在他们赶到前,有八百多大清官兵在冰冷的海水中葬身鱼腹……
高升号事件导致了中日甲午战争的全面爆发,并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政府对日本的行为表示强烈谴责,并要求日本承担责任。
这件事情如果被英国人掺和一脚的话,问题会变得非常复杂。所以,伊藤博文跟黑桃2第奇谈拢了合作解决方案。
其实就是让黑桃十三太保在英国那边的势力活动一下,该送点钱就送点钱,把这事情给平息了就好。缺钱的话,可以找他们借的高利贷……
经过一系列的外交博弈和国际仲裁,最终英国政府接受了日本无错的观点。现在,大清被迫单独跟日本全面开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