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踏入屋内,张凡便瞧见黑暗中,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头虚弱地躺在床上,额头上搭着一块破旧的布。
“爷爷,今天有大馒头吃!”小宝兴奋地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馒头。
“小宝,爷爷不吃,爷爷现在想躺一会儿。”老者的声音有气无力,透着难以掩饰的疲惫。
看到这情形,张凡也顾不上许多了,赶忙上前查看状况。
来的路上,他已经向小宝问过,得知老人身上发烫已有两天。他暗自怀疑老人是感冒发烧,可又最怕老人得了疟疾。
“里正,以后小宝就麻烦你照顾一下。”老头气息微弱,吃力地抓着张凡的手,像是在交代后事。
“老爷子,您这是发烧烧糊涂了,我是张凡啊。”不用摸额头,张凡也能感觉到,老头身上的温度估计快达到40°了。
心中不禁一阵感慨:“要是在地球,一粒布洛芬就能让这温度快速降下来。”
“爷爷,这是神医。”小宝在一旁急切地介绍。
“神医?哪来的神医?得花多少钱呀?”老头满是疑惑,又带着几分担忧。
“老爷子放心吧,不要钱。”张凡赶忙安慰。
“爷爷,这个大馒头就是神医给的。”小宝补充。
“好啊,那往后小宝,就托付给你照顾了?”老头看着张凡,目光中满是期许。
“老爷子,您虽发烧糊涂了,但心里可一点不糊涂啊。放心吧,您死不了。”说着,张凡从怀中拿出《黄帝内经》,快速地翻阅起来。
最后,他的目光停留在白虎汤的记载上。
白虎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石膏、知母、炙甘草、粳米组成 ,功效为清热生津,
主要用于治疗阳明气分热盛证,常见症状包括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等,下面还详细介绍了煎熬方法。
“小宝……”这时,外面传来一个粗犷的汉子叫声。
张凡回头一看,只见一个瘦高个儿,大约40多岁一身布丁的男人站在门口。
“正愁着没人抓药呢,正好你来了。”
“你是什么人?”大汉警惕地看着张凡,眼神中满是戒备。
“里正,神医,是来给爷爷看病的。”小宝连忙解释。
“神医?哪有这么年轻的神医?”里正满脸狐疑。
“村……长,陈里正,抓三副白虎汤药过来。”张凡一边说着,一边掏出100文钱,“顺便买点吃的给老爷子补补。”
里正看着手中一串钱还沉浸在惊讶之中!张凡又把白虎汤的配方给他念了一遍:“记住了吗?”
“哦……记住了。”里正脑袋还有些发懵,拿着100文,匆匆离开了陈村前往封丘县。
等陈里正走后,张凡开始翻阅《黄帝内经》,快速降温办法……
铁落,降温清热降火?
铁落取15 - 30克入煎剂,需先煎30分钟左右,煎好后去渣取汁,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继续往下看是对铁落的介绍;
“小宝陈村有天打铁的吗?”
“找打铁干什么?”
“我要铁落给你爷爷降温,就是打铁的碎渣。”
“没有,封丘县有铁匠铺。”
“算了,村长(里正)已经去抓药去了”
湿毛巾冷敷,用湿冷毛巾敷在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动脉处,每15 - 20分钟更换一次,通过热传导带走热量。这个不错。
封丘县,古韵的神医馆内,药香袅袅。
“我要抓药!”里正的声音打破了馆内的宁静,他脚步匆匆,从外头迈进。
馆内,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闻声抬起头,面容英俊,眼眸里透着医者特有的沉稳与敏锐,他放下手中正在整理的药材,和声说道:“药方拿来。”
里正定睛一看,笑道:“原来是林郎中啊,那就麻烦你了。”说着,神色间添了几分焦急,清了清嗓子,把白虎汤的配方背诵出来:“石膏50克、知母18克、炙甘草6克、粳米9克。
我要抓三副药,多少钱?麻烦快些,等着救人呢!”
“45文钱”
林郎中手下动作不停,一边有条不紊地称量药材,一边不动声色地问道:“这药方是谁告诉你的?”在他看来,白虎汤虽为经典名方,可寻常人轻易不会用。
“是个年轻神医,给陈大叔抓药治热病呢。怎么,林郎中,这药方有问题?”里正一脸疑惑,不禁追问。
林郎中微微摇头,手中的动作没停,“药方没有问题,只是能精准用这方子,想来这年轻神医有些本事,我想去见见这位神医。”
他利落地将抓好的药包扎妥当,递给村长,给了里正一个带路前面带路的眼神。
夜幕降临。
此时,屋外已经围了几十个村民,他们都听说了有神医在给陈老头看病。
“四小时了还没回来,这陈村长(里正)也太磨蹭了吧?早知道自己去了。”张凡一边嘀咕着,一边不时往外张望。
“里正回来了……还带着杨神医的徒弟。”外面的人群顿时议论纷纷。
“里正,你这拉的五袋是糠米吗?”有人好奇地问。
张凡从屋里走出来时,看到里正拉着一板车粮食,旁边跟着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手里提着三副药。
“谢谢啦!”张凡快步上前,把三副药接了过来,准备去煎药。
“白虎汤的药方是你给的?”林郎中的语气中带着质问。
“我这人吃软不吃硬。”张凡懒得理会他,径直走向厨房煎药去了。
林郎中脸色十分难看,平日里,别人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的,没想到今天竟被这样对待。
里正,你哪来钱买糙米啊?
是呀,这比糠米价格高一倍不止?一群村民围看着那五袋糙米,满是羡慕。
对杨神医的徒弟,林郎中只是客气地打了个招呼,心思大多还放在这难得的糙米上。
林郎中走进屋内,看到床上躺着的老头,上前查看,眉头紧锁。
此时的小宝,正学着张凡的样子,给爷爷降温。
“这种方法你跟谁学的?”林郎中问。
一开始他并未在意,可看到小宝的操作,整个人顿时愣住了,这种降温方法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这是神医教给我的。”小宝回答。
“神医?”林郎中不屑地说着,走出房间,看到张凡正在煎药,又问道:“你师承何门何派?”
“我就是个普通郎中,无门无派。”张凡头也不回地回答。
“普通郎中,白虎汤药方?你从哪里得到的?”林郎中追问。
“《伤寒杂病论》就有记载。”张凡依旧没有回头。
“你看过《伤寒杂病论》?”林郎中惊讶地看着张凡。
张凡一回头,看到他惊讶的表情,心里暗索:“千万别和《青囊经》一样。”
林郎中回过神来,说道:“师父说过,被奉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共十六卷,原书在流传过程中散失,
经晋代王叔和整理,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另一部分主要论述内科杂病,名为《金匮要略方论》。”
“原来是这样。”张凡嘴上敷衍着,心里却想着:“好家伙,原来《伤寒杂病论》还分两部分。”
但嘴上却胡扯道:“这药方是一位道士传授,我全靠它养活自己。”
“原来如此。”林郎中点点头。
“神医?”里正开心地走了过来,“每副药15文,一共抓了三副药,花费45文,又买了50文的糙米。”
“这陈村长(里正)是个滑头啊。”张凡看了一眼他,没有接,而是说道:“村长5文钱,就当你的跑腿费了。”
“神医,您给陈大叔看病抓药,还贴钱,我哪能再收您钱呢。”里正的目光看向村民们正围观的那五袋糙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