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兰大陆风云突变 帝国兴衰动荡覆灭
书名:向死而生——华汉帝国 作者:华汉皓月 本章字数:3978字 发布时间:2025-02-27

德兰大陆,是这个星球九块大陆中最大的一块,也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随着人类不断的探索与开拓,这片大陆的最后一片净土也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定居。最初,人们只是小片小片地聚集,形成一个个部落,彼此之间以狩猎、采集为生,过着相对原始的生活。

 


然而,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生产力逐渐提高,部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频繁。人们开始学会了种植作物、驯养动物,逐渐形成了稳定的农业社会。村庄逐渐发展成为城镇,城镇又逐渐合并为城市,最终,一个个国家在这片大陆上崛起。

 


德兰大陆上,国家的数量众多,但其中最为强大的,当属德兰帝国。德兰帝国幅员辽阔,占据了德兰大陆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其疆域横跨东西,

纵贯南北,囊括了平原、山脉、森林、沙漠等多种地形。德兰帝国采用分封制度,将广袤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封地,分封给皇室成员和有功之臣,以此来巩固中央政权。

 


最开始诸侯国只有八个但随着连年征战,诸侯国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最终德兰帝国有二十多个诸侯国

 

 

德兰帝国最初的几个皇帝,都是励精图治的明君。他们深知,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有强大的中央政权作为支撑。因此,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他们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包括土地制度改 革、税收制度改 革、军事制度改 革等,使得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这些皇帝的统治下,德兰帝国逐渐走向了强盛。国家的疆域不断扩大,对外贸易日益繁荣,文化艺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德兰帝国的威名,传遍了整个星球,成为了其他大陆国家仰望的对象。

 


然而,随着德兰帝国的不断强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分封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中央政权,但也导致了地方势力的膨胀。一些封地的领主,逐渐掌握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形成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对中央政权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此外,德兰帝国的对外扩张,也引发了一些周边国家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德兰帝国的侵略,使得德兰帝国的边境地区时常陷入战火之中。这些问题,都为德兰帝国的未来埋下了隐患。

 


尽管如此,德兰帝国依然是德兰大陆上最为强大的国家,其影响力覆盖了整个大陆。德兰帝国的历史,也成为了德兰大陆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这片大陆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德兰帝国历289年,乔治·炳坤在激烈的夺嫡斗争中胜过了霜雨,最终登基成为德兰帝国第十一任皇帝。他的即位,标志着德兰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虽然乔治·炳坤即位后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试图稳固中央政权,改善民生,但正如古语所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德兰帝国便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那一年,德兰帝国境内的黑水河突然决堤,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大片土地。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庄稼被毁,房屋倒塌,哀鸿遍野。洪水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

 


面对这场灾难,乔治·炳坤皇帝心急如焚。他立刻下令组织救援,调动全国的资源来应对这场危机。然而,洪水的破坏力远超人们的想象,救援工作进展艰难。许多地区交通中断,物资难以运达,百姓们在洪水中挣扎求生。

 


德兰帝国历289年,乔治·炳坤在激烈的夺嫡斗争中胜过了霜雨,最终登基成为德兰帝国第十一任皇帝。他的即位,标志着德兰帝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虽然乔治·炳坤即位后尽心尽力地治理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改 革措施,试图稳固中央政权,改善民生,但正如古语所云:“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他上任的第一年,德兰帝国便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那一年,德兰帝国境内的黑水河突然决堤,汹涌的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大片土地。这场突如其来的洪水,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庄稼被毁,房屋倒塌,哀鸿遍野。洪水所到之处,一片狼藉,百姓们的生活陷入了极度困境。

 


由于乔治·炳坤皇帝刚刚担任皇帝,尚未完全掌握朝政大权,内部的反对派势力依然强大。在霜雨的示意下这些反对派利用皇帝初登大宝、根基未稳的机会,暗中阻挠救援工作的开展。导致救援物资迟迟未能到达灾区,灾民们在洪水中苦苦挣扎。

 


然而,洪水的肆虐仍然给德兰帝国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国家的经济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经过280多年的帝国,官吏问题十分严重,很多东西从上面运过来,各地官员都要剥削一番,最终到灾民手里面不剩多少。

 


就这样,救灾工作持续了三个月。

 


可洪水过后就是大旱,黑水河旁的百姓刚刚经历过洪水,又要经历旱灾。

 


德兰帝国内部反对皇帝的声音愈发高涨,中央皇权的衰落使得部分地区政权开始割据一方,局势逐渐失控。

 


德兰帝国历291年六月,一份议案的递交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帝国引发巨大轰动。议案内容直指要求乔治·炳坤皇帝发表罪己诏,逼迫皇帝公开认错。这一举动彻底撕开了君臣之间的裂痕,引发了激烈的对立。各官员纷纷站队,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在这危急时刻,作为辅命大臣的皇甫斯伦因病去世,朝堂上再无有力之人能够制衡各方势力。一时间,要求皇帝下罪己诏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朝堂。

 


而乔治·炳坤皇帝为了应对这一局面,决定兵行险棋,让自己小舅子进入朝堂,试图以此来平衡朝堂势力,稳定局势。

 


然而,事与愿违,皇帝的这一举动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被小舅子狠狠地背刺。

 


小舅子为了家族的利益,竟然与反对皇帝的大臣们站到了同一条战线上,对皇帝形成了强大的压力。

 


最终,在德兰帝国历291年九月,乔治·炳坤皇帝在巨大的压力下宣布退位,并宣布德兰帝国改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将不再继续执政,由内阁进行管理。

 


这一举动犹如一颗投入火药桶的火星,让帝国上下产生不小的波动。

 


各地分封的诸侯看到中央如此混乱,纷纷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德灵、德荣、德耀、德纳、德智、华德、德汉、德永八位诸侯国在中京汇合,组成联军进攻德兰帝国的首都上京。

 


一时间,德兰帝国陷入了内战的泥潭,战火纷飞,百姓们的生活更加艰难。乔治·炳坤皇帝的退位,并没有带来和平,反而让德兰帝国陷入了更深的动荡之中,国家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德兰帝国历291年十月,联军攻入了德兰帝国的首都上京。进入上京后,首先控制了乔治·炳坤皇帝以及其他皇室成员与大臣。

 


联军一开始对百姓和皇室成员还是秋毫无犯。

 


他们询问皇室成员,帝国的金库和财宝以及象征帝王身份的玉玺的下落。皇室成员咬死说金库财宝都在地下,而玉玺则表示不知情。这种态度彻底惹怒了联军。

 


于是,联军下令道:“皇帝身边的奸臣躲藏在百姓家中,务必要抓出来!”于是,士兵开始在城内四处抓人,起初是为了寻找所谓的“奸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士兵们开始发泄自己的情绪,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无差别的洗劫和屠杀。

 


大街小巷的尸体随处可见,许多人都是被扒光了衣服,赤裸的横尸于街头。而且每到一处街口,总能看到堆积如山的尸群,有些尸群似乎已有数日,散发出腐烂恶臭的气味。

 


向街道两旁看去,家家户户的门窗都是破碎的,向里面望去,也是一片狼藉,杂物散落满地。这一路上楞是没有找到一处完好无损、未曾受过洗劫的宅子。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尸体,就是半死不活的伤者以及跪在街旁的乞讨者和孩子。

 


皇宫在这场动乱中也未能幸免。根据联军一名指挥官的回忆录记载,即使是他这样军纪严明的人,在那一刻也有一丝松懈。他特意来到皇宫,想看看能否搜刮一些财物。

 


当他走到皇宫侧殿的武正殿时,正好碰到两名德灵士兵从里面走出来。这两名士兵一边系着腰带,一边说说笑笑,言语中满是污秽。

 


“这个女人怎么样?”一名士兵问道。

 


“太美了,老子这辈子也没玩过这么漂亮的女人!”另一名士兵回答道,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听说是帝国的公主。”第一名士兵接着说。

 


“我还以为是王妃呢。”第二名士兵调侃道,两人放声大笑。

 


指挥官听到这些话,心中涌起一股恶心的感觉。他本想继续前行,但听到这些污言秽语,他停下了脚步。他站在原地,沉默了片刻,最终没有继续前往皇宫。他转身离开,心中充满了对这场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性的失望。

 


眼见混乱局势愈演愈烈,这八位诸侯也坐不住了。他们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局势将进一步失控。经过一番密谋,他们最终做出了一个残酷的决定:废除乔治·炳坤皇帝,并秘密处决他,拥立乔治·崔翼的孩子乔治·光芒为新的德兰帝国皇帝。他们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迅速稳定局势,并且控制帝国。

 


为了掩盖他们在上京的暴行,他们下令放火烧城,企图将整个城市化为灰烬,城内的百姓一个不留。他们深知,若是让外界知道联军在上京的所作所为,不仅联军的名誉将扫地,就连本国的百姓也会起来声讨他们。



毕竟,他们当初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声称是为了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恢复国家的秩序。

 


现在,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上京彻底毁掉,从这个世界上抹除。如此一来,也就没人知道联军在这里到底做过什么了。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掩盖自己的罪行,重新树立自己的形象。

 


然而,这样的做法无疑将给上京的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无数无辜的生命将在这场战火中消逝。

 


最终,在德灵皇帝的提议下,众人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和权衡,签订了《上京协定》。这份协定的内容明确规定,这八大诸侯国不必再向德兰帝国交税,并且在军事和政治上保持自我独立性,不再听从德兰帝国的宣召或召见。

 


然而,为了表面上维持德兰帝国的统一和威信,八大诸侯国仍然名义上承认德兰帝国的统治地位,继续使用德兰帝国的年号和旗帜。

 


联军纷纷留下一支部队,表面上是为了保护新皇帝乔治·光芒的安全,实际上是为了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确保他不会做出任何不利于八大诸侯国的决定。

 


这些部队驻扎在帝国的各个战略要地,名义上是维持秩序,实际上是对皇帝和皇室成员的一种威慑。

 


就这样,德兰帝国的威信从那之后变得名存实亡。

 


皇帝虽然名义上仍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权。

 


各地的诸侯国纷纷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央政府的命令在地方上难以得到有效的执行。德兰帝国的统一和繁荣逐渐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割据和内战的混乱局面。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