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的田野
书名:冯太后本纪 作者:江南闲人 本章字数:6993字 发布时间:2025-02-27

李冲道:“如此,这迁居人口不过三五千而已,平城郊外,桑干河畔,是有大片的土地,完全可以收纳得了,只是那里多是皇家的牧场和猎场,这样行么?”

高允却道:“太后,您说的有理,只是这皇家用地,您若能舍之,用与民生,倒也不失为一条好的移民迁居之法。”

冯太后抬眼望空,悠悠道:“这些世家大族,皆是诗礼传家门庭,放在南境,日夜被南朝唆使,我终不放心,若是迁到我的眼面前,让我天天看着,再善加调教,能为我所用,则是我大魏国之良辅也,这一得一失之差距,利益甚大,平城郊外的猎场,留下一部份作为练兵之用就可以了,大部份,就作为移民之新居所吧。”

李冲:“太后,那这新城如何建造呢?难道也要象平城的模样,建高大城墙以围之?”

冯太后眼望高允,高允道:“臣以为也不需要这样,这样花费太大,不如就象普通乡村一样,不建城墙,只是规划场地,让他们自行建造房屋,咱们在附近多备砖瓦泥石即可,他们自己花钱,找人,建造房屋,按行业划分,各归其区域,以便于管理就是了。”

冯太后点点头,叫过苻承祖,道:“有关新城规划一事,承祖,你就暂领新城将作大匠一职,全力处理新城之事,你这几天就赶回平城,与工部,将作大匠他们一起商议商议,让他们把宫城的建设暂时停了,全力以赴营建新城之事,还要与杨播,任城王爷,他们协商好,尽快形成一份新城规画图,呈报予我。”

苻承祖施礼,称诺。

冯太后屈指算道:“新城平整规画需一月时间,这里几个州搬家前的安置至少也需要二到三月时间,路上行走,几州到平城,拖家带口的,或长或短也得要二到三月时间,这样算来,从现在到平城也得要半年,如果工期赶得快,新城应该初具规模了。”

李冲又说:“如何迁呢?具体迁哪些人到平城新城呢?处置不好,容易生乱的。”

冯太后:“这个,高公,你,再与沈文秀,毕众敬,崔道固,薛安都他们一同商议,对侨迁者该给的利益和方便也是要给的,毕竟是离乡背井,也是要多加体贴的,尽量平和完成了此事,软硬皆施,以软为主,硬为辅,只是一旦定了,这几州的豪强就只能听从,而不是狡辩偷奸了。”想了想,又继续道:“这些移民当然也要有区分,原南朝的官员和将军们为第一等之客,要由朝庭出钱粮为他们修建府第,还要有相应的官职。原这几州的大族豪强为民,原来的一些兵民,可以给平城我大魏官员为奴为婢。还有,把这几州的能工巧匠,上等的和中等的,全部都迁到平城,下等的留在这里,这里现在也是我魏土,咱们大魏的百姓还是要用的啊。哦,最重要的就是读书人,士子,稍有名望的,全部迁到平城。我想让书香和书声传遍平城的每一个角落。其他的,只要是有想读书的,让这几个州郡都办太学,由朝庭出钱粮,给学子免费,让他们安心读书。”

高,李二人起身称诺。

高允在退出时又问:“请问太后,这座新城叫什么名字呢?还请太后指示。”

冯太后想了想,道:“就叫平齐郡吧。”

 

七十三

这日,殷灵诞,苟昭先完成了与大魏的议和事宜,准备回国复命。冯太后设宴为他们送行。

席间,冯太后对双方议和所达成的事项表示了高度的评价,然后又提出了自己的希望:“二位南使,本宫最终希望的是两国之和平,请与南帝说,我希望双方以后都能和睦互往,不要再动刀兵了,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希望双方不要再起战事。”

殷灵诞席间施礼道:“回太后,此亦臣之所愿耳,臣回国后自当向我皇陛下奏明。”

冯太后又笑道:“我们两国除了国事,也可以结成姻亲的,不知贵主膝下可有待嫁之女或是未娶之男乎?我们中国之宗室中亦有对应之佳偶以配之。双方若是结成姻亲,那以后交往起来也就更加方便了,二位南使以为如何?”

殷灵诞也甚有兴趣,道:“太后之言极是,结成了亲戚,增加了交往,这肯定是好事,臣回朝后即奏明我主陛下,请我主定夺。”

冯太后笑着点点头,又道:“我看了两国的和书,主要也就是三条,一是双方边界之确认,二是双方贸易之互启,三是双方太学生之交流。边界已经确认,双方都要遵守,这样才能真正得以和平。贸易,我也看了,你们写的都很详细,把双方的官方贸易和民间贸易都照顾到了,这样很好,双方这官方,民间都多作交流,多作理争,这样对双方都有利处。对于太学生的交流,本宫亦有很大之期待,这刚开始,这些交流中也会有些问题,我以为,只要双方本作友好合作,互利互惠之宗旨行事,一切问题都会引刃而解的,让我们共勉吧。”

众臣皆施礼称诺。

 

七十四

宴会后,高允送走南使,回大堂复命。

冯太后正在大堂议事,见到高允便问:“高公,青州的土地户籍有了么?”

高允施礼道:“回太后,有了大概之数,青州境现在旱田约万顷,桑田约为千亩,水田也只是千亩上下,户口约为二千户,万余人。”

冯太后皱了眉:“这青州这么大,四个郡呢,怎么才这么点地和人啊,我就在街上看看,也觉得不止万人啊,你是不是统计有误啊?”

高允:“回太后,这所谓的统计,皆为表面之文章,事实上,众多的人户和田地都依附于大族豪强,而豪族只以极小之数报与官府,这样官府就很难录得准确之数据。”

冯太后皱眉道:“这样国家收税,征兵,征役不就没了依据?”

高允施礼称是。

冯太后问慕容白曜:“慕容将军,这移民之事进展如何?”

慕容白曜出班奏道:“回太后,进展困难,依臣之见,可能要用强了。”

冯太后道:“我大魏收复州郡,也要安定百姓,高公,思顺,我想把青州的大户的私田收购了充官,然后将官田分授给百姓,让他们有地可种,这样他们就能安心做魏民,不会再有异动,而且我朝也有税赋可用,这是一举多得之事,你们议议,给我一个方案。”

慕容白曜道:“太后,这些大族应该不会轻易便将田地出售的吧?”

冯太后道:“当然不会,所以,要设法尽快让他们迁走,届时,就不是我要收购他们的地,而是他们哭着喊着来求我收购他们的地了。”

慕容白曜又道:“让他们迁居,若是他们不愿,我等当如何处置?要不要用强?”

冯太后想了想道:“尽量以和为贵,尽量不伤人命,或是少伤人命。”又对刘昶等众南将道:“休道,毕,薛,崔,沈诸将军,你们配合慕容将军做好青州大族的迁居事宜,迁地为平城,是我大魏国的京师,不会委屈了诸位的,让他们好好配合,不要真到了动刀动枪的地步就会伤了和气了。”

刘昶等施礼称诺。

冯太后又对李冲道:“思顺,关于户籍田地的统计,你多辛苦些,高公年事已高,你要多作体谅,若是你感到人手不足,你可以提出,我努力设法调配与你。”

李冲施礼称诺。

冯太后道:“关于田地的安排,我有一个想法,以户为单位,还有,男女同等,男女都要有田授,当然不可能完全同等,女田就是男田之一半吧,还有,也要确定一些免税之人,寡妻,还有寡妾当户者,太学生,平城太学和州郡的太学同等,节妇,孝子,这些人考虑是否可以免了田税和杂役,还有哪些,你们再列个清单吧。还有就是真实的田地数,还有未开垦之荒地数,都统计清楚。”

冯太后又对慕容白曜道:“慕容将军,我想出个告示告知全青州的百姓,我朝将要在青州重新划分田地给百姓,按一夫一妇和未婚配之子女为一户,按户按口分配土地,耕牛等物,他们到各县衙去登记,这样一来,那些之前依附与大族的农民,应该就会直接去官府作登记了,而不会再依附那些大族了,因为不合算了啊。”

李冲和慕容白曜施礼道:“太后圣明。”

冯太后道:“你们也不要捧我太高,我只是一个草议,你们是具体实施之人,所遇到的困难应该会有许多,你们多议议,有问题随时可以找我,只要心存朝庭,心存百姓,应该会有办法的。”

众臣皆施礼称诺。

 

七十五

“海岱为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𫄨,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壓丝。浮于汶,达于济。”冯太后坐在牛车中,轻声吟哦着,然后便问车旁,骑在驴上的高允:“高公,这青州为什么以青为名啊?”

高允道:“回太后,据周礼所载,曰:正东曰青州,盖取土居少阳,其色为青,故以为名也。”

旁边侍坐的迎男悄悄拉了冯太后,指着前方的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道:“郡主,您看,这么大片的麦田哦,而且长得这么好,好象比咱们东宫的麦田长得还要好哦。”

牛车另一侧骑马随行的沈文秀听了,笑道:“冯尚书,这不是麦子,这是稻子,这一大片的土地,种得都是水稻。”

冯太后和迎男都惊住了,她们从来没有见过稻禾,再细看,那穗子是与麦子确有不同,迎男忍不住问:“这,这就是做白米饭的稻子么?”

沈文秀道:“是啊,等再过二个月,稻子就成熟了,届时收了新稻米,请太后,冯尚书,高公,暨诸公品尝新鲜的白米饭,稻米流脂饭初香,小庐黄昏主人欢。那味道,真香。”

迎男被沈文秀说的眼中放了光,不禁又悄悄拉住了冯太后的衣袖。

冯太后也是一脸的兴奋,看着这满山遍野的稻禾田,还有三三两两的几个,在田间管理的农夫,问:“这里,得要产多少白米啊?”

沈文秀道:“太后,咱们青州的地好,肥,这一亩地差不多可以产二石半的稻谷,这差不多就是整二石的大米,这一片的地方,稻田近千亩,这所产也是可观的。”

为冯太后驾车的抱嶷笑着插口道:“沈大人,您这里白米饭吃着,可比咱们平城过得还要滋润啊,在平城,不要说别人了,就连咱们太后、皇上,那也是难得吃上一餐白米饭的。”

沈文秀忙施礼道:“抱大人您说笑了,这青州之前属宋地,从现在起,青州就属咱们大魏境了,这以后宫中的白米就交由青州了,保证太后,皇上,宫中,朝中诸公,皆能每日吃上白米饭。”

抱嶷笑道:“那咱家就替太后,皇上,谢过沈大人了。”说时拱手施礼。

沈文秀连忙施礼,称:“不敢,不敢。”

冯太后又问:“那咱们青州境内,有这样的稻田,一共有多少亩呢?”

沈文秀突然间打了结巴,支支吾吾道:“这个,这个臣还不是很清楚,臣还没有仔细统计过。”

冯太后奇怪:“你之前是青州刺史啊,你怎么不知道境内的田亩数呢?”

沈文秀结结巴巴道:“这其中,有许多,是私田,为各家所有,故,臣,臣不得详情,请太后见谅。”

冯太后哦了一声,再转头看向田野。

时值初夏,巳初时分,太阳很是暖懒,东风更是玩皮,冯太后也被勾得性起,便让抱嶷停车,自己要到田里去仔细看看。

抱嶷和迎男急忙将冯太后扶下车来,沈文秀等亦皆下马,引着冯太后走在田埂上,迎男,抱嶷,高允,暨诸臣随行在田埂。

冯太后蹲下,抚着稻穗细看。沈文秀亦蹲在旁边,细与她说明,这麦穗与稻穗之不同处。冯太后不禁点头,又失笑道:“圣人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看来是在骂我的了。”

沈文秀急忙道:“这话也不能这样说,古语道:男耕女织。且太后常居宫中辛劳国事,不识五谷,亦不算有违情理也。”

冯太后道:“齐带山海,膏壤千里,宜桑麻,人民多文彩布帛海盐。太史公也夸过咱们青州宜桑麻,还说咱们青州的柞蚕丝很好,那咱们青州的桑麻树也一定培植的很好了?”

沈文秀告了个罪,起身,搭目远眺,然后指着远处的一片绿,对冯太后道:“太后,那一片就是苎麻林,也有数百亩之数呢。再往前去,就应该是一片桑树林了,看这颜色,今年的桑麻长势又是很好,那这丝和麻的收成,想必也会是很好的。”

冯太后也起身,搭目,远眺那一边绿树林,然后笑道:“这,应该要感谢慕容将军的。”

慕容白曜在后面听到冯太后的话,急忙近前,施礼道:“不敢,臣也是遵照太后的旨意行事,努力不伤人,不坏田。这都是太后慈悲,臣不敢居功。”

冯太后笑着摆摆手。

沈文秀一旁施礼道:“是,这都是太后慈悲,青州百姓皆感恩太后,说太后是真正的佛母降世,定会给青州带来丰衣足食的。”

冯太后一笑,道:“是国泰民安,丰衣足食。先得要国家和平安泰了,然后也得有百姓之安居乐业,再才有丰衣足食。这顺序不能乱,所以,在我的心中,最最重要的就是我大魏国要和平安泰。而如何才能和平安泰呢,就需要诸公一起用心用力了。诸公为国家所作的贡献,所有的功劳,国家都不会忘记的,都会有相应之赏赐的。”

众人施礼称诺。

这时听得一阵马蹄声由远而来,李奕已经领着两个羽林迎了上去。众人再看时,远处来了一骑马。

冯太后还没有看得清楚,却听得迎男“咦”了一声,道:“怎么是房崇吉?”

冯太后再细看时,那个骑士真的是房崇吉,冯太后便与高允相视一笑,抱嶷也侍立在一旁,含笑不语。

冯太后道:“咱们上大道吧,不要伤了稻谷。”

众人称诺,迎男,抱嶷扶着冯太后,王遇扶着高允,大家一起走上了大道。

 

七十六

冯太后刚上大道,房崇吉已经由李奕领着来到了近前。

冯太后首先笑着向房崇吉打招呼道:“房将军,有些时日不见了,今日怎么这么巧,会在这青州田间相遇,你这是要到哪里去啊?这附近几州已经都是我大魏疆土了,不再是南宋之地了,也就不再是你的家了,你来此处,却是有何贵干啊?”

房崇吉一袭青衫,已是破旧肮脏,神情亦是落泊不堪,那匹马也是疲惫欲倒之状,只有马革囊中的,拓跋弘所赐的那把腰刀,倔强地挺立着。

房崇吉听得冯太后的话语,先是木然了半晌,然后跪倒,拜伏在地,对冯太后道:“丧家之犬房崇吉,恳请太后慈悲收留。”

冯太后笑道:“房将军说笑了,你是宋帝刘彧的宠臣,为他立下如此之大功,又不辞劳苦千里回归,刘彧正要重用赏赐与你的,你怎么会择投与我?”

房崇吉大叫道:“刘彧,猪狗之辈也,房崇吉恨不得寢其皮,啖其肉,饮其血,太后圣明慈悲,前时,臣冥顽愚笨,不识明君,此番,臣诚心来投,恳求太后不弃,能容臣残身之绵力,以效我大魏。”

冯太后奇怪道:“发生什么事了?你且与我说说。”

房崇吉几乎痛哭出声,道:“那日,臣蒙太后,皇上大恩宽恕,放臣回南,不想那刘彧不知从哪里听得馋言,说臣已降,回南,只是想伺机害他,不听臣苦苦申辩,将臣下狱,又将臣的全家老小十余口,尽数斩杀于市,臣蒙一作狱吏的旧部冒死相救,才得逃脱大狱,辗转来得此处,现在,臣已无家矣,还求太后收留,给臣一席之地,权作家用,臣结草衔环,肝脑涂地以报太后。”说罢,伏地大哭。

众人一听皆大惊,特别是原来的南宋降将,更是面如土色,互相之间,面面相觑,皆出不得声来,却也不禁流下狐悲之泪。

慕容白曜向冯太后施礼道:“太后,房崇吉身遭大难,只身投我,还请太后收留,白曜愿以身家相保之,请太后明察。”

冯太后点点头,上前几步,扶起房崇吉,亦陪泪道:“怎么会这样?那日放归,也是因为敬佩你英雄,却不想为你添了祸殃,唉,这个刘彧,真是不会用人,象他这样,又如何能使诸臣用命呢?真正是个蠢材。”又道:“你既来到我大魏,就当是回到了家中,先安心住了,其他的事,咱们慢慢商议。”再转向抱嶷,道:“回去后,给房将军安排房舍,再以太守礼拨给奴仆钱粮等物,请房将军安居。”

抱嶷施礼称诺。

房崇吉流泪感恩。

冯太后看到时光近午,便对迎男道:“咱们回去吧。”

迎男施礼称诺,与抱嶷一起扶冯太后上车,然后自己也上车,陪冯太后坐下,一起向青州城回行。

刚行几步,冯太后突然招呼高允近前。

高允催驴向近,在冯太后的车侧同步而行,众人让在二十步外随行。

众人只见得冯太后与高允轻声低语,听不真切,只是隐隐听得几声“公主”,“婚配”的闲语,然后便见得冯太后一脸的兴奋,高允也是满脸的喜色,且频频点头称是,最后,只见得高允向冯太后施了一礼,道:“这事就包在老臣身上了,太后您且静候佳音了。”

然后便见高允喜容满面地拨转驴头,来到房崇吉身前,拱手施礼道:“老夫给房将军道喜来了,房将军大喜了。”

房崇吉一脸的懵,只得拱手还礼,道:“高公您说笑了,崇吉刚遭大难,身心俱惶,哪来的什么喜事?高公您这是取笑崇吉了。”

高允道:“你的大难在南宋,已是过去之事矣。老夫所说的你的喜事在中国,是今日,明日,余生之事也。太后爱你忠勇,又怜你新难,故,愿将景穆皇帝之女,文成皇帝之妹,山阳公主许与你为妻,命老夫作伐,玉成此佳事,不知房将军意下如何啊?”

房崇吉大惊,一下子懵住了,不知该如何回复了。

旁边的慕容白曜听到了,急忙大叫一声好,对房崇吉道:“房将军,恭喜,恭喜啦,还不快向太后谢恩去啊。”

旁边的毕众敬,薛安都等原南将,也纷纷上前,施礼为贺。房崇吉,如坠云雾一般,只是随意还礼。

高允道:“房将军,还不快去向太后谢恩啊。”

房崇吉醒悟过来,急忙下马,紧赶几步,到了冯太后车前,施大礼,道:“太后,臣草莽贱躯,且丧家流落,公主乃帝室贵胄,臣如何敢作此非份之想,臣万万不敢。”

冯太后笑道:“房将军,我这位皇妹啊,心高气傲,誓言必嫁英雄,几番挑选后,就延了时日,今日,我见房将军归来,觉得缘份至矣,因此就作主,让你们婚配,房将军应该不会怪我冒昧吧?”

旁边的抱嶷催道:“房将军,太后慈悲,天降大喜与你,还不快快谢恩啊。”

房崇吉向冯太后施大礼,道:“臣房崇吉谢太后隆恩,恭祝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冯太后挥手叫起,道:“过去的苦难已经过去了,以后归了我大魏,到了我中国,就好好地,开心地过生活,去者不留,来者珍惜,好么?”

房崇吉流着泪道:“太后慈悲。”说时又深深地拜了下去。然后起身,擦泪,便要往马前走,突然,他看到了毕众敬一脸的惨然,正在偷偷地拭泪,他心中一动,又走回到冯太后的车前,跪倒,道:“太后,臣还有一不情之请,请太后恕罪。”

冯太后高兴,便道:“你说。”

房崇吉回指毕众敬道:“太后,毕大人,亦遭刘彧所害,满门皆被斩杀,可怜他只有一个独子元宾,亦被杀害,如今,毕大人亦是孤身一人了,也请太后您慈悲,给毕大人配一良眷,让他毕家亦得以香火延祀。”

毕众敬忙下马,上前,施礼,道:“太后,请勿听崇吉之言,臣已老矣,现今亦不作他想了,现在惟愿能为我大魏中国马革裹尸,以报太后的知遇大恩。”又转向房崇吉道:“崇吉,我已经老了,不想这些了,不想了,你也不要多废周章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只是这件事,算了,不提了,我也不想了。”说时,却又忍不住偷偷拭泪。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冯太后本纪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