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邺城附近。
韩馥回邺城那日,刺史府门前车辙深得能养鱼。
十八辆镶玉粮车堵着朱雀大街,拉车的青牛角上缠着红绸,仔细看竟是撕碎的黄巾旗重新染色而成。
"清河崔氏贺粟千石——"
"中山甄氏赠蜀锦百匹——"
"钜鹿田氏献古剑三柄——"
唱礼声里混着潘凤的呼噜,他正四仰八叉睡在粮车上,怀里还搂着个空酒坛,嘴里时不时传出一身傻笑,不知是梦到了什么好事。
踏入冀州刺史府,映入眼帘的是一座气势恢宏的朱漆大门,门扉之上的铜制兽首衔环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冷冽的光芒。
门前的石狮子威风凛凛,张着大口,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要地。
穿过大门,是宽阔的青石甬道,甬道两侧栽种着高大的松柏,枝叶繁茂,郁郁葱葱,尽显庄严肃穆。
沿着甬道前行,便能看到一座巍峨的正厅,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奢华。
正厅的大门敞开着,里面灯火通明,正是今晚举办庆功宴的地方。
韩馥欣然接受贺礼并前去招待来客后,虾仁便蹲在门房记账,发现崔氏的粮袋夹层鼓胀异常,撕开竟是河间私盐。
【这,私盐?不好!有人要害韩馥!】
庆功宴举办前夕,虾仁找了个借口把韩馥叫了出来。
"老爷,快看!"虾仁把盐粒撒在青砖上,月光下泛着幽蓝,"崔氏这是要把冀州军腌成腊肉啊。"
韩馥却抚掌大笑:"妙哉……妙哉!正缺炼丹的辰砂啊!"
说着把盐粒扫进丹炉,炸出的紫烟把屋顶瓦当都熏成靛青色。
随后韩馥脸色微微一变,对虾仁附耳说道:
“寿昌,如今时局混乱,崔氏肯冒着风险赠与大量军粮、食盐,充分表达了他们的诚意。”
“老爷,可是这可是私盐啊……”
“哈哈,寿昌,若这批私盐被人查到,那便是我韩馥一人之罪,与冀州诸位无关,你明白吗?”
“老爷,臣明白。”
“嗯,这就对了,寿昌,收下这批贺礼,我韩馥也算是冀州的自己人了,这天下可没有白来的好事,既然决定了要借此机会积攒实力,我就不会在此时犹豫。”
“寿昌,明日帮我起草几封感谢信送到清河崔氏,中山甄氏与钜鹿田氏府上吧,就写我韩馥很感谢他们赠与的军资,来日若有请求,我韩馥不会拒绝。”
“是,老爷。”虾仁敬重的看了一眼韩馥,心想这位历史上十八路诸侯中最为不堪的主公,也不是那么令人失望嘛。
“哈哈,不必担心,自古以来哪有毫无风险的事呢?就算有也轮不到我韩馥不是吗?好了,寿昌,机会难得,你也来庆功宴上露个面吧,此番取胜可多亏了你的计谋啊!”
“那臣就却之不恭了。”
子夜宴席上,中山甄氏的使者自带鎏金餐具。
庆功宴的大厅内,雕梁画栋被华烛照得熠熠生辉,醇厚的酒香弥漫在每一寸空气里。
韩馥与虾仁高坐主位,二人的脸上都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得意。
韩馥轻抚胡须,腰杆挺得笔直,尽显一方长官的威严。
虾仁则眼神明亮,时不时与韩馥对视,眼中满是默契。
清河崔氏的使者身着一袭月白色锦绣长袍,领口与袖口绣着精致的云纹,步伐优雅地率先走到韩馥面前。
他微微欠身,双手抱拳,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恭敬说道:“韩大人此次大败黄巾军,实乃我冀州之幸,我崔氏深感钦佩。”
韩馥连忙起身,双手扶起使者,回以爽朗的笑声:“崔氏使者客气了,此次胜利,全赖诸位将士奋勇杀敌,以及各方支持。”
使者笑着点头,目光转向虾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这位想必就是献计的虾仁先生,久闻先生足智多谋,今日得见,实乃荣幸。”
虾仁谦逊地拱手,微微低头:“不过是尽些微薄之力,不敢当使者如此夸赞。”
这时,中山甄氏的使者快步上前,手中捧着一份用红绸包裹的礼单,毕恭毕敬地递向韩馥,同时说道:“甄氏为表庆贺,特备薄礼,还望韩大人与虾仁先生笑纳。”
韩馥双手接过礼单,轻轻展开,目光扫过上面的内容,原本平和的脸上闪过一丝惊喜,连声道谢:“甄氏如此厚礼,韩某感激不尽。日后若有需要,韩某定当全力相助。”
钜鹿田氏的使者满脸笑意,大步流星地走上前,双手抱拳:“今日这场庆功宴,真是热闹非凡。韩大人日后定能带领冀州痛击黄巾啊!”
韩馥哈哈一笑,拍了拍田氏使者的肩膀,自信满满:“有诸位相助,何愁冀州不兴!咱们齐心协力,定能让冀州百姓安居乐业。”
酒过三巡,众人的兴致愈发高涨。
清河崔氏的使者趁着众人交谈的间隙,不着痕迹地靠近韩馥,压低声音,看似随意地说道:“韩大人,此次我们崔氏送来的贺礼,其中有几样颇为特别,还望大人闲暇之时,仔细赏玩。”
韩馥微微一愣,随即心领神会,脸上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点头笑道:“崔氏费心,韩某定会好好品鉴。”
使者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满意的笑容,端起酒杯,与韩馥碰杯,仰头一饮而尽。
宴会上,众人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
虾仁与使者们围坐一团,绘声绘色地分享着战场上的趣事,使者们时而瞪大双眼,发出惊叹,时而忍不住鼓掌叫好。
韩馥也穿梭在人群中,与大家畅聊冀州的未来发展,从农田开垦到商业繁荣,从城防建设到民生改善,气氛热烈而融洽。
直至深夜,庆功宴才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中缓缓结束。
次日,冀州的使者们纷纷婉拒了韩馥提出的暂住几日的邀请,回去复命了,由虾仁起草的感谢信也在这时交给了使者们。
三日后,虾仁在清点贺礼时一惊,因为这三家送来的贺礼都非同寻常:
崔氏的粮车暗格藏三百副幽州鞍鞯;
甄氏的绢布里卷着五十套并州轻甲;
田氏的古剑鞘里塞满颍川学子名册。
【竟然如此丰厚!三国时代还真是世家大族的时代啊,得去向韩馥汇报一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