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平天国拒绝了跟英国结盟,双方一起干掉大清的那一刻起,英国政府就下定决心,要趁着太平天国跟大清交战的时候,再去大清大干一票!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既然太平天国跟英国不对付,那么此前鸦 片战争大清给英国允诺的那些好处,太平天国取代大清之后,也是不会承认的……
虽然太平天国非常令英国政府讨厌,可英军是万万没有理由去帮大清剿灭太平天国的。毕竟相比之下,大清控制的土地更多,利益也多。要抢,那也是趁乱抢大清的……
相对十多年前第一次鸦 片战争的那会儿,英国人这次是计划玩一票更大的。中原已经打成烂桃子了。他们要多趁乱占更多利益,就得多带点帮手。
于是,英国政府派密使与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协商联手进攻大清,然后一起瓜分战果的事宜。
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深谙大清现在就是谁都可以踩一脚的软柿子,他巴不得有个挑头大哥带着他一起去东面抢劫,所以就非常干脆地答应了!
至于远征的经费问题,这倒不是很大的事情。英法两家出兵去其他国家烧杀抢掠,一直都没少找黑桃十三太保的银行贷款充当经费,再借就是了……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英国人这就开始搞事情了。他们故意安排了一艘名为亚罗号的走 私船,靠近广州水师的巡逻船。
广州水师例行登船检查。他们发现这艘亚罗号是在英国殖民地香港注册的,但是执照已经过期了。
更重要的是,船上有几个水手,面相疑似为大清官府通缉中的海盗。于是,广州水师扣押了这艘有问题的走 私船和嫌疑人,做进一步调查。
按道理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边境军警调查嫌疑犯案件,纯系中国内政,与英国政府毫不相干。可这恰恰就是他们想要的!
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在英国驻华公使、香港总督包令的指使下,致函清两广总督叶名琛,对大清官府表示强烈抗议。
他在信函中称,这亚罗号是英国船,广州水师居然敢侮辱悬挂在船上的英国国旗,太过分了。他要求送还被捕者,赔礼道歉。
叶名琛详细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认为英国人是没道理的。该船被捕获前,已有6天没有挂英国国旗了。根本不存在什么侮辱英国国旗的事情。
于是,他对英国驻广州代理领事巴夏礼据理力争,态度强硬,而且不赔偿、不道歉,只答应放人。
巴夏礼见到挑衅目的达到了,于是通知英军可以开始军事行动,以期靠武力迫使清政府再次屈服。
1856年10月23日,英军3艘军舰猛烈炮轰广州城外的珠江沿岸炮台,摧毁清军防御工事。
这一次被后人称作第二次鸦 片战争的刚开始时,英军只出动了3艘军舰。相比第一次鸦 片战争的排场,好像有点小家子气。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第一次鸦 片战争时,英军用帆船出海作战,本土用炮台防守。大清也是帆船配炮台。虽然大清武器略差一点,但总体上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可现在仅仅过去十几年,英军已经武装了蒸汽动力的战舰。现在,他们在海面上移动已经不像帆船那样依赖老天爷刮什么风了。
战斗的时候,蒸汽动力战舰需要快就快,需要慢就慢。占优势的时候对敌人群起而攻,没优势的时候开足马力迅速脱离战斗。这就是蒸汽动力战舰的巨大优势!
充沛的动力使得蒸汽动力战舰可以建造得更加巨大。这意味着可以装备更多火炮,以及为关键位置加装护甲,避免被敌方火炮一发入魂。
英军凭借蒸汽动力战舰这种先进武器,用了三天时间,打垮了珠江口的虎门炮台,并且派出陆战队控制了被清军放弃的炮台,控制进入广州的水道。
英军休整了三天后,开始炮击广州城墙,试图迫使叶名琛屈服,但清军与民众组织抵抗,英军未能攻入城内。
英军久攻广州不下。于是开始放火焚烧广州城外的商馆区,摧毁中国民船数百艘,试图用这种方式恐吓广州军民。可是广州军民坚持抵抗,不愿轻易妥协。
到了12月14日,英军的持续炮击终于产生了质变。广州城墙坍塌了一个非常大的口子,英军趁势一度攻入城内。
后来,英军指挥官认为英军陆战队的兵力不足以长期占据广州这么大的城市,所以让英国士兵大肆烧杀抢掠了一番就撤退了。他们带着抢来的钱财回到船上等待后方进一步增援。
而另一边,法国也有样学样,借口一个被清朝官府按律治罪的法国神父是被迫害的,加入到英国的行列,与大清开战。
此时大清咸丰皇帝刚刚从太平天国天京事变的好消息中高兴没多久,又得知西洋人在广州开战了,倍感郁闷。
他郁闷的是太平天国现在虽然内讧,可这个辐射了大清半壁江山的威胁没有被完全消除。北方的捻军依旧活跃。远在广州的洋人,他是真没多余兵力和钱粮去应对……
在广州附近的英军经过了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援军。这次不光是英军来援,还有一千多法军参加到他们的行列。现在,英法联军有五千六百多人了。
1857年12月,英法联军在珠江口集结,准备大举进攻。美国公使列威廉和俄 国公使普提雅廷也到达香港,与英、法合谋侵华。
12月12日,英法联军对叶名琛发出以10日为限的通牒,限期投降。叶名琛用沉默予以回应。
12月28日,英法联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进攻广州城。这次兵力和火力都足够充分了,他们仅仅到次日就成功拿下了广州城。
两广总督叶名琛被俘后,被英国人押解往印度加尔各答 。这毕竟也是清朝的一个大官。客观地说,英国人倒也没虐待他。
可是,叶名琛很清楚英国人要留他活命的根本原因。鸦片战争后,大清签署了《南京条约》,对英国人赔款割地。英国人这是在为下一次不平等条约做准备……
英国人大概率会把他这个高价值俘虏当做谈判的筹码,在谈判桌上漫天要价。国家到时候还得为他而出让更多利益。
就算真活着回去,他还有脸面对家乡父老吗?意识到这一点以后,他深知自己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与其在千夫所指中度过余生,还不如自行了断,以死明志。于是,两广总督叶名琛在印度通过绝食的方式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