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年终考核后,朱振华因不适合中队长一职而离开了岗位,只不过他的离岗方式是提拔为三大队副大队长,龚干事这个对美女都自称老龚的人也提拔为一大队教导员,而刘八百却被附上了“老实人”的称号,朱参谋长再也没有带刘八百出过差,只是逢人对人就说刘八百太老实了,他的“事迹”也在全支队广为传播,“老实人”三个字又一次的成为了贬义词。刘八百始终不明白自己实事求是的工作错在何处,如果对基层中队的考核不能坚持公平公正和实事求是,一味的带着结果去考核,那如何通过考核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那我们的考核工作还有什么意义?不就是形式主义吗?
为此,廖科长还专门提醒了刘八百,叫他低头拉车时还要学会抬头看路,刘八百还和廖科长进入了深入的讨论,在刘八百心中,廖科长亦师亦友,什么话都愿讲。刘八百问道:“我们机关的职能是什么?是服务基层,还是服务领导?”
“自然是服务基层。理论上讲,领导也是服务基层的,所以服务领导也是服务基层。”
“既然是服务基层,客观的指出基层中队存在的问题,是否有错?”
“不一定。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本来就没有唯一的标准。从参谋干事的职责讲,就是实现领导的决心,领导说对那就是对,领导说错那就是错。因为标准是领导定的,警队不是有句话,叫做‘领导说你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明明是错的,领导却说是对的怎么办?要不要提出来?”
“小刘,请记住一句话,领导的话永远都是对的,没有一个领导喜欢给他提意见的人,翻开历史看一下,商鞅、王安石、屈原等等,敢正面提问题的人都将不得善终。你仔细观察,一个成功的领导都有两个法术,一是指鹿为马术,此法术考验下属是否忠诚。二是点石成金术,让跟随他的人有肉吃能提拔。其他的比如有没有工作能力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看你是不是他的人,听不听他的话,不信你看,很多领导也不见得多有水平,但同样能得到提拔重用。”
经廖科长这样分析,刘八百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了在机关的生存之道,就是讲绝对服从,哪怕有时要魅着良心讲假话,哪怕有时要失去尊严。但母亲张贵花传承的诚实守信,洁身自好,勤劳善良的家风深入骨髓,刘八百越不了这个坎,就像当年读警校时不愿去吃干部桌剩下的肉,在虎口监狱北宫时,不能面对有过婚史的李寡妇多情的关怀一样。
虽然刘八百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他仍然我行我素的坚持自我,继续做实事讲真话。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认识改变不了,行动自然也改不了,那就必须要承担相应的后果,刚正不阿的性格再次注定刘八百没有出头之日,如此看来从小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不管你的家庭教育多么的正确,但是教育观点不适合社会运行的规则就会遭到社会毒打,所以,有家教的低层人生活大多是艰辛的。
刘八百就这样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按时上下班,一些急难险重的事情领导也不会交给他做。刘八百做完份内工作,只能把心思放在小家庭上,他觉得亏欠朱娟太多正好弥补一下也挺好。但好景不长,两年后,廖科长提拔为了总队训练处副处长,没有廖科长护着他,估计作训科参谋的位置不保,刘八百又怕“流放”到偏远中队,那样家庭又将没人照顾,内心感到惶恐不安。
廖科长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建议刘八百找朱振华帮忙,想办法调入后勤部,因为朱振华已提拔为后勤部副部长,朱振华虽然不懂训练不会管理警队,不适合当大队长,但后勤部副部长这个位置是合适的,前任后勤部副部长为了腾出位置却被安排了转业,领导要提拔你总是会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刘八百想到当年考核时没给朱振华留面子,现在又去求他,感觉很难为情,但为了能留在机关,他又不得不去求人。好在朱振华格局大,见刘八百进门时,就满面春风的打着招呼。
“老刘,今天怎么有空,来喝杯茶”朱振华一边热情招呼一边去倒茶。
“不用了,别太客气”
“老同学,说这些话干啥”
刘八百坐在沙发上,喝了口热茶缓解了气氛,说出了自已的诉求。没想到朱振华完全不计前嫌,满口答应的说:“老同学愿意屈身到后勤部,我是求之不得,后勤部正缺农副业生产的专家,不过,这事我说了不算,要钱部长拍板才行,我有空向他汇报,从我对他的了解,他应该会同意”
朱振华越爽快,刘八百越难堪,主动提及了两年前年终考核当考官时没给朱振华面子的事,然后再一次道歉。朱振华哈哈一笑,云淡风轻的说到:“已经过去几年了,我早就忘记了,而且你也没有错,当时中队确实没管好。”
“朱部长不计较就好,我就放心了”
朱振华拍了拍刘八百的肩膀,并排走出了办公室,然后向钱部长办公室走去。
一周后,刘八百如愿以偿的调入了后勤部军需科,负责指导整个支队的农副业生产工作,刘八百有种流离失所后被收留的感觉,他对朱振华这个同学领导,感激不尽,再也没有了过去在虎口监狱朱振华刚当队长时那种羡慕嫉妒恨,刘八百已经服了,被命运和朱振华的格局折服了。
本着对朱振华的感恩和对农副业生产的热爱,刘八百如鱼得水,大力推广大棚蔬菜种植,以九中队作为试点单位全面铺开,支队有条件的单位都建了蔬菜大棚,朱振华还联系了农业科技推广站的专家进行授课培训,培养了一批种菜能手,各中队种菜工作如火如荼,蔬菜基本实现了自给,也受到了总队军训处的表扬,总队新闻站还进行了专题报道,题目叫:“官兵勤劳种菜忙,南泥湾精神放光芒。”刘八百也因此提拔为正连职助理员,有种革命工作有分工,行行都光荣的的氛围。
朱振华受到了总队后勤部部长表扬后,思路更加开阔,他想成立一个支队后勤基地,种植蔬菜供应机关食堂,刘八百任基地主任,配5名热爱农副业生产的战士,这一主张刘八百是持反对意见的。刘八百说到:
“朱部长,捉倡基层中队种菜是有收益的,主要原因是不计劳动成本,是利用官兵的业余时间。而专门成立这个基地,是需要专人管理,加上用工成本是没有经济收益的,我当过农民,我很清楚。如果种菜能赚钱,农民就不会进城打工了。”
“部长说要做基地,我也没办法,领导说做就做吧。”朱振华不想解释太多,没有正面回答,直接把责任推给了领导。
“可是,明明亏钱,还要去做这件事,感觉真没意义”
“哈哈,你实在不愿去基地,就自己去给钱部长汇报吧”朱振华有些不耐烦的说道。
刘八百不敢再据理力争,他想领导要做自然有他的道理,只能莫问对错做好工作就是。好在基地和家是一个方向,离支队机关有二十多公里离家只有十多公里,和过去在机关上班距离差不多,这让刘八百感到非常欣慰。
简单准备后,刘八百就率队进驻了基地,本着骨头里的热爱承接了此项工作。平整土地,购买农具,改良土壤用了很多的时间和资金。刘八百和几个战士起早摸黑,每天穿着作训服在泥土上摸爬滚打,如一个穿着警服的农民,皮肤黑黄,满手老茧,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劳动的累和训练的累是不一样的,劳动是局部肌肉受累,如钝刀割肉,持续绵长,而训练是全身肌肉受累,如快刀斩麻,热烈易散,刘八百更讨厌劳累之苦。
作为一个独立的临时单位,领导很少来检查工作,只有朱振华隔三差五的来,每次来都带着一只鸡鸭和一扎啤酒,然后就着自种的蔬菜吃个便饭,以此证明基地是有组织管理的。因没人查岗,刘八百其实每天晚上都可以回家,但为了基地建设,刘八百选择了坚守,仍然坚持每个周末才回家。有时农忙时,朱娟就带着刘雪到基地玩耍,触景生情,刘雪会背的第一首诗就是唐代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刘八百知道在女儿的心目中,她的爸爸是个农民,是个穷着警服的农民,早已没有引以为傲的自豪。
每每刘八百拉起女儿的小手时,刘雪就会尖叫着说道:“好疼,好疼,爸爸的手有刺”。这让刘八百想起小时候父亲那双挖煤还债的双手,以及那个缺吃少穿的岁月里与命运抗争的卑微。刘八百不想把自己的命运和父亲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他认为父亲刘建国是狭隘的,他的辛劳只是为了个人或者说为了整个小家庭。而他的辛劳是为了支队,从大的方面讲是为了国家和人民,要伟大得多,可刘八百静下心来想了很久也无法想到自己种菜是怎样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的,最后给了自己一个牵强的理由,就是基地种菜给承担执勤训练的官兵吃,他们吃了刘八百种的菜而保家卫国,服务人民,也算是他的功劳。
第一年没经验,土地也不肥沃,尽管很努力,后勤基地投资了5万多元,产菜1万多斤,不算人工尽亏4万多元。第二年有经验了,也不用基础投资了,投入2万多元,产菜2万多斤,不算人工的情况下,能达到收支平衡,支队机关基本实现了蔬菜自给。而财务科记账时只记收益和少量开支,大多数开支记入了公杂费,产菜2万多斤就变成了创收2万多元。后勤基地作为一个成功的先进典型,朱振华在总队后勤工作会上做了经验介绍,当然领导也没有忘记他,这一年朱振华和刘八百各荣立了三等功一次。
这是刘八百从警生涯第三次立三等功,但这次他却无法感受到光荣。功绩在何处?算投资一分钱未赚,算人工,国家发给刘八百一年的工资就有两万多元,什么都不做也可买下两万多斤蔬菜。特别是5个战士抱着保家为国的祟高理想来到警队,最后都是在基地种了几年菜,刘八百觉得愧对他们的青春,愧对他们父母的期望,当然这些朱振华可能感觉不到,或者是不屑一顾。
第三年朱振华调整了战略思路,种菜开始向精细化发展,他指导从菜地中间修了一条3米宽的水泥路,把菜地分成东西两侧,西侧用砖头把菜畦砌得方正笔直。东侧用砖头砌了“首战用我,用我必胜”八个空心大字,字中心种上了春小麦。官州本不产小麦,不产小麦并不等于小麦不能生长,只是颗粒不饱满,产量不高而已,朱振华在乎的不是产量,而是视觉效果。六月份麦子熟了,金烂烂如水泼油画,金色麦穗使“首战用我,用我必胜”8个大字格外壮现,官州人大多都没见过小麦,所以很多路人驻足观看,争先恐后目睹这种酷似韭菜的植物长出的果实,支队宣传科也进行了跟踪报道,题目叫做“农副业生产出战斗力”,还上了M警报的头版头条。
朱振华的做法受到了总队领导的肯定,总队后勤部决定在官州召开农副业生产现场会,再次喊响了“农副业生产出战斗力”的口号,刘八百始终不明白农副业生产怎么出的战斗力,但朱振华的名气却在广北总队传开了。现场会后不久,朱振华就提拔为总队军需处副处长,刘八百终于明白了朱振华搞农副业生产基地的真正用意。
三年来,农副业生产基地投入约10万多元,产菜6万多斤,不算用工成本也亏损4万多元,还有1名干部5名战士3年青春奉献,于国家和人民都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笔账一向精明的朱振华自然是明白的,但他却置之不顾,却利用这些资源换来了职务提拔,以他的话说,虽然牺牲了经济利益但却赢得了政 治利益,但经益利益是国家的,所谓的政 治利益是他朱振华个人的,刘八百想,这种牺牲国家刘益来获得个人利益的方式算不算假公济私,值得商确。总之,刘八百对朱振华的行为感到很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