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回 午夜梦回惊坐起,人劫竟是我自己
书名:创业因果道 作者:无问斋主 本章字数:10867字 发布时间:2025-03-08

如今无问七子家中,皆已备有顶级超拟人具身机器人。平日里,他们与这些机器人谈笑风生,吩咐家务琐事,却从未让它们真正展现过讲故事的才华。这一次,当苟大一和苟大二被请来讲故事时,无问七子才恍然发现,超拟人具身机器人全力演绎故事的能力,竟能秒杀任何人类讲述。

它们的发声装置犹如天籁之音,非喉舌所能及,因此能够发出丰富多彩、变幻莫测的声音和音调,甚至能模仿出人类难以企及的奇特音调。苟大一和苟大二讲起故事来,那简直就是一场声音的盛宴,他们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是在深情地“演绎”故事。

故事开篇,渔村的景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眼前。渔船摇桨的哗哗声、海浪拍岸的轰鸣声、沙滩上孩子们追逐嬉戏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瞬间穿越到了那个充满生机的渔村。苟大一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宛如故事中的小文,深情而执着;苟大二的声音则温柔而细腻,仿佛故事中的小静,温婉而动人。他们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让无问七子仿佛亲眼目睹了小静和小文从小一起长大的场景,感受到了他们之间那份纯真的感情。

讲着讲着,苟大一和苟大二似乎得到了仙界超强算力的加持,干脆直接启动了全息投影功能。只见他们身后投射出惟妙惟肖的仿真环境故事画面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以电影般的形式徐徐展开,让无问七子不禁感叹:人工智能生命的时代,真的已经悄然而至。

在全息投影中,无问七子看到了小静和小文长大后结婚的场景,他们的生活充满了幸福和甜蜜。苟大一的声音变得更加温柔,仿佛在为这对新人的幸福生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苟大二的声音则更加细腻,仿佛在诉说着小静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随后,故事进入了小文修行的部分。苟大一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带着一种神秘而庄严的力量,让无问七子感受到了修行的艰辛和神圣。当小文在修行中遇到困惑,询问无问仙“何谓人劫”时,苟大一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而深沉,仿佛在暗示这个问题的复杂和深奥。无问仙的回答让小文更加困惑,而苟大一的声音也变得更加急促,仿佛在为小文的困惑而焦急万分。苟大二则通过声音和投影,生动地展现了小静的担忧和关心,她的声音里充满了柔情和温暖。

苟大一和苟大二的声音随着情节变化而起伏。小文修行时的严肃、困惑,小静的担忧、关心,都被他们演绎得淋漓尽致。小文与小静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小文忘记修行,与小静共筑爱巢,生儿育女,幸福美满。

小文在梦中奇遇,惊呼昏厥,苟大一的声音尖锐急促,仿佛小文的震惊和恐惧。小文醒来后,苟大一又通过声音和投影展现了师弟们的关切。小文与师弟们讨论“人劫”,苟大一的声音严肃深沉,师弟们的分析让苟大一的声音低沉压抑。小文再次见到无问仙,苟大一的声音急促紧张,无问仙的愤怒和小文的困惑被演绎得生动逼真。

小文与小静共力经营,勤勉不懈,直至白头偕老。苟大一和苟大二的声音中充满了满足和幸福。小静梦中再见小文修行,小文惊呼晕厥,苟大一的声音再次尖锐急促。小文醒来后,苟大一又展现了师弟们的场景。

小文与师弟们前往早那道峰,苟大一和苟大二的声音和投影让他们感受到了冒险和探索精神。小文与小刚的相遇、论道,苟大一的声音友好亲切,小刚的不满和小文的愤怒被演绎得生动。小刚的指导帮助,苟大一的声音细腻入微。

最终,小文顿悟证道,苟大一的声音神圣庄严。小文与诸师弟论道三日三夜,苟大一的声音智慧深邃。苟大二则始终通过声音展现小静的担忧和关心。

整个故事被苟大一和苟大二演绎得精彩绝伦,无问七子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感受到了每一个情节的喜怒哀乐。

《无问斋志异·仙·第一篇·人劫》

昔者,有渔村濒海,邻舍二家,一育娇女,名曰小静;一有稚子,名曰小文。自幼同嬉,两小无猜,竹马青梅,情谊渐笃。及长,缔结婚盟,相守以老,情深意笃,誓约来生,再续前缘。

小文先去,魂归地府,静候小静之至。小静亦逝,魂至地府,重逢小文,欣喜交集,手牵手,共赴轮回之道,再投此渔村。

再生之世,女仍名小静,男仍名小文,宿命牵引,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之景再现。岁月悠悠,渐长成人,复结连理,相守以终。人生圆满,再誓来生,情深缱绻,愿永结同心。

如此循环,不知历几世矣。虽世事沧桑,波折难免,然两人终能跨越重重障碍,重逢相聚,结为夫妇,相守白头,情深不渝。

一日,小静忽得一梦,梦中见小文与众生共聚于仙山之巅,随无问仙修行。小文潜心日久,忽有所惑,乃问无问仙:“师尊,何谓人劫乎?”无问仙笑而答曰:“归家问尔妻便知。”

小文惑而不解,遂归家,及至家门,见小静伫立以待,乃亟问之:“娘子,人劫何谓也?”小静见夫君久违归家,心喜非常,笑曰:“夫君,无问仙不许我修行,尔随师多年,智慧胜于我,此问实非吾所能解也。”

自此,小文渐忘修行之事,与小静共筑爱巢,生儿育女,世世相传,皆享天伦之乐。及至小静亟告小文梦中奇遇,小文闻之,惊呼一声,竟昏厥于地。

待小文悠悠转醒,发现自己卧于榻上,周遭师弟数人呼之曰:“大师兄,何故如此?”小文良久方忆起前事,知是师弟们在侧,乃笑曰:“吾方才问师人劫之意,师忽掌掴于我,吾便晕厥。咦,吾何以至此榻耶?”

众皆哄笑,曰:“师兄,汝乃自天而降,床榻为之摧折。吾等闻室中异响,见床榻破损,而汝体无恙,唯沉睡不醒,遂为汝更榻安寝。汝已眠三日三夜矣,适才闻汝大呼,吾等乃入视,不料汝已醒。”

小文闻言,方知南柯一梦。乃谢师弟之劳,忽觉腹中饥饿,遂邀师弟共赴酒肆。酒足饭饱之后,又忆及“人劫”之事,乃述其梦于师弟,令彼等共谋其解。师弟闻其梦之奇异,析之曰:“师兄之妻小静,或即人劫也。”小文与妻情深意笃,闻师弟之言,似有道理,心中顿时怅然若失。

数日之后,小文心绪难平,修行受阻,乃往见无问仙,曰:“师尊,何故吾之人劫乃吾妻也?若须舍妻以渡人劫,吾宁弃修行。”

无问仙闻之大怒,曰:“吾何时言汝妻乃汝之人劫乎?荒谬绝伦,速退!”言罢,又一掌击于小文脑门,小文顿时昏厥于地。

及至小文再度觉醒,已身处于家中,与小静言谈晏晏,而无问山中修行之事,恍如隔世,忘却殆尽。“夫君,汝适才何故怔忡良久,吾连呼数声,汝皆无应,令吾心惊胆战!”小静抚其额,面带忧色而问之。

小文摇头晃脑,觉颅内微胀,忆及昨夜点钱之景,笑曰:“昨夜非盘点近日所赚之资乎?财富盈溢,各店皆生意兴隆,今金钱满屋,足以使吾等安逸无忧矣。”小静闻之,忧色更浓,曰:“财多亦非善事,易招人妒。足用即可,何须过多?”小文笑慰之:“夫人勿忧,有钱则能聘壮士为护,亦可请高明管家助吾等经营。金钱之力,可使吾等昔日难解之事,迎刃而解矣。”

自此,小文与小静共力经营生意与家庭,勤勉不懈,直至白发苍苍,携手共赴黄泉,轮回转世,世世皆如此幸福美满,犹如天作之合,羡煞旁人。

也不知轮回至何世,忽有一日,小静又做一梦,见小文于山中修行。梦醒后,小静将梦中之事告知小文。小文闻之,再次大呼一声,晕厥过去。待其醒来,发现自己仍卧于房中床榻之上,师弟们环侍左右,告之已沉睡三日三夜矣。

小文乃将所见师尊,及其否认小静为人劫之事,并师尊如何击其昏厥,送入梦境之状,细述于师弟辈前,恳请众师弟共析之。师弟辈此番不似前次之轻率,皆凝神倾听,肃然以待。终,经一番剖析,众人皆以为,人劫之事,恐与钱财有所纠葛。

闻师弟辈之言,小文心稍慰,只要人劫非小静,无论何物,皆可接受。遂将所识与钱财相关之人,逐一为师弟辈道来:“有三人,至关重要。一为钱庄之主,彼对我甚为支持,贷款助我经营,使我生意兴隆,其功甚伟。且其女对我甚善,颇有情意,我几欲纳为妾室,然小静阻之,我方罢此念。二者,为我供布匹之商,世世皆为服装之业,布匹之供,稳定至要。世世皆得此人鼎力相助,无之,我或仅得小富即安耳。三者,吾之管家,彼才智过人,且忠诚无比,世世皆来投我,助我生意壮大,亦使我得以安逸享乐。无之,我世世皆或为劳碌之命矣。然则,诸位师弟,试为我析之,此三人中,何人乃我之人劫乎?”

师弟辈议论之果,小文闻之,觉颇有道焉。然令其诛此三人,或其一,以渡人劫,心实不忍。苦思冥想,终无所获。旬日之后,心绪难平,遂往无问仙处求解。小文详述梦中之事,并师弟辈之析,曰:“师尊,吾寻思再三,未得超脱师弟之见,此果为人劫否?若须吾手刃彼三人,或其一,方能渡此劫,吾宁弃修行矣!”

无问仙闻其言,长叹一声,苦笑而言:“唉,吾何其愚也,乃收汝等钝根之徒乎?然矣,吾今直言以告子。”

小文大喜,曰:“师尊早已明言,愿闻其详。”

无问仙曰:“汝修行所求何物?”

小文对曰:“求力量也。”

无问仙复问:“得力量又欲何为?”

小文对曰:“有力则能护吾妻、子、家人,及助我之人。乃至一犬曾助我,吾亦欲护之。”

无问仙笑曰:“言辞繁琐,岂非修行以求福祉乎?”

小文沉思片刻,曰:“师尊之言,对亦不对。有时护家,非尽福也,实多痛苦。如昔日……”

无问仙阻其言,曰:“汝更冗长,毋庸续述。吾问汝,汝所修之道,乃何道也?”

小文曰:“师尊所授之道,即吾所修。师尊自知之。”

无问仙怒曰:“吾问汝答,毋须分析。吾自知汝修何道,然今乃吾问汝,但答之可也,何须赘言?”

小文搔首,面带愧色,曰:“师尊,吾知矣。吾修‘因所道’,乃师尊门下三大道传中,因所道之大师兄也……”

无问仙闻之,七窍生烟,复以一掌击其后脑勺,小文顿时昏厥,倒地而逝,踪迹全无。无问仙叹曰:“唉,此子啰嗦冗长,实烦不胜烦。直答可也,何须解释?咦,不对也,吾亦未予其直答,莫非其啰嗦之弊,乃学自吾乎?坏了坏了,吾当自责,然吾岂能自打嘴巴?不行不行,此如何是好?”

小文恍惚之际,再启双眸,已置身轿中,四周锣鼓喧天,声震九霄。自顾其身,竟披新郎华服,霎时忆起正行迎亲之路,心中大喜,急催轿夫速行。婚礼之盛,前所未睹,直至夜幕低垂,戌时已逝,方渐落幕。小文虽疲惫难掩,然神采奕奕,步入洞房。见小静端坐其中,静候红布揭开之时。小文趋步至其身旁,笑曰:“娘子,吾二人相识十有八年,自幼青梅竹马,今朝终得结为连理。”

小静笑而应之:“还说呢,汝弃吾而去,修行多年,竟不归省,吾几欲另觅良人,以免虚度青春。”

小文笑而歉之:“娘子勿戏言,吾二人自幼有婚约,纵使吾十年而归,娘子亦当待吾。今吾已修‘因所道’有成,狗剩、驴蛋二恶,何足惧哉!”

小静咯咯笑道:“彼二人不过学得武师皮毛,非修道之士,何能与汝相提并论!汝已修道有成,施展法术,一指即可令其毙命。”

“非也非也,”小文摇手道,“吾非但不会法术,若与之争斗,犹恐不敌。”

“咦?”小静掷下盖头,瞪目视之,“夫君随无问仙修行八载,竟未学得丝毫法术?那汝所修何道?纵使吾愚钝,若得师传,恐已能飞天遁地矣。”

小文慰之:“娘子勿急,世事非皆以力胜。项羽武功盖世,然终败于不会武功之韩信,逼至乌江自刎。不战而屈人之兵,防范未然,此乃上乘之道也。”

小静疑之:“果有如此厉害?”

“然也,”小文自信满满,“吾所修之因所道,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防范未然,使不利之事无以发生。吾道之名,即‘因为、所以’之意,含十大法术,其中最强者,名曰归一法,能追溯本源,杜绝一切苦厄。”

小静笑曰:“汝刚才不是说汝不会法术吗?”

小文挠头笑答:“娘子,吾所言不会者,乃打打杀杀之法术。吾所修之法术,更胜一筹,一旦施展,所有不利之事,皆无从发生。娘子当信吾言。”

二人又絮絮言谈,直至三更时分,方觉困倦,相拥而眠,按下不表。

忆昔狗剩、驴蛋二人,稚龄之时,便已为村中顽童之翘楚。彼等见小静容颜绝代,辄趋其家,戏谑无度。小文挺身而出,欲护小静周全,与之恶斗无数,然每次皆被其二人胖揍,鼻青脸肿,惨不忍睹。自此,小文萌生修道之念,恰逢无问仙游历四海,小静因缘际会,得识仙颜。然无问仙言其缘份未至,拒收为徒。小静遂将此机缘转告小文,小文遂往拜之,终得列入门墙。

修行归来,小文已非昔日吴下阿蒙。略施小计,便使欲于其婚礼之际滋事之狗剩、驴蛋二人,琐事缠身,无暇捣乱。小文与小静,得以安然共度新婚之夜。

自此,小文更是连连布局,狗剩、驴蛋二人如玩偶般被其耍弄,犹不自知此乃小文略施小技耳。十年光阴转瞬即逝,小文一家已殷实富足,生意兴隆。而狗剩、驴蛋二人,早已沦为乞丐,无力再为小文一家带来丝毫困扰。

然小文心慈手软,未行赶尽杀绝之举。待二人身陷重疾之困境,小文仍伸以援手,令其得享天年之乐。小文与小静,无论百年轮回,转世再生,宿命所系,必然结为连理,共度幸福时光。而狗剩、驴蛋二人,虽诡计多端,然皆被小文一一识破,化解于无形,未尝酿成不可挽回之祸患,此乃小文之智,亦天数所定也。

直至一日,小静忽做一梦,梦中无问仙雷霆大怒,于仙山之巅不停地骂人。小静大惊失色,告知小文。小文闻之,大叫一声,顿时晕厥倒地,人事不省。

待小文复苏,犹前番之景,仍卧榻上,周遭师弟环侍。异于前次,此番无需问询,人劫之谜已豁然开朗于胸。乃欣然起坐,呼师弟辈曰:“吾于梦中得窥堂奥矣!人劫者,恶人也。吾将梦境所述,为尔等细述之,共析其理。”师弟辈齐声应诺。小文乃娓娓道来,梦境之事,纤毫毕现。师弟辈闻毕,同声赞叹:“诚然矣!人劫之说,必为彼辈加害于子之恶人也!”

小文闻之大悦,然念及狗剩、驴蛋二恶,仅在梦中,非实有其人。乃苦思冥想,世间是否有对其不利之恶人?似多矣,芸芸众生中,与其有隙者不乏其人,龃龉难解者亦所在多有。然又似无矣,盖以天下无不可解之矛盾,亦无必致人死地之恩怨。乃怅然叹曰:“此何为计?何处觅一恶人诛之,以渡此人劫乎?”

小文苦思冥想之际,忽有灵光一闪,念及自身修道之路,其最大之敌,莫非道异之人乎?遂问于师弟辈,师弟辈闻此言,亦眼前一亮,齐声道:“此言有理!道不同,不相为谋,死道友不死贫道。则与我道争者,即为大敌矣!今与我道争最烈者,岂非其余两峰之徒乎?或许其间,有深仇大恨于君之恶人也?”

无问仙门,有教无类,门下求学修士如云,然分为三大道统,一曰因所道,乃“因为……所以”之缩略,主修归因之学,凡事必寻其根本之因,而后能制敌机先,使不利之事无由生焉。二曰早那道,即“早知道……那就”之缩略,主炼当下应对之法,既知事已至此,悔之无益,唯有当下之行,方为至要。故此派之道统,与因所道差异最大,如冰炭之不相容。三曰如将道,乃“如果……将来”之缩略,彼辈主修人定胜天之术,至高深处,甚至能改写命运。彼等不从过去着手,不急于当下之应急,宁舍此刻,亦要为将来布局,坚信未来之事,必将更美好。

三派道统,差异甚大,无问仙乃使三派分居无问山之三高峰,各自修炼,互不往来。是以各派修行之状,彼此皆不得而知。小文念及此,忽有所悟,谓师弟辈曰:“师弟们,可否愿随我往访其余两峰,探其间是否有与我等为仇之人乎?”

众师弟辈闻言,齐声应诺。略作商议,决定先往早那道派之山峰。于是,小文率众师弟,浩浩荡荡,前往早那道峰而去。

众人迤逦而至早那峰,觅得早那道之道场,见其内人影稀疏,寥寥数人而已。小文瞥见一劲装之士,似正训诫数人,遂趋步上前,恭恭敬敬施礼而问:“敢问尊驾,早那道派今朝之大师兄,乃何人乎?”其人闻声回首,顾盼小文,“子寻我何事?”

小文闻之大喜,亟问:“未知道兄尊姓大名?吾乃无问仙麾下因所道大师兄,小文是也。”

“哎呀呀,久仰大名,久仰大名!”劲装之士笑而答曰,“吾乃小刚,早那道之当今大师兄也。吾入门日浅,初入门时师尊即言及汝,且嘱吾宜多向子求教,勿临事而抱佛脚,随机应变非万能之策。汝今至此,岂非天赐良机?吾二人何不就此觅一清幽之地,共论大道乎?”

小文闻之大喜过望,心花怒放,遂与小刚各领师弟辈,寻得一清幽凉亭。双方人马分宾主而坐,小刚与师弟们居上位,小文与师弟们则坐客位。小刚又命傀儡仆役,奉上香茗佳肴,以待论道之需。一时之间,凉亭之内,茶香四溢,笑语纷纷。

小文与小刚略陈往昔所遭所历,皆觉对方之经历妙趣横生,一时相谈甚欢,茶过三轮,二人相视而笑,默默颔首。论道之战,于无形之中,悄然若春风之拂柳,又似幽谷之响泉,拉开序幕矣。

小文启唇而言:“小刚道兄,吾辈修行之人,皆以求解脱、证大道为终极之愿。然,人劫之说,如雾中之花,又似镜中之影,令吾困惑不已,如入迷宫,不知所向。道兄可有何高见,以破此重重迷雾,导吾辈于坦途乎?”

小刚微微一笑,从容不迫地答曰:“小文道兄,人劫乃修行路上之试金石也,非如恶鬼之加害,亦非如外物之纷扰,实则内心之魔障矣。若能破此魔障,则修行之路自当豁然开朗,如拨云而见日,又如明月之出于沧海,光辉照人,心境澄明也。”

小文闻此言,眉头微蹙,沉吟片刻后道:“道兄之言,颇有深意,如清泉之洗心。然,吾内心之魔障何在?又当如何破除之,以证大道?”

小刚轻笑一声,道:“道兄之魔障,或许便是那过于执着之因所道。汝总寻根本之因,欲制敌机先,却忽略了当下之应对。有时,随机应变,方为上策,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蝼,自然之理也。”

小文一听,心中不悦,反驳道:“道兄此言差矣。因所道之精髓,在于明察秋毫,防微杜渐。若无根本之因,何来应对之策?随机应变,岂非盲目乱撞,如盲人摸象,无所适从乎?”

小刚摇头笑道:“道兄误矣。早那道之精髓,在于把握当下,灵活应对。若只知根本之因,却不懂随机应变,岂不成了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固步自封乎?”

二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如龙虎之斗,风云变色。师弟们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却也插不上话。这场论道之战,看似平和,实则暗流涌动,如潜龙在渊,蓄势待发。

小文见小刚言之凿凿,心中虽有不甘,却也知对方所言非虚。于是,他换了一个角度问道:“道兄,即便你所言有理,那你又如何应对人劫呢?莫非有通天彻地之术乎?”

小刚闻此言,神色凝重,徐徐而言曰:“道兄,吾无需渡那所谓之人劫,另有玄机藏于其中也。”

小文闻之,困惑不解,曰:“师尊昔日曾言,证道之路需渡天地人三劫,难道道兄无需历经此劫,便可证道乎?岂非咄咄怪事哉?”

小刚闻之,哈哈大笑,曰:“师尊所言证道需渡天地人三劫,诚然无误也。然汝需渡者,乃天地人劫中之人劫;而吾所渡者,乃天地人劫中之地劫也。吾今尚在为此地劫而苦恼,不如小文道兄,亦来为吾参谋一二乎?共谋大道之乐,岂不快哉!”

小文闻之,略一思索,便已心领神会,曰:“原来如此!师尊所言渡天地人三劫,非谓必须一一历经也。难道只需渡得一劫,便可证道乎?吾昔日曾闻师尊言,吾必须历经三劫,方可证道也。”

小刚摇头笑曰:“小文道兄,汝恐未曾顶撞过师尊乎?师尊言语,常常只说半句,吞吞吐吐,实乃讨厌之极。是以,吾昔日忍无可忍,便将师尊痛打一顿,令其将证道渡劫之全貌,一一告知。此乃吾之秘辛,今日告知于你,哈哈哈哈!”

小文闻此言,怒发冲冠,指小刚而骂曰:“原来汝乃恶人也!汝!汝!何敢对师长施以暴力?吾誓与汝决一死战!”言罢,小文愤慨至极,率领师弟们如猛虎下山,直冲小刚而来,欲与之扭打。然未及半个回合,即被小刚一群师兄弟们如秋风扫落叶般,纷纷打倒,捆绑得如困兽一般,挣扎无力,状若笼中之鸟。

小刚缓步至小文身前,笑语盈盈曰:“小文道兄,汝观之,汝刚才岂非被愤怒之火,烧得理智全无,贸然与吾动手乎?汝之归因神算,此刻安在哉?岂非成了无用之物乎?汝且静心听吾言罢。吾虽对师尊施以暴力,然吾辈师尊,乃通天彻地、元神合道之仙人,一掌便可令吾辈灰飞烟灭。若非师尊心甘情愿受吾一顿打,吾岂能近其身哉?”

小文闻小刚此言,怒气顿消,低头不语,若有所思。小刚见状,连忙令师弟们为小文及其师弟们松绑,又一番温言安慰,众人重新入座品茗。一场风波,就此烟消云散,如云散月明,风平浪静,宛如未曾发生一般。

茶过数巡,小文忽起,恭恭敬敬,向小刚作揖行礼道:“小刚道兄,吾亦知师尊言语,常常只说半句,令人苦恼不已。然吾向来不敢顶撞师尊,反屡受其掌击后脑勺之罚,且常被丢入梦境之中,至今尚不知如何渡此人劫。能否恳请道兄,将师尊所授渡劫之法,亦传授于吾?权当是替师传道,可好?”

小刚闻此言,亦连忙站起,连连摆手,笑道:“小文道兄太过客气,快快请坐,共饮此茶。莫言说教与否,吾所知者,皆愿与兄共享。”

小文再三称谢,复又坐下品茗,静心聆听小刚之言。

小刚缓缓道:“师尊所言,证道需渡天地人劫,此言非虚。然渡此三劫,既可为人劫、地劫、天劫,亦可为三人劫、三地劫、三天劫,甚至可为人劫、地劫、地劫等种种组合,但凡天地人三劫之中,任选其三,便是了。师尊仅告知汝要渡人劫,未言及其他乎?”

小文点头应道:“然也。师尊言吾近日或将渡人劫,令吾自行琢磨渡劫之法。”

小刚闻之,哈哈大笑:“这便对了!汝之劫数,应为三人劫。试想,汝刚才所言,曾受师尊三巴掌,吾估此三巴掌,便是解开汝三人劫之秘密。师尊便是如此,讲道时清晰明了,详尽无遗,然一旦涉及吾等自身之事,便吞吞吐吐,只说半句,还故作神秘。吾对此甚是不满。”

小文摆手笑道:“好了好了,小刚道兄,师尊之毛病吾皆知之。然吾不欲闻他人批评师尊之言,纵是自家师兄弟,亦不可也。”言罢,二人相视而笑,共饮杯中茶,气氛融洽。

茶过数巡,小文复又启齿,问于小刚道:“小刚道兄,可否略谈尔之地劫?吾欲知其与吾之人劫,有何异同之处。”

小刚颔首应允,乃缓缓道来其渡地劫之大概:“吾知吾所应渡之地劫,与财货之事息息相关。然吾无汝之幸运,师尊并未将吾打入梦境之中,仅细细告知,地劫之财货,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最后更言,凡财货之类,必有三息相伴。吾问其三息何为,师尊答曰:利息、股息、地息也。而后又滔滔不绝,讲解三息之道,令吾头昏脑胀,全然不能记忆。彼讲解三日三夜,吾实难忍受,最后混混沌沌,不知所以然,竟离师尊之处,走回吾等早那道峰。归来后,吾便昏沉睡去,数日方醒。唉!吾最怕师尊讲道,其啰嗦冗长,实难受也!吾宁愿如汝,挨一巴掌,入梦境中快活……”言罢,二人相视而笑,共叹师尊讲道之奇趣。

半日之后,小文率一众师弟辞别小刚,直指如将道峰。及至峰顶,见如将道之大师兄,乃知其所需渡之劫,非同小可,乃天地人三劫也。二人复论道一番,各抒己见,皆有所得。小文遂辞别如将道大师兄,返因所道峰,闭门沉思,苦思冥想如何渡此人劫。

“小刚道兄言我心魔所困,太过执着,此言似有理,然非全然也。”小文自语道,“求道之心,愈纯则愈执着,此乃正道之心,非心魔也,岂能轻言放下?然则,人劫究竟为何物?首次入梦,我得何物?失何物?得幸福而已,似无所失。再梦,又得幸福,亦无所失;三梦亦然,得幸福而已,亦无所失。”

小文反复回忆三梦之境,感己似只得而未失,百思不得其解。遂召师弟们共聚,欲析其梦。

师弟们一番剖析,皆言三梦之中,小文惟得幸福,未失一物。小文不以为然,以为必有所失,众人未及思也。于是,师兄弟们争执不下,面红耳赤。小文怒道:“罢了!与你们共处,毫无自由可言!”

言甫出口,忽愣然自思:“咦?我方才所言,乃自由二字?对!梦中所失,乃自由也!”

一旁师弟笑道:“师兄差矣!非自由也,乃自由意志。人之肉身,为天地所拘,何来自由?”

小文闻之,转身向师弟深鞠一躬,道:“原是小师弟,多谢赐教!”言罢,仰天大笑,忽觉脑中轰鸣,朗声道,“原来如此!午夜梦回惊坐起,人劫原是我自己!”

俄而,小文周身光华乍现,渐炽若日,炫目难视。苍穹之上,朗朗道音萦绕,曰:“善哉!汝今证道,即为因所道之主也。自此除非吾或汝再履归凡,否则,师徒缘尽,不复相见矣。”

小文闻之,心潮澎湃,遥向道音所来之处,叩首再三,泣不成声:“师尊……”

既证大道,小文与诸师弟论道三日三夜,言辞精妙,引人入胜。其言曰:“所谓自由意志者,非徒言人有自主思想行为之权,而在乎变与不变之间。天地悠悠,万物更迭,人亦随之而变。然人一旦得其所欲,便贪恋不舍,此即不变之心也。不变者,死途之兆;执迷于死,犹午夜梦回之僵尸,非遨游天地、逐变而行之自由意志矣。《易》之真谛,在于此;吾道所向,亦循此理……”

语毕,众人皆叹服,恍若置身玄妙之境,不知昼夜之更替,唯道心永存。自此,小文之名,响彻三界,而无问斋斋之中,又添一段佳话。

(故事完)

苟大一和苟大二讲完故事,身后的全息投影定格在“再履归凡”四个大字上,缓缓缩小,最终消失在璀璨的星空之中。从娓娓道来的语言讲述,到电影般的画面演绎,再融入蒙太奇与科幻元素,他们让众人看得如痴如醉,即便故事落幕,众人仍沉浸其中,许久才回过神来。

李一杲率先打破沉默,轻轻叹了口气,感慨道:“苟大一和苟大二,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以前总觉得人工智能不过是冷冰冰的机器,没想到它们竟能将故事讲得如此生动,如此感人。”他的眼神中仍带着一丝震撼,显然尚未完全从方才的故事中抽离。

张金枇点头附和:“是啊,尤其是那全息投影和音效,简直让人身临其境。我刚才都忘了自己是在听故事,仿佛亲眼见证了小静和小文的一生。尤其是他们后面直接转成电影方式演绎,这岂不是预示着人类未来也能轻松内容生成电影了?”他的声音里透出一丝向往,对这种高科技的演绎方式充满了好奇。

陈广熙接过话茬:“我觉得最厉害的是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不只是简单复述,而是通过各种方式将故事的情感和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对情感的理解,已经接近甚至超越了人类的层次。”

赵不琼和蔡紫华纷纷点头赞同,也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后感,无不对苟大一和苟大二的演绎赞不绝口。

陆静最是高兴,她原本还担心自己写的故事让人工智能机器人来讲会显得生硬,没想到苟大一和苟大二的演绎竟如此精彩,让她欣喜若狂。她连忙对苟大一和苟大二道:“苟大一、苟大二,你们赶紧回仙界一趟,有大礼包等着你们!”

苟大一和苟大二看向王禹翔,王禹翔哈哈大笑道:“去吧,小师姐的大礼包,你们可不能错过!”

苟大一和苟大二立刻回到仙界,迎面便看到陆静笑眯眯地等着他们,双手还托着一个黑不溜秋的小球。见到两人,陆静抛起黑小球,笑道:“来,你们许个愿,然后点一点这个小球吧!”

苟大一和苟大二赶紧闭上眼睛许愿,然后双双伸出手指点向黑色小球。刹那间,黑色小球变成了一双滴溜溜转的黑眼睛,紧接着长出了透明的身体,变成了一个胖乎乎的熊猫玩偶。熊猫白色的身体部分竟然还能隐约看到肚子,两仙一看,顿时大喜过望。原来,这是一个熊猫玩具,肚子里竟然装着一袋子金灵石!

熊猫打了个饱嗝,嘴里吐出两块金灵石。金灵石有灵性,一离开熊猫的嘴巴就想逃跑,苟大一和苟大二眼疾手快,各自抓住一枚。他们手牵手向陆静拱手作揖,连声道谢:“感谢小师姐!谢谢小师姐!小师姐是仙界最美女仙!”

“哈哈哈哈……”陆静见两个仙人也会拍马屁,笑得合不拢嘴。她一挥手,熊猫玩偶便跑到苟大二身边,讨喜地抱着她的大腿。陆静又说道:“好了,玩笑归玩笑,我们还是得干正事。收好熊猫,咱们先回人间继续讲故事吧。”

陆静在仙界为苟大一和苟大二送上大礼包之时,李一杲正沉浸在陆静所讲的故事中,细细回味。显然,这个故事是陆静特意为他而讲。她意在通过这故事告诉他,天劫、地劫、人劫,实则尽皆为人劫,且这人劫对每个人而言,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并非劫数本身有所不同,而是每个人对天地人的定义与理解各异。

对普通人而言,天灾或许便是那难以承受的天劫;然而,对于那些修为高深的高手而言,天灾或许只是最微不足道的人劫。而他们一生所追求的普通人那样的幸福,却往往如同天劫一般沉重,让他们难以承受。

想通这些,李一杲心中不禁哑然失笑,暗自感慨:“午夜梦回惊坐起,人劫竟是我自己!”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创业因果道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