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离开灵蛇谷
书名:这个凡医有点狂 作者:嘉果 本章字数:2581字 发布时间:2025-02-13

张凡气喘吁吁地回到山上,一把抄起那本丢失的《黄帝内经》,紧紧抱在怀里,一刻也不敢耽搁,迅速离开了灵蛇谷。


两个月后,张凡踏入了晋城县。这里隶属泽州,和处于秦川的灵蛇谷相比,是截然不同的人间景象。


此时的晋城县街头,一片萧瑟破败。


张凡捂着咕咕叫的肚子,拖着沉重的步子走在大街上,周围是和他一样面带饥色的百姓。


“这位贵人,买下我女儿吧,她今年刚满15岁,只要50文。”


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走上前来,他的衣服虽破旧全身补丁,却洗得干干净净。只见他身旁,一个瘦弱的女孩怯生生地躲在他身后。


张凡瞧了瞧这对母女,眉头不禁皱了起来,心中满是不忍。


“瘦得跟皮包骨似的,身上没几两肉,滚一边去!”一个二十多岁年轻人满脸嫌弃,抬手一挥,就像驱赶着什么脏东西。


那妇人的眼神瞬间黯淡下去,无奈地往后退了几步,紧紧把女儿护在身后。


“他大爷的,太没人性了,50文都嫌贵。”张凡低声咒骂着,捂着肚子,看着这一幕。


这一路从秦川的同州来到泽州,他太清楚一贯钱等于1000文,可实际上在这乱世,一贯钱也就只有770文。


“只要40文,贵人买下我的孙女吧,她识文断字。”这时,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领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小丫头,颤颤巍巍地走到那个路人面前,声音里满是哀求。


“爷爷,我不想离开你呀。”小丫头眼泪夺眶而出,紧紧拽着爷爷的衣角。


“丫头,爷爷年纪大了,实在没法照顾你了。”老头老泪纵横,粗糙的手轻轻抚摸着孙女的头。


“还凑合,最多30文!”那年轻人不耐烦地打量着爷孙俩,语气里没有一丝怜悯。


“卖!”老头咬了咬牙,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张凡看着这一切,满心的悲痛却又无能为力。这一路,这样的场景他见得太多,心早已麻木。


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多地出现旱灾,这对后梁的农业生产和天下经济造成了影响。



老头接过30文钱,脚步踉跄,迫不及待地朝着米铺走去。


周围那些打算卖孩子的人,眼中满是羡慕,可更多的是绝望。


“此地不宜久留,得赶快离开泽州,前往汴州,那地方才叫安全。”张凡心中暗自思量。


没走多远,他便听到一阵争吵声。原来是米铺掌柜和刚才那个卖孙女的老头在理论。


“之前30文能买6斗米,你怎么现在只给3斗?可不能坑害百姓啊!”老头气得满脸通红,声音颤抖。


“切,这是朱县令刚下的通文,有本事你去告啊!”掌柜的双手抱胸,一脸不屑,根本不把老头放在眼里。


老头一听是县令的命令,顿时没了声响,只能默默扛起米袋,朝着不远处的小巷走去。


张凡心里明白,能买到3斗米已经算不错了,照这局势发展下去,说不定过几个月30文就只能买两斗了。


而且一斗米的分量也在缩水,之前是15斤,现在已经降到12斤,要是战乱不止,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


咕噜咕噜,张凡的肚子又开始抗议了。“能不能蹭点饭?”他望着巷口的方向,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抵不住饥饿,抬腿走了过去。


走进巷子,有一间破旧不堪的房屋,里面坐着上百难民。


“老王头,你孙女真去李府享福啦?”一个难民老头满脸羡慕地问。


“是呀,真羡慕你孙女。”其他人纷纷附和。


“只能说今天运气好,还有这些大米足够大家饱餐几顿,做个饱死鬼了。”老王头一边说着,一边用陶罐熬着粥,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难得的光亮。


“什么人?”突然,有人察觉到门口的动静,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站在门口的张凡。


“我临死也想做个饱死鬼,能让我入伙吗?”张凡挤出一丝笑容,小心翼翼地踏入房间。


众人下意识地看向老王头,等着他拿主意。


“哎哟!”


就在这时,一声痛苦的呻吟打破了短暂的沉默。


众人扭头望去,只见一位五十多岁老妇人正捂着脑袋,脸上满是痛苦之色。


“杨大姐,你再忍忍,疼个半个钟估计就好了。”有人安慰。


“杨小花,等你头疼好了,让老王头,多给你多喝一碗粥。”另一个人也跟着说。


原本疼得龇牙咧嘴的杨小花,一听这话,眼睛瞬间亮了一下:“真的呀?”可随即又皱起眉头,继续捂着脑袋。


“你看看杨大姐,一听能多喝一碗粥,头疼都好像好了一半。还是老王头的粥比大夫管用啊!”有人半开玩笑地说道,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这不是属于神经系统症状吗?”张凡小声嘀咕了一句。


所有人循声望去,满脸疑惑。


“你是大夫?”老王头上下打量着张凡,眼中满是好奇。


张凡下意识地看了看老王头煮的粥,清了清嗓子说道:“这位杨阿姨,您是不是经常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有时候还会肢体麻木无力?”


“你还真是大夫?可我记得我没有学医的亲戚啊。”杨小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但是另一只手捂着脑袋。


“大夫,我们可没钱付诊费啊。”有人担忧地说。


“分文不取,给碗粥喝就行。”张凡一边说着,一边从怀中掏出《黄帝内经》。


众人的目光一下子被吸引到张凡手中的书上。“没想到还识文断字!”一个老头惊讶地说。


“人家是大夫,肯定识字。”另一个人接口。


一群老头老太太,腿脚不方便的人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老王头盯着书的封面,惊讶得合不拢嘴:“这难道是传闻中的《黄帝内经》?不过这封面,字迹从未见过?”


“老王头,这《黄帝内经》怎么是黄颜色?莫非是皇家使用吗?”有人好奇地问。


“传闻是圣帝祖岐伯等众大臣所创。这字迹我从没见过,难不成是上古文字?老王头一边说着,一边凑近仔细端详。“尤其是封面,象征着皇权。”


张凡低头翻着书,嘴里念念有词:“第一次注意卫生?不是这个。阳虚体质贵在补阳健身,也不是这个……找到了,春季养头,通畅气血,就是这个了。”


看完内容,张凡把书合上,走到叫找杨小花面前。


“大夫,我真的没钱啊?”


“都说了治疗,喝碗粥就行了。”


“好好好”嘴上这样说,还是担心张凡突然收钱。


“别动!”


“好好好”


按照书上记载的方法,张凡开始为忙杨小花按摩头部穴位。


很快,原本头痛欲裂的杨小花,脸上的痛苦之色渐渐缓和,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欣喜。


“大夫,你的医术太神了!”杨小花忍不住夸赞。


张凡心中一阵得意,挺直了腰杆,但是手上并没有停。按照《黄帝内经》里的说法讲道:“俗话说,春天易得头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


所以春天要养头,冬天要养足。


杨阿姨你生活中也得多注意,首先要披头,多梳头,这样能促进头部气血循环,既能保养头发,又能预防头疾;其次要多洗头,同样也是为了促进头部气血运行。”


众人听得连连点头,看向张凡的眼神里满是敬佩,已经百分百确定,这个年轻大夫就是一位神医。


张凡刚把手从杨小花的头上松开。


“不疼了,真的不疼了!而且脑袋还特别清醒!”杨小花惊喜地看向众人,声音里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激动 ,脸上的皱纹都因这喜悦舒展开来。


“大夫,你是唐人?”老王头的目光落在张凡身上,满是好奇。

上一章 下一章
看过此书的人还喜欢
章节评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添加表情 评论
全部评论 全部 0
这个凡医有点狂
手机扫码阅读
快捷支付
本次购买将消耗 0 阅读币,当前阅读币余额: 0 , 在线支付需要支付0
支付方式:
微信支付
应支付阅读币: 0阅读币
支付金额: 0
立即支付
请输入回复内容
取消 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