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能进去?这么厉害!”小夭哥惊叹道,“那我们可以看见未来吗?”
“不能。”献君否定道,“姻缘天定,我们只能看见现在的姻缘,而不能窥探未来,天机不可泄露也。”
“哦。”小夭哥有些失望,转念一想,还是很神奇。
水出玉默默的给献君竖起大拇哥,这样都能搞定姻缘天师。
这件事的真相,只有二人才是心照不宣的。即便眼前的人不是他们要找的人,但水出玉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必须杜绝任何可能拖后腿的隐患。
既然对方人品无虞,说不定会在关键时刻助他们一臂之力,至少不能是累赘。硬碰硬绝非上策,不过最好还是通过深入的交谈来摸准对方的底细,才好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水出玉笑着对小夭哥说:“没想到你还真是个有名字的人,这样也好,对了,你今夜可有别的安排?”
小夭哥无奈笑笑:“原本想着在城里逛逛,可眼下这全城搜捕采花大盗的阵仗,实在是让人寸步难行,我只能白天从城外进来,才能勉强洗脱嫌疑。”
水出玉闻言,与身旁的献君交换了个眼神,他们知道他逛的是什么。
水出玉未急于对此事表态,不骄不躁地继续问道:“既然如此,那今夜我们一同出城去透口气如何?城里的风声太紧,总是让人难以心安。”
小夭哥一喜,连忙点头答应:“我正有此意。”
在翻墙出城的过程中,小夭哥的技术显然有些水土不服。
当然,三人当中只有献君动作流畅的一气呵成。
小夭哥尝试了几次都以失败告终,最后一次还差点摔下来,水出玉和献君吓得连忙接住他。
“要不……我还是找个狗洞钻进去吧?”小夭哥自己提议道。
小夭哥一溜十几张翻墙的功夫看得人胆战心惊,刚到大门口,守城的都尉打了个哈欠,差点没把笨拙地攀爬的他摧趴下。
小夭哥一边揉着屁股,一边尴尬地笑着:“你们果然够义气,这么快就出城墙外来救我了。”
水出玉和献君望着小夭哥翻墙的架势,也不知道怎么进来的,不由得怀疑这城中的治安,连小夭哥这样的人都能轻松翻入,那采花大盗能出现并且至今逍遥法外,似乎就不是什么出奇的事情了。
他们此刻唯一的想法就是快点出城。还好,三人最终好不容易出了城,小夭哥一路都在念叨着要如何找到那位姑娘,既是道歉也是履约。
当三人再次入城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第二天小夭哥先再次单独进城时,却得知那姑娘已经离开了,他顿时感到一阵失落,好像失去了什么重要的东西。那姑娘没有留下姓名,他自然无处可寻。
就在他们准备出城的时候,小夭哥的眼睛忽然一亮,指着前方道:“你们瞧,那是不是熟人?”
水出玉和献君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辆马车缓缓驶来,而马车中坐着的人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陌生人。
小夭哥似乎与那人颇为熟稔,他急忙走上前去与那人攀谈起来。
不一会儿,小夭哥双手合十,微微欠身,然后上了那人的马车。
水出玉和献君见状,也只能莫名其妙的跟着搭了顺风车。
马车内,小夭哥与那人相谈甚欢,仿佛多年的老友一般。他们谈论着寺庙的香火、佛经的教义以及世间的种种趣事。水出玉和献君则默默地坐在一旁,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不禁感到一阵“宁静”。
车马行了不知多长时间才到寺庙脚下。
小沙弥早已恭候多时,他明显在见到小夭哥的时候有一瞬间的错愕,也有劫后余生的松弛,随即立刻迎了上来,为他们引路:“各位请随我来。”
水出玉与献君也在后头跟随,沿着蜿蜒的山路拾级而上,很快就到了寺庙大门前。
寺庙依旧古朴庄严,香火鼎盛。
小夭哥一行人跟着小沙弥入寺,目之所及,佛像庄严,僧侣诵经。他们双手合十,跪在佛像前虔诚祈祷。这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只剩下虔诚的祈祷声在寺庙中回荡。
水出玉和献君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目光中看出了震惊——小夭哥的熟人,竟是昨日问路的夫人?
其实二人从华严寺回城时,已经是傍晚,恰好在城外遇见这位夫人派丫鬟询问落脚的馆驿,原来是为了今日来华严寺上香啊,也不知道为何偏偏选了这座寺庙。
献君打听完了,脸上的神色带着几分敬畏:“我打听清楚了,那位就是小夭哥的供养菩萨,也就是他的供养者。”
“哦?供养菩萨?”水出玉眉尾一挑,对这名头倒是了解。
供养菩萨,就是出钱出力,专门捐赠功德,供养寺庙僧家的俗家人。
据说在大师圆寂之时,化作舍利,小夭哥正好就出现在那株桃花树下,当时桃花正开,又恰逢新生命降生,后来僧人们不以为悲,倒定为喜,觉得是双喜临门,所以寺庙里的人都喊他“双喜”。
后来他被一家姓金的丧子夫妻收养,便到衙门正式定名叫金囍。
说着,献君指了指远处被马夫缓缓驶来的马车:“您瞧,那马车上的人,就是金家的人,他们这次来,估计就是来华严寺探望小夭哥的。”
金家的人有训,只要小夭哥尚存人世,便须供养他。这不仅是因为小夭哥身份特殊,更是因为金家人,将他当做自己的亲儿子。
小夭哥虽作为被供养者,接受着福善的供养,却也要行孝,为金家再生父母之恩还礼。此次回华严寺,他不仅要诵经祈福,还要行三叩九拜之礼,用来还孝。
这些礼仪繁琐且累人,可小夭哥并没有任何怨言,他知道,这是他身为佛子的责任,也是他回报金家的使命,所以他必定会跟着马车回到华严寺。
金家人来访,虽是佛事,但亦是家事。他们脸上都喜气洋洋的,像是过节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