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女施主见谅,刚才人多纷杂,您投下一锭功德银时,小僧未能及时将桃木枝交给您,实在对不住,故而现在将文钱与桃木枝一并还您。”小沙弥双手合十,给水出玉道一句“阿弥陀佛”。
众人闻言,纷纷侧目,没想到这水出玉竟如此阔绰,舍得为佛祖投下一锭银子做功德。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佛有佛偈,水出玉自然顺理成章地收下了银子与桃木枝。
不一会儿,寺庙那扇陈旧的木门缓缓打开,两个不知身份的女人,带着披有头纱的围帽从里面走了出来。围帽本就低垂,帽上的垂纱还将她们的脸部遮得严严实实,不愿让世人窥见她们的风华。
她们匆匆上了一辆停在靠在路边不起眼的马车。
除了献君和水出玉这两位眼光独到的旁观者外,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这辆马车的精致之处。虽然外表朴素,但马车上的轮毂雕刻着繁复的花纹,车窗上的帘布也是上好的丝绸制成,透露着低调的奢华。
就在两个神秘女人身影消失在马车里的一瞬间,俊俏的小夭哥出现了。他今天似乎格外高兴,嘴角挂着淡淡的笑意,目光在人群中扫视着,最后定格在那辆远去的马车。
卜算姻缘的队伍继续往前走着,没过多久,又一对男女走到了水出玉前面。不过此刻她对别人的姻缘故事更感兴趣,尤其是她前面的这一对中年男女。
小夭哥虽然看着是一副粉面桃花的模样,但是说起话来却还是有板有眼的正常男儿,笑意里头透着一股子不容忽视的威严。他微微侧头,吩咐身边的小沙弥帮忙研磨,声音又带着几分慵懒的随意。
小沙弥应声而动,手脚麻利地开始磨墨,只是似乎才从刚才的工作中缓过神来,还不及平复就喘了一口气。
小夭哥顺手拿起一只狼毫笔,却没有蘸墨,只是轻轻地在笔架上扫着,目光则落在了站在一旁的中年女人身上,他问道:“这位小婶子怎么称呼?”
中年男人抢答道:“离孃!”他的声音里有几分不自然和紧张。
水出玉记得这个中年男人,她刚才在庙里见到这个男人念了一段长长的祈福词,之后还摇了签筒,只是那男子不时地偷看身旁的女子,女子低着头,看不清楚是什么神情。
就是这称呼听起来有些怪,像是“尼姑”的变音,又像是“娘娘”的谐音。
小夭哥看了一眼中年男人充满欲望的眼睛和不停搓着的双手。又看了看女人的穿着,尽管是灰色土布衣裳,却干干净净,头发一丝不乱地梳成了发髻,用一根木簪固定着,面容虽已有了几丝皱纹,但依稀能看出来她年轻时应该是个秀丽的女子。
小夭哥冲着中年男人微微一瞥,嘴角勾起一抹似笑非笑的弧度。
他的手一边轻轻地摩挲着握柄处的纹路,一边把玩着手里的镀金桃木枝,漫不经心地说道:“大叔,我在问这位婶子,不是在问你,难不成,小婶子磨不出天籁之音,大叔才这般着急替她答应?”
中年男人被小夭哥的话噎了一下,他讪讪地笑了笑,赶紧闭了嘴巴。
离孃见状,开口解围道:“小夭哥,我就是叫离孃。”
小夭哥点点头:“好,那我就叫你离婶子吧。” 他说着,又转头看向了研墨的小沙弥,嘴角勾起满意的笑容。
“好的,小夭哥随意叫就是。”离孃微笑着回应道,她的眼神里流露出几分对小夭哥的欣赏和感激。
这离孃说话也是慢条斯理,不紧不慢地,不过声音里倒是有几分柔和和坚定,看起来也是个性情中人。
“名字嘛,尚可以随意些称呼,但姻缘这东西,可不容得儿戏。”小夭哥瞥了一眼那浓黑的墨水,砚台内蘸了些墨水,笔压在砚台边,举笔欲落未落,目光又转向面前的大叔,“大叔,您贵姓大名啊?”
大叔回答:“木提子。”
“木梯子?”小夭哥一时没听清。
“不是,是提子。” 大叔纠正的语气里带着些许无奈。
“哦,木提子,这名字倒也有趣。”小夭哥笑了笑,随即毫不避讳的打趣道,“木提子,那岂不是木头长了疙瘩?话说回来,无论是什么好木,长了疙瘩,那也就不容乐观了。”
这二人的名字,真是别具一格,水出玉想到西游记里的猪悟能。他原本不叫这个名字,因为成了猪妖,便以“悟”字辈排行,称为猪悟能,后来观音觉得太磕碜,就取了个能听能懂的意思,唤作猪八戒!也是绝了!当然,此乃道听途说。
尤其是这个男人,不会是真的犯了什么错,被惩罚到这深山老林里来的吧?
水出玉越想越觉得可疑。
木提子大叔听了这话,脸上尴尬的微笑一滞,一双浑浊的眸子盯着小夭哥流转了几圈,琢磨起这话里的深意。他暗自嘀咕,这小夭哥看似年纪不大,却是个口齿伶俐、心思活络的主儿。
小夭哥见状,也不再继续打趣,他放下别的桃木枝,说道:“好了,言归正传,桃木枝呢?拿来吧。”
木提子大叔连忙从怀里掏出一根镀金的桃木枝,紧赶慢赶地递了过去。
小夭哥将手中的毛笔轻轻沾了沾墨水,笔尖在红色的纸张上跳跃,写下了那两个人的名字。他接过小沙弥递来二人的桃木枝,手指在枝条轻轻地摩挲了两下,便停了动作。
他抬起头,目光一凛,看向离孃,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离婶子,你因何选他?”
离孃被问得一愣,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声音细如蚊呐:“我是寡妇,他是鳏夫。”
“寡妇再嫁,天经地义,鳏夫再娶也都是合理合法,我想听的并不是这个,我是问你,你因何选的他?”
离孃茫然:“啊?因、因为什么?因为媒人说亲啊,媒人来说亲,觉得合适就……”
“仅此而已?”
“是的,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