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前面试验的结果,次日在码头上,张承宇令兵士们将五台“霹雳砲”后移到预估的合适距离,横向排开却前后距离岸边有别。
他深知“霹雳砲”抛射精度很低,很难保证五台均能击中目标。只有这样安排,才能保证其中会有哪一台击中楼船,然后其余的都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到正确距离。
一切准备完毕,众人严阵以待,静等林邑之楼船现身。
可一连等了两天,并不见楼船的踪影。
直到第三天,终于等来了!
像以前发生的那样,高脚屋望台上的报警声一过,附近渔船上和码头上的人们顷刻间便跑得无影无踪了。
张承宇和梁子若均在“霹雳砲”阵地负责指挥砲阵,朱孝德则在最后面的那个高脚屋上指挥全军。
林邑楼船开始射箭时,朱孝德却没让隋军弓弩手们还击。
几阵箭雨过后,大概是发现隋军没有像往常那样还击,楼船上的林邑军竟停止了射箭。一些兵士还从掩体后面探出头来,想看个究竟。
正在这时,朱孝德突然下令还击。伴随着弓弩手的如蝗虫般的箭雨,“霹雳砲”阵也加入还击。
张承宇和梁子若指挥兵士们装石弹,众人喊着号子,一一将石弹发射出去。
毕竟是第一次实战,兵士们神经紧张,动作失调,射出去的石弹都落到楼船前面的水中,“砰砰”声起,砸到水中的石弹溅起冲天的浪花。
张承宇见状急忙令兵士们将“霹雳砲”往前推,稍稍靠近岸边。
林邑水军开始射箭时,起初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受到还击。楼船上林邑人正感纳闷之间,隋军突然还击。
那些探出头的兵士们纷纷中箭,其余林邑军却发现,船体侧舷前水面上,有重物纷纷落下,水花四溅。
众人不知何故纷纷探头观望,却被隋军弓弩手之箭雨射中。林邑军猝不及防,多人中箭,死伤惨重。
砲阵正在前移时,林邑军稳住了阵脚,又像以前那样开始与隋军对射。
张承宇等将砲阵前移后,又开始了抛弹。
这一轮虽有四台砲的石弹飞过了楼船,落到了楼船另一边的水中,毕竟有一石弹落到了楼船上,轰然一声,在那三层处,砸了一个大洞!
船体剧烈地左右摇晃了一下,三层的林邑军开始惊慌失措,不知隋军使用了什么武器。慌乱之时,又被箭矢射中。
张承宇急命那射偏了的四台“霹雳砲”再次调整距离,梁子若则与射中目标的那台“霹雳砲”的兵士们,再装抹了棕榈油的石弹,并将其点燃,再次抛射。
只见一个大火球凌空飞起,带着浓烟,拖着红红的火舌,飞向楼船。
“砰”的一声巨响,砸中了楼船。这次却击中了楼船的二层处,在砸出的大洞四周,燃起了火苗。
于此同时,另外四台“霹雳砲”调整距离后,又开始抛射石弹,又有两台击中了目标。
直到这时林邑军才明白发生了什么,楼船上下一片慌乱。
随即,楼船急速启动,但因船体巨大,行动缓慢。
可当船体开始移动,并逐渐加快时,后面发射的石弹便都落入了水中,激起巨大的水柱和浪花。
隋军纷纷跑到岸边,欢呼雀跃。长时间笼罩在守军头上的阴霾和被动挨打的屈辱,终于一扫而光了!
后面连续数日,林邑的楼船再也没有露面。
朱孝德非常高兴。一直处于守势的隋军,现在可以挺起腰板,扬眉吐气了。
梁子若却觉得不过瘾,只是击溃了林邑军,未能将那楼船击沉,总觉得心有不甘。
这天晚上吃饭时,三个人还在议论。
朱孝德道:“若将‘霹雳砲’移至岸边,即可威慑江面,林邑水军便不敢擅越江心。”
“可楼船还在,林邑水军仍然主宰江面。” 梁子若不平地道。
“‘霹雳砲’抛射精度较差,只能战时,边战边调整。加之,砲体移动不便,待调整到位,敌船早已逃之夭夭。”张承宇道。
梁子若略一沉思,提议道:“可否将炮体四角,加装四轮? 如此可快速移动。”
“此确是好主意。不足之处,乃砲手拉拽砲索之时,砲体必将移动难控。不过,可以一试。” 张承宇道。
“‘霹雳砲’发射之时,需固定陆上。可目标之楼船,却可移动。命中移动之物,确是不易。” 朱孝德道。
“那可如何是好?难不成也将‘霹雳砲’移至船上?” 梁子若叹气道。
张承宇一听,眼前一亮,拍手笑道:“好主意!妙主意!如此一来,吾水军可追着楼船打,林邑军之楼船即无处可逃矣!”
朱孝德亦高兴道:“明日,吾命人带贤侄去内水处,可见所余全部舰船。贤侄只管挑拣,改其成砲船。”
当晚,三人都很高兴又有了新主意,又可以继续尝试了。
次日,朱孝德指派了一个偏将,让他带一队兵士协助张承宇二人将一台“霹雳砲”运往内河处,并听从张承宇调遣。
张承宇和梁子若随众人到了那里一看,所谓的内河,原来是大缘江上游处的一处内洼之地,积水后形成的一个内湖而已。
只见湖边停着一排大大小小的船只,约有二十余艘。那偏将告诉张承宇,这些就是隋军水军的全部船只。
张承宇走过去,一艘一艘查看着。
他发觉那中型船只,结构较复杂,改装起来也较麻烦;而那些小型船只,有十几艘之多,改装起来就相对简单多了。
只要将甲板上的一层船舱拆掉,中间架上并固定住“霹雳砲”即可。
张承宇、梁子若和从木工场带来的七八个造船的木工讨论了一下。张承宇提出要求,木工们拿出方案,最后由张承宇决定按哪种方案改造。
商量完毕,张承宇挑了一艘小型船,众人立即开始行动。大约一个时辰后,甲板上的船舱就拆卸完毕。
众兵士们早已将那台“霹雳砲”卸下马车,连同一起拉来的石弹,都搬上了船。
木工们将其固定在船的正中间,使其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砲船”。
张承宇又命那些兵士上船,将他们分成两队,一队经过操作“霹雳砲”训练的、继续在船上负责使用“霹雳砲”;另一队则作为浆手,负责划船。
分配调度完毕,砲船慢慢向湖心划去。
离开湖岸二十多丈的距离,张承宇命令将船停下。他让甲板上的兵士们装石弹,朝湖心抛射。石弹射出后,船身前后摇摆不停。
因为是往船头的方向抛射,船体摇摆的幅度却并不剧烈,众人并未感到与陆地上发射有什么较大的不同。
张承宇又令将船慢慢划向湖心,同时命兵士们继续发射石弹。他想让兵士们熟悉移动中操作“霹雳砲”,以模拟水上追击并攻击敌船。
就这样,在湖上操练了半天时间,他觉得结果比最初想象的要好,唯一未能模拟的,就是在流动的水流中发射石弹。
湖面平静如镜,不同于流动的江面,看来也只能到江上去训练、体验了。
梁子若又提出一个问题:砲船在江面移动,船小移动速度快,若离敌船太近,必被敌军攻击。
张承宇觉得确是个问题,于是提议在砲船的两侧面,加装两人高的挡板,并在两侧的挡板上加开箭孔。在船头和船尾各加一个瞭望楼,以便观察指挥。
晚上回到太守府,吃饭间,张承宇二人向朱孝德汇报了舰船改装成砲船的经过。建议次日将其余的四台“霹雳砲”均运到内湖,再改装四艘。
朱孝德担心林邑军又来骚扰,张承宇回答,可将最初建造的四台尺寸各异的试验砲运到码头。
虽然其尺寸各异,发射距离各不相同,但只要有“霹雳砲”在,林邑军必不敢冒险前来骚扰。一旦砲船改建完毕,即可布于江面,寻机围攻林邑之楼船。
朱孝德甚是满意。
饭毕,喝茶闲聊时,朱孝德突然说道:“贤侄,有一事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