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仔细地想,刘义伟最近一定跟谭思强见过面,或者说,谭思强找过刘义伟,又或通过别人找过刘义伟,又或也许是通过别人准备约刘义伟谈谈。
因为刘义伟前天晚上在心灵课堂设身处地站在谭思强的角度换位思考,临摹谭思强说,他希望刘义伟能帮他传几句话给潘勇,刘义伟是潘勇的老同学,跟潘勇走得近,除了刘义伟,他根本不知道该找谁,根本没有机会约见潘勇,根本想不到还有谁能忠实地传达他想对潘勇说的话。
但是,同时,刘义伟又从自己的角度感慨,他也有他的不得已,他本人也难以跟潘勇说上几句话,即使他能跟潘勇说上几句话,潘勇也并不太当作一回事。
田静据此猜测,谭思强想要辗转通过刘义伟传达给潘勇的话,一定是过于强势,不可能被潘勇所接受,不可能让潘勇妥协。
田静想,刘义伟一定是为此而烦恼,否则他大可不必自言自语,只需直接找潘勇、直接跟潘勇说清楚就行了。
但是,田静想,刘义伟绝不会放弃。
田静想,刘义伟最近一定有机会跟谭思强见面或通话。
田静想,刘义伟在不能劝说潘勇的情况下,也许可能大概会转过来劝说谭思强。
田静想,以刘义伟的性格,他完全有可能以一己之力阻击谭思强。
田静想,以刘义伟的性格,他完全有可能站在潘勇的立场,以一己之力阻击谭思强。
那么问题来了,刘义伟会怎样阻击谭思强呢?
田静赫然想起了刘义伟《思想工作的意义、作用、方法系列课》中的“思想工作的方法”的倒数第二节——心理学意义上的外祖母悖论!
当年,刘义伟跟大家讲到外祖母悖论。
“外祖母悖论之所以是悖论,正是因为它是不成立的。”同学们嚷嚷道。
“在时间上,它是不成立的,但是在心理上,它是成立的!因此,我要讲的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外祖母悖论,听好了!”刘义伟当时抑扬顿挫地说,“人的心理,是一种双向推动、动态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结果导向型的过程,可能因预测假设的结果的不同,反过来引导、影响、改变过程,使整个过程发生改变……”
“这就叫做心理暗示,这就叫做目标决定一切,立志成为建筑师的年轻人可能会成为建筑师,发誓要成为建筑公司老板的年轻人可能会成为建筑公司老板,只想成为建筑工人的年轻人只会成为建筑工人……”
当年刘义伟讲这个小故事大道理,大家的普遍理解是,人要有理想,要有目标,要有志向,才会有所成就。
现在,田静赫然想起,不,刘义伟当时并不是在讲单纯的励志课。
他很明确,他讲的就是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
他讲的就是让心理上预设的结果,反作用于前置过程,使得前置过程发生改变,反过来又将改变最终的结果!
“这就叫做结果导向型的、心理学意义上的外祖母悖论,这就叫做结果结果导向型的、心理学意义上的蝴蝶效应。”当年摇头晃脑的刘义伟的形象,赫然又出现在田静眼前,产生巨大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