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田静的接连逼问之下,刘义伟找不到任何敷衍的办法,不得不把自己想着的一些事情告诉她。
就算回到了刘义伟家里,田静依然跟着、追问着。
刘义伟从医院跑出来,本来是打算去找潘勇的,田静架着他上了出租车,逼着他回了家,在他的书房继续追问他,直到深夜。
“……你执意要为别人的事情瞎操心,我说服不了你,但是,既然让我知道了,你就别想绕过我,必须跟我商量。”回去前,田静说,“别坐在这里瞎想了,赶紧去休息,明天回去住院治疗,别让我们担心。”
“明天我找人让师父转到好一点的病房,这样我们陪护也会方便一些,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我们得多盯着他一些。”在楼下,田静对李明英说。
李明英点点头。
“师父出院后,我建议你们去旅行散散心,或者到毅哥那儿住一段时间,毕竟在这个圈子里,他就忍不住想着这个圈子里的事情,表面轻松,心里闲不住……”
“你别告诉刘毅,免得他担心。”
“不,我会告诉毅哥,接师父去疗养,他本人就是心脑血管专家,他那边的条件也比较好。”田静说,“师娘,你们不应该怕麻烦孩子,那样才是最让我们担心的。”
“好,我会跟他说,你快回去休息吧。”
回到住所,田静瘫倒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但是无论怎样也睡不着。
她满脑子都在复盘着跟师父的这次谈话。
今天晚上,田静再一次听刘义伟讲到江州的很多人,很多事。
只不过,这次更详细、更具体、更主观、更有针对性。
田静知道,不仅江州心理研究所,在从事着社会心理舆情调查、团体及个体心理研究、罪犯犯罪心理破解等等理论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方方面面研究工作。
包括刘义伟在内的许多心理专家个人,也必然会根据一些机构或个人的需要,根据他们的要求,围绕相关人和事,进行着深入而专业的剖析、研判、预测。
这就是心理学专业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尽管这个专业的现状很尴尬。
个人的剖析、研判、预测,往往更激进、更大胆,说好听点,就是更富有想象力,说不好听点,就是更危言耸听。
因为,个人的研判主要靠通识直觉,而集体的分析主要靠严谨信息。
田静所在的江州心理研究所“江州市舆情分析研究课题组”,对于江州的各种人、各种事、各种话题、各种论调,每天都会进行大量的调查取证、分析研究,得出较为稳妥保守的结论。
而心理工作者个人的研判,如果不能危言耸听,就往往难以吸引视听,因此往往需要使用夸张、强调、避轻就重的手法,然而如果搞不好,就会变成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偏见臆测,哗众取宠,贻笑大方。
那么,到底是个人的推理研判更准确,还是集体的统计分析更公允呢?
永远不会有定论。
因为,心理工作的好坏,永远都不能用概率来评判,任何人都不能保证绝对正确,何况,就算九十九个正确,也未必能弥补一个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