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巡游北方的时候,为何会被突厥人围困于雁门关?后来他又是如何脱离险境的?在此期间,李世民采用了怎样的计谋,迫使突厥人主动解围而去?本期节目,我们就一起走进隋炀帝三征高句 丽,及李世民献计救杨广。
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 丽的时候,负责督运粮草的杨玄感反叛,致使他只能被迫撤军,全力围剿杨玄感,只用了两个月便平息了杨玄感的叛乱。四年后,他就再次下诏,准备第三次征伐高句 丽,并且命令天下之兵前往涿郡集结。然而,由于天下已经大乱,被征召的士兵纷纷逃亡,即使他下令斩杀了众多逃兵,但依然无法阻止士兵逃亡。七月,隋炀帝率军到达怀远镇,可他发现征召的士兵大多没有按期到达。尽管如此,来护儿仍然在毕奢城(今大连市金州区)击败了一支高句 丽的大军,并准备向平壤进军。高句 丽的国王高元得知后非常害怕,连忙派遣使者向隋炀帝请降。隋炀帝非常高兴,立即派人让来护儿率军返回。但来护儿认为,此时正是攻打高句 丽的绝佳时机,因此,他不肯奉诏,继续率军向平壤挺进。然而,由于其他将领接到诏书后,都准备退兵,来护儿无奈,只能率军返回。八月,隋炀帝从怀远镇撤军,第三次征伐高句 丽就此结束。
回到京城后,他征召高元入朝,可高元不肯前来。隋炀帝非常气愤,准备第四次征伐高句 丽,但最终未能成行。
615年,隋炀帝准备北巡长城震慑突厥人。此时,突厥的首领是始毕可汗。他经过数年的经营,使突厥逐渐强盛,并对大隋王朝构成了威胁。因此,大臣裴矩便给隋炀帝献计,建议将宗室之女嫁给可汗的弟弟叱吉设,并拜其为南面可汗,以分化和瓦解始毕可汗的实力。但由于叱吉设不敢接受册封而作罢,始毕可汗得知此事后,便对隋朝产生了怨恨的情绪。始毕可汗有一个谋臣名叫史蜀胡悉,非常善于谋略,并负责掌管与隋朝的贸易事宜。裴矩为了将其除掉,秘密约他前往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商谈互市之事。史蜀胡悉到达后,立即被裴矩的伏兵斩杀。然后隋炀帝派遣使者告诉始毕可汗,说史蜀胡悉背叛可汗,准备投奔于我,我已经帮你将他给处死了。始毕可汗得知后非常气愤,此后再也不肯入朝进贡了。
因此,隋炀帝此次巡游北方目的是想以强大的军威震慑突厥。然而,当他率军到达雁门关外的时候,始毕可汗不但没有被威慑住,而且准备亲率十万骑兵,主动突袭隋炀帝的车驾。始毕可汗的可贺敦(突厥人对可汗妻子的称呼)义城公主得知后,连忙派人给隋炀帝报信。599年,启民可汗的原配安义公主病逝。于是,他上书隋朝请求再娶一位隋朝的公主为可贺敦。隋朝的大臣们经过筛选,宗室之女杨氏脱颖而出,于是,她被授予义城公主的封号,奉命远嫁突厥,成为了启民可汗的可贺敦。启民可汗病逝后,他的儿子始毕可汗继位,按照突厥的风俗,他除了继承父亲的可汗之位,还继承了父亲的可贺敦。于是,义城公主便嫁给了自己的继子始毕可汗,之后,她又陆续嫁给始毕可汗的弟弟处罗可汗和颉利可汗。义城公主得知始毕可汗准备突袭隋炀帝后,连忙派人前去报信。隋炀帝大为惊慌,连忙率军退回雁门关,并让自己的次子杨暕率领后军进驻崞县(今山西省原平市的崞阳镇),导致始毕可汗出兵后未能追上隋炀帝的车驾。于是,他便率军攻城略地,仅用了数天,他就攻占了雁门郡四十一座城池中的三十九座,只有雁门和崞县还在隋军的手里。
此时,雁门的守军只有1.7万人,粮草仅够20天之用。隋朝的将士们非常恐惧,他们只能将民房拆除,用作守城的材料。接着始毕可汗率领大军猛攻雁门,雁门随时都有沦陷的可能,敌军的箭支都已经射到隋炀帝的脚下了。隋炀帝惊恐万分,抱着自己的小儿子杨杲哭泣着说道:“天要亡我呀!”这时,宇文述给隋炀帝献计,他让皇帝带着数千名轻骑突围而去,但苏威表示反对,他说:“如果守城,我们还有余力,而轻骑作战,则是敌人的长项,怎能让皇帝轻举妄动呢?”樊子盖也附和着说道:“陛下如果冒险突围,万一陷入困境,将后悔莫及,不如依托城池挫败敌人的锐气,同时征召四方的军队前来支援。只要陛下亲自安抚士兵,告诉他们不再征伐高句 丽,并且给予丰厚的奖赏,士兵定会奋勇争先,何愁不能退兵呢?”萧瑀则补充说:“按照突厥的风俗,可贺敦能预先知道突厥的军事部署,因此应该立即派遣使者,请求义城公主的帮助。另外,将士们心存顾虑,担心陛下解除突厥之围后,又要攻打高句 丽。只要陛下能明确地告诉将士不再攻打高句 丽,专心对付突厥,则众心皆安,大家便会竭力而战。”隋炀帝无奈,只能亲自巡视大军,并向将士们保证不再征伐高句 丽,还用高官厚禄激励将士,使隋军的士气大增,将士们便开始奋勇抵抗,虽然死伤惨重,但总算是保住了雁门,致使突厥久攻不下。
接着隋炀帝一边派人去请求义城公主的帮助,一边诏令各郡县发兵救援。16岁的李世民得知后,连忙投奔屯卫将军云定兴,并对云定兴说:“我们应该携带大量的旗鼓,用以设置疑兵。始毕可汗之所以敢包围皇帝,必定认为隋朝在仓促之间无法调集大军救援。只要我们虚张声势,让军旗连绵数十里,夜晚的时候,让钲声和鼓声互相呼应,突厥人必定认为救兵已到。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放弃攻城,要不然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即使我们全军出击,也未必能够取胜。”云定兴听后深以为然,便采纳了李世民的建议,将大军驻扎在崞县,然后开始布置疑兵,不但旌旗连绵数十里,而且故意造成尘土飞扬、钲鼓齐鸣的假象。突厥的侦察兵看到后,连忙回报始毕可汗说:“隋朝支援的大军已经到达。”与此同时,义城公主也派人对始毕可汗说北方的边境告急。始毕可汗见隋朝的援军已至,自己的后方又不太平,于是只能解围而去。突厥兵退到马邑之后,隋炀帝才派人前去侦察,发现山谷中已空无一人,于是,隋炀帝立即派遣两千名骑兵追击,追击到马邑的时候,俘虏了突厥的老弱病残两千余人。接着他派兵收复了雁门各郡,总算是挽回了一点颜面。之后,隋炀帝率领大军向南撤退,九月大军到达太原郡。
这时,大臣们劝谏他返回长安,但隋炀帝面露难色,宇文述察言观色后,便说道:“大臣们的妻子多在洛阳,我们还是先回洛阳,然后再从潼关西归即可。”隋炀帝便听从了宇文述的建议,准备前往洛阳。十月,大军终于顺利地到达洛阳。然而,隋炀帝不但不提西归长安之事,还准备前往江都巡游。由于之前的龙舟都被杨玄感给焚毁了,于是他便命人重新建造龙舟。他在雁门被围之时,王世充从江都起兵救驾,一路之上,他痛哭流涕,蓬头垢面,晚上躺在草地上睡觉,盔甲日夜穿戴。隋炀帝得知后,认为他非常忠诚,于是便将建造龙舟的差事交给了王世充。王世充不仅为他建造了极其华丽的龙舟,还在江都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毗陵殿。
616年7月,龙舟终于建造完成,并且到达了洛阳。这时,宇文述带头谄媚,劝谏隋炀帝巡幸江都。隋炀帝非常高兴,立即从洛阳启程,右卫大将军赵才劝谏他留在洛阳镇压起义,却被关押了数天。建节尉任宗劝谏,结果被当众杖死,奉信郎崔民象上表劝谏,结果却被处斩。就这样,隋炀帝一路走一路斩杀劝谏之人,终于在当年的8月到达了江都。
那么隋炀帝离开洛阳后,瓦岗寨的叛军是如何攻打洛阳的?李密是如何成为瓦岗寨首领的?我们下期接着讲述。